洋律徂东:中国近代法制的构建与日籍顾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清末中国的宪政探索与有贺长雄

引言

众所周知,清末的宪政探索受到了来自日本的影响。清廷派出的五大臣考察团历时近一年对包括日本在内的各国进行考察,在向朝廷提出的推行宪政的建议报告中,提出的仿效对象就是日本。对此,学术界有不少研究问世。但似乎概括性论述比较多,微观深究者相对较少。[1]例如,对清末立宪运动发挥过重要作用的有贺长雄的相关论文就鲜有问世,充其量只是在论述某个人物或事件的行文中顺带提及一下而已。[2]

实际上,有贺在清末推进宪政的活动中所发挥的或公开或私下的作用(结果且另当别论),比其他任何一个日本人都来得实在和具体。有贺长雄拥有法学和文学两个博士学位,担任过日本首任首相伊藤博文的秘书、专利局局长,在东京帝国大学、早稻田大学以及日本陆军大学执过教鞭,在当时的日本算得上一个知名人物。和其他日本人相比,他对于中国的影响力不容忽视。可是,他对中国的影响及其在中国的活动为何会被历史和世人遗忘殆尽呢?究其原因,或许可以归纳出以下两点。第一,他所致力于理论指导的清廷立宪事业,以及民初以法制顾问身份亲临现场为袁世凯政府献智献力的制宪活动都以失败告终,同时,在袁世凯复辟帝制活动中,有贺长雄作为袁世凯的理解者和支持者卷入其中,给中国民众留下了一个支持复辟的印象。[3]因此,活跃于其中的有贺长雄连同失败的事业一起被中国社会所抛弃。第二,在“二十一条”交涉过程中,有贺应袁世凯之请,折冲樽俎于日本元老之间,以图展缓日本对华强硬政策。有贺的这些活动受到以大隈重信为首的日本政府的忌恨,被日本舆论攻击为“非国民”“袁仆”“卖国贼”,一度被日本社会排斥。[4]因此,有贺长雄在日本社会也成了一位不受欢迎的人。

本章无意对有贺长雄一生的功过是非做出评判,拟仅就其在清末中国移植宪政的活动中所开展的活动及其作用,特别围绕有贺对清廷提出的立宪蓝图加以分析,以此作为日本对清廷移植宪政产生影响的一个具体案例。为此,有必要先介绍一下有贺长雄的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