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5 电子商务的经济与社会价值
电子商务的发展为个体消费者、创业者、组织机构和整体社会带来了诸多益处。对于消费者,从卖家、产品到款式,都有大量丰富的选择,打破时空阻碍,实现随时随地进行购物,个性化商品和服务极大地提升了消费者的使用体验;对于创业者,只需少量资金和经验就能开办企业,基于电子商务模式的创新实现快速成长;对于组织机构,以合理的价格迅速在全球范围内找到客户和供货商、优化商业模式、推动组织创新,扩大竞争优势;对于整体社会,电子政务厅提供更多公共服务,民众可以购买到更多、更便宜的商品和服务,普惠于经济相对落后地区的人民,使商品和服务在更广阔的范围内流通等。
电子商务销售额在过去十多年间飞速增长,消费者获取同等质量商品所需付出的价格降低。同时,受到电子商务的冲击,传统线下商品销售遇到困难,从而倒推线下商品价格也做出下降的调整,相对于传统的通胀衡量指标(比如CPI),在线通胀得到了较好的控制,特别是电视、家具、计算机及运动产品,线上价格相对于线下价格下滑的幅度更大。因此,电子商务不仅使网络购物变得更高效、更具选择性、更方便,也为消费者带来了长期的实际的优惠价格,更积极地推动了线下购物环境的变革。
电子商务的发展还有助于整体社会福祉的提高。电商把福利带到了全国各个角落,为欠发达地区的发展持续助力,其中具有中国特色的“淘宝村”便是典型的示例。截至2022年,淘宝村已经覆盖全国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180个市(地区),数量达到7 780个,较上一年增加757个,增速11%;淘宝镇的数量达到2 429个,较上一年增加258个,增速12%。“三村一镇”的淘宝村、淘宝镇数量体系基本形成,从2018年以前大约10个淘宝村1个淘宝镇的比例关系,到2020年以后大约3个淘宝村1个淘宝镇的比例关系,淘宝村镇数量关系基本趋于稳定。在淘宝村、镇经历了20余年的高速发展且数量已达到较大基数的背景下,2022年仍然实现两位数的增速,表明数字经济与乡村深度融合仍然具有较大潜力。2022年东部地区(比如浙江、江苏、福建、山东等基数较大的省份)淘宝村、镇的增速趋于稳定;西部、东北部分省区市增长趋势显著,尤其是淘宝镇的增长势头强劲。西部与东北地区由于基数较小,总体增速较高,比如宁夏的淘宝镇实现了从无到有的突破。整体来看,全国淘宝村、镇增速的重心持续向中西部地区转移,中西部地区乡村电子商务以淘宝镇为主要载体的特征更加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