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研究前沿:问题、理论与方法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序言 开展科学严谨的创业研究

学术研究离不开文献研读,特别是研读、吃透经典文献非常重要。文献是科学研究过程和结果的文字表达,是基于特定实践的学术凝练、探索甚至创造。文献的重要性不仅在于让我们了解我们已经知道了什么,还在于让我们认识到我们从何知道的,更重要的是启发我们还想知道些什么,以及如何才能知道更多的未知。研读经典文献,对于创业研究这一新兴学科领域更加重要,作为新的学科领域,更多的是思想碰撞,成熟的、定型的理论知识相对较少,准确地把握研究方向,抓住科学问题深入挖掘,显然有助于知识创造,也有助于节省资源。本书聚焦创业研究近年乃至未来可能被持续关注的新问题和新趋势,对围绕这些新问题开展研究的一些经典文献进行述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教师与研究人员了解创业研究领域的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法,并借此更好地开展具有创造性和洞察力的前沿研究,为创业研究应对新问题进而构建新理论添砖加瓦。

写作缘起

研读、吃透经典文献是凝练有价值的学术问题并开展高水平研究的重要基础,是领悟理论、产生思想同时开展科学严谨研究的关键所在,这是我们长期坚守并践行的学术研究理念。2010年4月,我们在南开大学出版社编写出版了《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该书以创业过程和要素为主线,针对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研究的经典文献进行了述评。2018年9月,我们在机械工业出版社修订再版了《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基本保留了上一版以创业过程和要素为主线的框架,同时融入了2007~2017年创业研究从关注创业行为向探索创业认知转型过程中涌现的新兴研究主题。这本书出版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一方面,我们将该书用于团队对研究生的指导,每年团队新加入的学员认真研读《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能很快了解创业研究的大体轮廓,也能快速融入并开展新的选题探索;另一方面,我们也在相关会议和其他学术交流中获得了同行朋友的认可和积极反馈。

近年来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新创企业商业模式形成与成长路径”的研究工作,我们在研究过程中深刻感受到创业研究正在经历新一轮转型和深化,大胆地判断,这一轮转型和深化根本不同于创业研究在发展过程中所经历过的重大转型。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研究大致经历了从开展“实践导向研究”到开展“科学范式研究”、从关注“谁是创业者”到关注“创业者如何创业”、从揭示“创业者如何创业”到揭示“创业者如何思考决策”等历次重大转型,这些重大转型的驱动力量主要来自理论发展的客观需要,在研究层面可以概括为采用更好的理论、设计和方法来探索更加深刻透彻的学术问题,创业研究因此而迅猛发展。但是,创业研究新一轮转型和深化的驱动力量首先是创业情境变革诱发的新实践,加之宏观环境变革赋予创业的新价值,以及创业研究学术版图扩张伴生的理论整合挑战,这三股力量交互叠加,创业研究必将呈现出新面貌,在当下乃至未来,创业研究正在探索新问题、回应新挑战、拥抱新方法、构建新理论。

因此,我们产生了编写本书的想法,试图从创业情境变革诱发的新实践、宏观环境变革、发展新理论诱发的新挑战等背景入手,直面创业研究当下乃至未来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理论,力求细致地展现创业研究聚焦新问题做出的学术探索以及用于探索这些研究问题的新的研究设计和研究方法,希望在这些变化和转型中展现以学术问题而不是以研究主题为导向的学术版图。

本书保留了之前《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的两点编写特色:①注重经典文献。经过大家多次讨论,除了被引用率、发表于顶级创业与管理期刊等一般性标准外,我们主要依据三个要素挑选基于科学问题的经典文献,这三个要素是基于科学问题的奠基性文献、推动科学问题研究深化和发展的关键性文献、解决科学问题研究关键难题的理论和方法性文献。②强调述评而不是概要。研读经典文献,除了解文献的问题、设计和发现之外,更重要的是要把文献放在学术问题的脉络中去思考其学术定位,推敲论证文献对于我们开展后续研究的重要启发性结论。我们更注重对经典文献进行述评,以“述”为主,以“评”为辅。“述”是要体现原作者的本意,是要描述文献的精髓,挖掘本原,但不是翻译。“评”面向未来,侧重介绍经典文献引发的后续研究成果和研究状况。述中有评,评中有述。本书的述评实际上是对经典文献的研究。

在保留特色的基础上,本书从四方面入手进行了改进和突破。一是以科学问题为导向,更加突出基于科学问题而不是研究主题的学术版图。科学问题是学术研究的“牛鼻子”,研究主题是基于学术概念的范畴分类;科学问题具有更强的客观性和时代性,而研究主题则具有更强的主观性和变动性,科学问题与研究主题之间的关系非常复杂,科学问题可能牵涉若干研究主题,研究主题可能呼应多个科学问题。本书站在宏观立场聚焦科学问题来汇集并述评经典文献,基于“大科学问题(领域方向)—具体科学问题—研究主题—未来的问题趋势”的基本逻辑,力求更加全面地反映创业研究所涉及的学术问题,勾勒创业研究基于科学问题的学术版图,进而以科学问题为导向审视研究主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和学术脉络。

二是聚焦创业研究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理论。从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创业研究基本依托的是工业社会向信息社会转型过渡的经济社会背景,创业研究基本上是在这一背景下理论框架的适应性演化,这是前两版《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依托的重要学术背景,也是它们关注的重点内容。我们已经步入信息社会数字经济时代,新的经济社会背景在客观上要求创业研究寻求自我突破,我们力求反映创业研究在这一转型和深化过程中所展现的新问题、新挑战和新理论,同时注重把握新问题兴起的前因后果以及这些新问题与已有研究主题之间的学术联系,理性客观地审视当下哪些新问题是创业研究已有发现的情境应用和拓展,又有哪些可能会产生推动创业研究进一步实现理论发展的新问题和新现象,这有助于拓宽我们的学术视野。

三是勾勒探索、研究新现象和新问题的方法论,更加突出启发研究想法和研究设计的工具性。这一方法论自然包括研究方法,但不局限于研究方法,我们更强调的是如何开展研究设计,特别是创造性的研究设计。我们在述评经典文献的基础上,增添了一些在文献中涌现的创造性和启发性的研究设计思路、新构念的测量思路,以及研究设计如何服务于科学问题的述评。

四是关注中国情境下的经典文献述评。在过去10年里,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大量涌现,我们相信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在未来会更加丰富。从理论贡献角度来看,中国情境下的创业研究可能会针对既定研究问题增添新的情境化知识,在既有学术版图上予以拓展;还可能会因情境特殊性衍生出更具有洞察力和普适性的研究问题,引领基于科学问题的研究趋势,甚至是创造新的理论。特别是在信息社会数字经济时代,中国新兴创业实践的广度和深度都表现得异常瞩目,我们遴选出中国情境下的经典文献开展述评,这有助于启发我们如何基于中国创业现象开展高水平的理论研究。

内容设计

本书内容框架遵循如下流程进行设计和论证。2019~2020年,利用参加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工商管理学科发展战略及十四五发展规划研究”专项研究工作的机会,我负责开展了“创业管理”二级学科代码优先发展领域凝练工作,其间组织研究团队搜集并分析了2014~2019年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和重要会议上的4721篇创业研究文献,凝练和概括了基于学术主题的创业研究学术版图。2020年,与电子科技大学周冬梅副教授团队合作深入梳理了2008~2018年发表在《管理学杂志》(Academy of Management Journal)、《管理学评论》(Academy of Management Review)、《行政科学季刊》(Administrative Science Quarterly)、《战略管理杂志》(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等管理期刊,以及《创业学杂志》(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创业理论与实践》(Entrepreneurship Theory and Practice)、《战略创业杂志》(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小企业管理杂志》(Journal of Small Business Management)等创业期刊上的1862篇创业研究文献,凝练了以问题为导向的创业研究主题进展与未来趋势,研究成果发表在《管理世界》杂志。

基于上述工作积累,形成了构建“问题—主题”之间联系的工作思路。无论是基于定量分析的实证研究还是基于定性分析的实证研究,被解释变量都更贴近于研究所要解释和回答的基本问题,具有较强的客观性;而主题归类往往以解释变量或被解释变量的学术范畴为依据,具有较强的主观性。2021年1~2月,我与浙江大学沈睿研究员分别独立研读并梳理、展望了2017~2021年发表于国际顶级期刊上有关创业领域的整体发展和方向、研究主题进展和方向、研究方法趋势和方向等方面的理论综述文章,以及2019~2020年发表于《管理世界》《外国经济与管理》《中国软科学》等国内重要刊物、侧重于创业领域进展和方向的理论综述文章。基于创业情境变革诱发新实践、宏观环境变革诱发新价值,以及理论丛林诱发理论瓶颈的基本原则,重点从被解释变量的识别和判定入手,就创业研究在解释哪些新问题形成独立判断,各自列出了创业研究正在关注及未来亟待探索的新兴问题。

2021年3月,基于独立判断形成的问题列表,我与沈睿研究员重点就问题层次、问题组合、问题框架等方面展开了三轮讨论和迭代。第一轮讨论主要聚焦于问题层次,形成了所凝练问题应该有助于引导创业研究领域方向这一基本判断。第二轮讨论主要聚焦于问题组合,整理了谢泼德(Shepherd)等学者(2019)的理论综述文章中所涉及的397个被解释变量,融合2018~2020年管理学会(Academy of Management,AOM)创业领域的论文宣讲(paper session)和研讨会(symposium)列表,我们初步凝练了创业研究的十大问题及其引领下的前沿研究问题。第三轮讨论主要聚焦于问题框架,结合关于创业领域进展和方向的重要研究文章中有关创业研究挑战、机遇和未来趋势的学术判断,初步凝练了聚焦创业研究十大问题的逻辑框架,形成了本书内容框架的讨论稿。

2021年4月9~10日,“战略与创业微观基础”学术会议在中山大学召开,会议期间,我向吉林大学蔡莉教授、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中山大学李新春教授、北京大学路江涌教授等资深专家汇报了本书的定位、体例特色与内容策划等,编写想法和设计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同,同时各位专家、学者给予了很多具有建设性的指导和建议;与中山大学朱沆教授、上海大学于晓宇教授等青年学者交流讨论,邀请他们共同参与本书的撰写工作,听取他们对于本书的定位、体例特色与内容策划等方面的建议。吸收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我和沈睿研究员继续修订并完善了本书的内容设计,最终形成了如图0-1所示的内容框架。

互联网及后续发展的数字技术与创业的融合促进,使创业情境和行为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基于创业实践的丰富性、挑战性和复杂性,本书提炼了创业研究正在关注并在未来会更加关注的十大问题。我们的基本判断是:创业研究因此会更紧密地与组织、战略等领域融合,领域边界更依赖于创业情境问题的独特性而不是关键概念的独特性。

从宏观层面来看,创业更活跃、更注重创新,集聚效应更加突出,创业不局限于以创造新组织来增强经济活力、促进就业岗位和诱发产品、服务创新,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经济社会影响力,是应对人类社会重大挑战的关键主体。那么,创业在创造什么?创业产生了什么影响?制度如何影响创业?这些问题至关重要,关乎创业研究价值的宏观判断。

从微观层面来看,创业机会增多和门槛降低,新的创业主体和类型不断涌现,那么,谁在创业以及在哪里创业?这不仅是对新兴创业活动的理论总结,还是重新审视并对创业情境进行分类的重要依据,有利于直接促进创业研究的理论建构和发展。更为重要的是,创业行为不再拘泥于创建新组织,而是更注重探索新机会价值与价值创造的新方式,行为变化加剧了创业过程的不确定性,也促进了创业与资本的紧密融合。那么,创业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创业如何创造价值?创业如何管理跨边界组织?创业如何管理组织间资源?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创业?就结果而言,创业不再与在位企业错位竞争,而是在正面对抗中替代甚至颠覆在位企业的竞争优势,那么,创业如何创造并维持竞争优势?

图0-1 本书的内容框架

从理论层面来看,创业研究已步入甚至陷入理论丛林,21世纪初至今,学者们从不同学科和理论不断引入新的被解释变量,既丰富了创业研究理论成果,也导致了创业研究领域的分化甚至割裂,理论发展遭遇严峻挑战。面向未来,我们有必要基于不同学科和理论在创业情境下的问题挖掘上下功夫,聚焦问题引领理论建构和对话;同时积极借鉴并吸收不同学科的新兴研究设计和方法来探索新问题,让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更好地服务于创业领域的理论研究。

编写体例

在编写过程中,为了更清晰地展现创业研究基于科学问题的学术版图,本书强调述评的重点是揭示科学问题起源、代表性观点、发展路径与未来趋势,目的在于为打算或正在进行创业研究的读者提供基本的知识和理论背景,同时为对创业感兴趣的政府和商业实践人士提供基本的知识框架。每篇述评大致遵循以下逻辑展开。

第一,问题的背景及可能从哪方面丰富大家对创业活动的认识。每个研究问题都会有最基本的概念模型,它所蕴含的是对创业活动中某种基本关系的认识和理解。那么,为什么会产生对这种关系的认识,反映在实践和研究层面,又表达为什么样的问题?所涉及关键概念的内涵和定义是什么?挖掘这些问题的意义何在,有助于我们澄清哪些认识,以及可能给实践带来什么样的启示?基于对这些问题的思考和论述,形成对特定问题的概括性描述,简单勾勒主题的发展路径与代表性学者。

第二,经典文献的述评。对于每篇文献,按照这样的逻辑展开述评:首先,为什么所选文献是经典的,它做出了哪些重要贡献(是因为开创了一个研究视角,还是因为得出了突破性的结论,或是解决了研究设计难题)?其次,它所关注的研究问题是什么,作者如何围绕问题展开研究设计与过程,又得出了什么样的结论?再次,它所得出研究结论的价值何在?在理论层面是否以及启发着什么样的后续研究努力,可能引发出哪些进一步研究的问题?在实践层面又可能带来什么样的启示?最后,是作者对文章观点与设计的述评和理解。

第三,引发的后续研究成果和研究状况的述评。重点阐述后续研究对经典文献的评价与借鉴,以及如何在此基础上推进研究的深入,是否取得了一些共识性结论,又存在哪些矛盾的地方。针对矛盾之处,可能通过哪些途径予以改进,又可能启发着哪些新的研究方向。在此基础上,进行未来趋势展望,阐述针对该主题的未来前景、发展方向及最新研究成果。

第四,体悟研究设计,寻求应用拓展。重点阐述述评文献在研究设计上的巧妙、独到或创新之处,特别是研究设计如何服务于研究问题。同时,我们补充了与问题相关的参考文献,这些参考文献值得读者进一步补充阅读。

经典文献的学术观点与作者的背景高度相关。泰勒在工作中可以开展大量的实验,并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体系,法约尔则思考并提出了企业管理整体的框架和原则。研究经典文献,需要认真了解作者本人。针对述评的每个主题,我们设计了与主题相关的176位代表性学者的简介,介绍他们的学位、工作单位、研究方向等信息,仅供感兴趣的读者了解。当然,这样做也便于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同时,针对每个主题,我们推荐了进一步阅读的文献,这有助于感兴趣的读者更好地了解相应主题的研究状况。

各章概要

基于图0-1的内容框架,依据“大科学问题(领域方向)—具体科学问题”的逻辑进行内容编排,全书共12章。除了第1章和第12章外,其余各章标题都展现了该章聚焦的大科学问题方向,各章内容主要是针对若干“具体科学问题”的述评文章,每篇述评文章以经典文献述评入手来凝练和把握“具体科学问题”的起源、主题和未来趋势。

第1章主要概括了创业研究的发展脉络与机遇挑战,是创业研究简史。这一章概括了创业研究的理论渊源,展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创业研究关注点的变化,从研究创业者特质转向研究创业行为和过程,进而深化为探索创业认知和决策,以及当下应对新情境、新实践中转型深化背后的实践诱因、学术脉络和理论贡献。同时,以2008年至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为依据,概括了国内创业研究的发展历程、取得的进步与未来挑战。

第2章关注创业在创造什么,这是基于创业实践认识创业本质的理论概括,是我们理解并认识创业研究发展逻辑的基础性问题。创业的基本属性是价值创造,而在与环境互动中的组织化过程是价值创造的基本手段。价值创造的基本属性不会也不应该变化,但与环境互动中的组织化过程却因环境而发生了深刻变化,这是创业实践不断演变的重要形式和内容。从时间脉络上看,从20世纪80年代的创业在创造新组织到21世纪初的创业在创造新制度和新文化,再到近年来创业在创造新模式和新生态,清晰地展现了创业活动紧扣价值创造本质的组织化过程变化及其内在逻辑。

第3章关注创业产生了什么影响,这既是在宏观层面创业如何产生经济和社会价值的基本问题,也是在微观层面创业研究产生实践价值的关键问题。创业已成为应对人类社会发展重大挑战的关键主体,也是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重点论述创业如何促进经济增长、乡村振兴与发展、技术创新等经典问题的理论脉络及其新的时代内涵,同时展现了近年来涌现的创业与经济社会不平等、创业如何减少贫困等新兴问题的研究进展和趋势。

第4章关注制度如何影响创业,这关乎诱发国家间创业活动规模和结构差异的深层次原因,重点论述不同制度类型(正式和非正式制度)如何塑造与影响创业活跃度、创业结构和创业类型,以及制度特征(制度复杂性和制度动态性)对于创业产生的引领和塑造作用,展现了这一经典问题在新时代的学术内涵及采用新设计和新方法来探索这一问题的新趋势。

第5章关注谁在创业以及在哪里创业,这与创业活动的情境特征密切相关,也是创业实践因经济社会转型而发生变化的基本形式。在创业主体层面,关注了科学家如何创业这一经典问题的新动向,同时关注了大公司为什么主动创业、女性如何开展高质量创业等新兴实践背后诱发的新科学问题;在创业场景方面,关注了社会创业、跨国创业、家族创业等经典问题及其新趋势,还关注了在加速器、平台生态系统、数字技术等新兴场景下的创业活动特征及背后的新科学问题。

第6章聚焦讨论创业者如何应对不确定性,这是创业研究诞生之初就被反复强调但长期没有取得理论进展的重要问题,近年来迅速成为极富挑战的新兴领域,具有很强的学术发展潜力。我们主要从决策和行为角度展现了创业者应对不确定性的内在机制,既包括了信息社会和数字经济赋予创业者合法化战略、意义建构、在失败中学习等长期被关注的不确定性应对行为的新内涵,又讨论了创业者如何在数字情境下决策、如何调整和转型、如何获取早期融资等基于新兴实践的新科学问题。

第7章讨论创业如何创造价值,重点关注新时代内嵌于创业实践变化的基本逻辑,这一问题近年来备受关注,而针对这一问题的研究却有着很悠久的历史,站在今天研究这一问题,非常有必要将其与经典理论和问题关联起来,理性审视新兴创业实践在价值创造方面的新内涵和新特征。我们重点讨论了价值主张设计、价值逻辑设计等关键行为背后的学理渊源与新兴问题,同时关注与用户共创价值、利用数字技术创造价值、创业企业社会价值等基于新兴实践的新科学问题。

第8章聚焦创业如何管理跨边界组织,意味着创业研究的分析层次从组织层次向跨组织层次的跃迁,这是由于创业本质变化诱发的新问题。我们关注了创业者如何管理与平台及平台内其他参与者的关系、创业者在跨边界情境的高密度竞争条件下兼顾竞争与合作及求同与存异、创业者如何设计跨边界组织的治理体制等新兴科学问题。这些问题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挑战性。

第9章关注创业如何管理组织间资源,这一问题很早就得到关注,但在新经济时代变得更加普遍、重要和复杂。研究这一问题,自然不能片面脱离已有研究成果来过分强调新实践的新内涵,这显然站不住脚。我们重点从创业者如何获取外部资源、如何管理并通过联结组合资源、如何实现开放式创新等经典问题的论证和梳理入手,启发当下新实践可能蕴含的新问题和新内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讨论平台生态系统情境下的资源获取问题。

第10章讨论了风险投资如何影响创业,创业与资本的融合更加紧密、内涵更加丰富,因此这一问题在新时代展现出了新内涵。我们重点关注了风险投资如何决策、风险投资如何为创业企业创造价值等经典问题的学术脉络及衍生的新科学问题,同时讨论了公司风险投资、风险投资如何与创业企业互动等新兴的前沿问题。

第11章聚焦创业如何创造竞争优势,这是新兴创业实践赋予创业研究的学术价值,也是创业研究在与组织、战略等理论融合中产生理论贡献的重要基础。除了21世纪初倡导的基于制度创业的竞争优势及近年来衍生的基于最优区分的竞争优势,我们重点关注了基于商业模式的竞争优势、基于生态系统的竞争优势、基于数字技术的竞争优势等极富挑战性的新兴问题的研究进展与未来趋势。

第12章聚焦创业研究的前沿研究方法,主要介绍了基于上述科学问题的新兴研究方法,主要讨论了基于科学设计的大样本问卷调查、叙事主义、文本分析、实验研究、现场实验、AI和大数据、脑神经科学等研究方法在创业研究领域的新应用,同时探讨了每种方法针对研究问题的适用性及其边界条件。

文献概览

全书共收录了69篇述评文章,涉及对200篇经典文献的述评(见附录A),有效体现了本书关注创业研究新情境、新问题、新理论和新方法的基本定位。在195篇英文经典文献中,108篇(55.4%)发表于2016~2021年;140篇(71.8%)发表于2011~2021年;182篇(93.3%)发表于2000~2021年;12篇(6.2%)发表于1999年及之前。述评经典文献的时间分布展现了本书所关注“科学问题”的新颖性,一些是因新情境而诱发新内涵的经典科学问题,另一些是新情境诱发的新兴科学问题。从期刊分布看,除了创业领域的专业期刊外,还涉及战略管理、组织理论和组织行为、市场营销、管理科学与工程、农业经济与管理等管理学科领域,以及应用经济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其他学科领域的41本学术期刊,期刊分布具有高度的多样性。其中,156篇(80%)文献集中于12本管理学领域的学术期刊(见图0-2)。

具体而言,《创业学杂志》、《创业理论与实践》、《战略创业杂志》、《小企业经济》(Small Business Economics)这几本创业领域顶级期刊涉及65篇(33.3%)文献,占据主导地位;《战略管理杂志》、《管理学评论》、《管理学杂志》、《组织科学》(Organization Science)、《行政科学季刊》等管理学科的主流期刊涉及82篇(42.1%)文献。这意味着,创业研究与战略管理、组织理论与组织行为之间的融合越来越紧密,创业研究领域的科学问题具有跨学科属性,不同学科的理论和方法被不断引入创业研究中。这是重要的理论发展趋势。有趣的是,尽管大多数人将创业和创新关联起来,但在专家们遴选的195篇经典文献中,《研究政策》(Research Policy)、《技术创新》(Technovation)等创新管理领域顶级期刊的文献仅有2篇(1.0%)。

图0-2 本书述评英文文献的期刊分布(包含2篇以上文献的期刊)

图0-3展现了第2~11章所关注科学问题的新颖性分布,主要依据针对这一问题展开述评的奠基性文献的发表年份来确定其新颖性。例如,第2章中的“创业在创造新组织”这一论断在20世纪80年代被提出,而“创业在创造新模式”和“创业在创造新生态”的论断则是近十年来被系统论证的,特别是“创业在创造新生态”是近五年来才涌现的新论断。

仔细观察图0-3,可以大致把握全书所关注科学问题的新颖性及前沿科学问题的学术逻辑。第一,各章所关注科学问题的新颖性各不相同,有些章涌现出更大比例的新科学问题(如第5章、第6章、第8章和第11章),而另一些章则涉及经典问题的新内涵(如第3章、第4章、第7章、第9章、第10章);第二,新的科学问题在理论和实践上并不是无源之水,研究新的科学问题首先应在“新问题之新”这一问题上保持高度的学术理性和严谨,鼓励大胆假设,但更倡导在与已有相关问题的研究对话中小心求证,理性把握新内涵。在整体上确保各章内容更有助于认识和把握如何探索、研究新问题,进而在此基础上开展科学严谨的学术研究。

图0-3 本书第2~11章所关注科学问题的新颖性分布

编写组织

本书是国内外同行共同努力的集体智慧成果。除了主编团队外,本书编写团队由北京大学等31家单位的52名学者、39名研究生组成。他们是领域内的资深专家、骨干青年学者和优秀青年学者,常年坚持在学科一线开展前沿研究,理论基础厚实且学术思想活跃,具有敏锐的学术判断力;他们在所承担述评文章的领域已经开展了深入研究,取得了优秀的研究成果;由他们来述评并引领基于科学问题的研究趋势更能体现专业性和学术判断。

2021年5月11~12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课题暨创业研究经典文献述评专家论证会”在杭州召开,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中山大学朱沆教授和赵新元副教授、上海大学于晓宇教授、电子科技大学周冬梅副教授、浙江大学沈睿研究员和吴茂英教授、暨南大学叶文平副教授、《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周瑛主任、《外国经济与管理》杂志宋澄宇主任、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吴亚军经理等与会共同研讨,我们吸纳老师们的建设性建议,确立了述评文章体例,形成了编写组织方案。之后,主编团队召开了三次线上会议,进一步细化了述评文章体例和编写组织方案。2021年6月,主编团队定向发出邀请;7月6~11日,主编团队组织了5场线上会议研讨,主编团队向参与编写的学者介绍本书定位、内容框架、编写体例等。基于多次研讨中达成的共识,编写工作随后依序展开。

第一,综合专家的独立判断和评审来确定经典文献。围绕各个科学问题推荐3~5篇代表性的经典文献并简要陈述推荐理由,主编团队汇总后邀请美国内华达大学李涌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赵雁飞教授展开评审,评审工作主要就“聚焦科学问题,目前提供的经典文献是否有新的补充或替换”以及“有的学者提供的经典文献数量超过了3篇,你觉得哪3篇最重要”两个问题展开,随后主编团队将李涌教授和赵雁飞教授的评审意见反馈给相关学者,结合意见调整和优化了他们推荐的经典文献。

第二,基于3轮评审的述评文章修订。在确定各科学问题下的述评经典文献后,相关学者各自撰写述评文章。在收到述评文章初稿后,采用主审、副审、终审模式对每篇初稿展开评阅和意见反馈,这一工作主要由主编团队承担,由3位主编成员评阅,在尊重相关学者学术判断的基础上,评阅主要围绕“初稿是否符合本书设计的基本逻辑和范式”“基于对初稿学术观点和判断的优化给出改进建议”两个方面展开。主编团队开展了200多次评阅。基于评阅意见,相关学者在反复修改相应的内容后形成定稿。

第三,凝练基于科学问题的学术版图。针对各章内容,主编团队分工负责凝练基于科学问题的学术版图,主要关注两个基本问题:针对哪些问题开展了什么研究及其内在联系;哪些学者群体起到了重要推动甚至引领作用。为了将科学分析与专家判断相结合,这一工作主要以200篇经典文献为依据,对这些文献开展文献计量学的共现分析和共引分析,主编团队从理论和问题角度解读分析结果,形成学术判断。这部分内容主要体现在各章开头的叙述和结尾的“关键学者与学者网络”中,分别呈现的是研究了哪些问题及其联系,谁是发起、推动并促进这些研究的关键性学者。这一设计与述评文章呼应形成“总—分—总”的基本架构,有助于读者形成更加系统和全面的学术认识。

致谢

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管理科学部任之光处长、吉林大学蔡莉教授、南开大学张玉利教授、中山大学李新春教授、浙江大学魏江教授、北京大学路江涌教授、美国内华达大学李涌教授、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赵雁飞教授、美国圣路易斯大学汤津彤教授等专家学者就本书的框架与内容给出的宝贵意见和建议!感谢《研究与发展管理》杂志的周瑛主任、《外国经济与管理》杂志的宋澄宇主任,他们为书稿内容和体例提供了宝贵建议,为进一步衍生理论研究成果提供了学术发表的机会!在本书形成过程中,除了上述学者做出了富有价值的贡献外,我们也得到了很多同行的帮助,他们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已经体现在本书的设计中,在此一并表示感谢!本书的出版也得益于机械工业出版社华章分社吴亚军经理及其团队成员在编校、出版过程中给予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杨俊 2022年1月于杭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