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

德国教育家雅斯贝尔斯在《什么是教育》里说过:“教育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展读江文龙校长送来的新著《与幸福同行——一位蜗牛校长的教育手记》,被书中32个学校管理新举措和致家长的37封信感动,发现文龙校长正是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神圣的责任与使命,于是我欣然答应作序,以弘其德,以扬其绩。
江苏沭阳,是革命老区,是全国经济百强县,是广袤的苏北平原上的一颗明珠,是名副其实的人口大县和教育大县,这里的人民群众有旺盛的教育需求。百年老校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始建于1912年,原名“正心小学”。百年薪火相传,百年正道沧桑,接力棒交到文龙校长的手中,他带领团队追本溯源,探寻办学初衷,提炼出“正文化”的核心办学理念,其基本内涵是:办学行为端正,师生品行纯正,干部廉洁清正,办事客观公正;人人讲正,事事重正,时时求正,处处显正。习近平总书记勉励广大教师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从教育和教学层面理解,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求正”的过程正是“四有好老师”和“四有好团队”的构建过程,整本书的字里行间都体现着这种理念和追求。
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有什么样的校长,就有什么样的学校。校长对学校,首先是教育思想上的领导,其次才是行政上的领导。我竭力做到居于我这个校长工作首位的,不是事务性工作,而是教育问题……校长应当善于把教育思想体现在千百件各种各样的事情中。”所以我认为校长的办学思想往往是一所学校的灵魂。文龙校长在冗杂的事务中能静心思考教育教学,并诉诸文字,坚持写作,能坚持在家校沟通一年的时间里写了数十封公开信,这就是爱教育、爱孩子,是“有理想信念”的最好证明。
文龙校长重视把道德情操教育通过一定的仪式感予以实现。仪式感,简而言之,就是使某一天与其他日子不同,使某一时刻与其他时刻不同。师生成长,需要关键事件,通过借力仪式感的教育,使有意义的事情能够通过一种伟大的时刻获得庄严和尊重。比如,在《我为学生点朱砂》中,我们感受到师生互礼、朱砂启智的神圣;在《开好第一次职工会》中,我们看到了建章立制、团队发展的严谨;在《家长会如何开》中,我们发现了与时俱进、家校共育的精彩;在《线上升旗》中,我们收获了全民抗疫、爱党爱国的感动……《学记》说:“亲其师,信其道;尊其师,奉其教;敬其师,效其行。”师者有道德,有眼光,有情怀,正德正己,神圣引领,家长、学生更愿意亲之、敬之、信之。
文龙校长重视解答教育热点问题,从小处入手思考教育的重大问题。他是江苏省特级教师,他思考的热点多元化,涵盖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主要集中在学校文化建设、教育教学改革、家庭教育、校园安全等层面,思考有深度、广度和厚度,更有温度,形式上虽然各自独立,但恰似一棵葳蕤的大树,根干挺立、枝杈分明。“青蓝工程怎么抓”“抓课题是务虚吗”“教师读书会讲什么”,他的这些心灵的自我叩问,产生了灵动的思想火花,诞生了若干创新举措;“文化更要物化”“要创《东关实小报》”“提升学校,首先提升校园精神”,他把学校的文化碎片聚合积淀成为学校特有的文化底蕴;“敬老更是爱校”“英语节”“毕业季”,他请退休老教师回家看看,他和孩子们一起参加社团,谋划毕业季的系列难忘活动,都是“师者仁心”最好的诠释。这些故事以小见大,让学校充满了温暖和阳光。
文龙校长自称是蜗牛校长,其实,蜗行人生,更加出彩,做一只爬行的蜗牛,坚守、践行自己的理想,不断向前,是生命存在的意义。台湾大学张文亮博士在诗歌《牵着一只蜗牛去散步》结尾写道:
咦
我闻到花香
原来这边有个花园
我感到微风
原来夜里的风这么温柔
慢着
我听到鸟叫
我听到虫鸣
我看到满天的星斗多亮丽
咦
我以前怎么没有这般细腻的体会
我忽然想起来了
莫非我错了
是上帝叫一只蜗牛牵我去散步
祝愿沭阳县东关实验小学文龙校长带领全校师生在学校建设、品质提升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带给我们更多的成果与惊喜。
(作者系江苏教育学会会长、江苏省教育厅原副厅长、江苏省教育厅巡视员、国家督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