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书人 写书人:一位特级教师的历练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消除误解,呼吁自由科学的精神

十多年前曾读过吴国盛教授的《科学的历程》一书,当时这本书作为普及性的自然科学史读物。十年后的今天,我又有幸通过网络学习了吴教授的《我们对科学有多少误解》。

2018年10月30日晚,科学史家、清华大学吴国盛教授在人文清华讲坛发表了以“我们对科学有多少误解”为主题的演讲,从科学史的角度,帮助观众澄清许多误解,通过追溯科学的起源,追问科学的本质,思考中国科学的发展方向。他提出,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应该让科学精神扎根于中国文化的土壤之中,改良我们的文化土壤;应该在强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同时,多弘扬自由科学的精神。

关于“科学”与“技术”。我想起了一个教学场景:我让孩子们明白,科学与技术不一样。我曾带领五年级的学生们研究了“摆的秘密”,我们通过对比实验得出结论,摆的快慢与摆绳的长短有关系,与摆锤的轻重和摆幅的大小没有关系。“你们知道这个规律是谁发现的吗?”我问。有学生说:“伽利略。”我笑着说:“还有你们呀,只是你们比伽利略晚了400多年。”“伽利略研究摆的时候,是不是也像我们一样用钟表计时呢?”我问。“当时还没有钟表!”“是呀,人类发明计时工具,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我接着说道,“时间来到了公元1564年,伽利略出生了。伽利略慢慢长大了,有一天,他发现了摆的等时性原理。他还认识到可以利用摆的等时性制造时钟,而且还设计了图纸,但并没有成功。后来荷兰的物理学家惠更斯利用伽利略发现的摆的等时性原理,于1657年制造出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架摆钟。伽利略发现了科学,惠更斯发明了技术,他们一起推动了社会的发展。”就这样,孩子们在学习科学知识的同时,了解到科学发展的历程,他们能更好地理解科学和技术与社会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