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人 教书人 写书人:一位特级教师的历练之路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二)读书有利于提高学科教学的能力

《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读书笔记

教师对科学的理解,对科学教育的理解,以及他对探究式科学教育的理解,直接影响到科学教育的实施,影响学生学习的质量。科学教师必然需要相关的理论与实践指导,韦钰院士和加拿大罗威教授合著的《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指导》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这本书出版于2005年,其中的一些论述在今天仍然被我们所强调。比如:什么是科学呢?通常科学指近代科学,一般把伽利略的研究工作和他对实证方法的确立,看作是近代科学诞生的标志。科学原来指的是自然科学,20世纪9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重新明确了科学的范围。按照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给出的定义,科学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在幼儿园和小学的科学教育里,我们探究的是自然科学领域的问题。再比如:科学和技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科学是在认识世界中发现新的知识,而技术是在改造世界中发展新的手段。对学生进行科学和技术两方面的教育是很必要的。

该书指出,作为小学科学老师,我们不必去探究科学的确切定义,而应该去理解有关科学的主要含义。我们论及的科学至少包含科学知识,科学研究和科学方法、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等科学素养。小学科学课是以培养科学素养为宗旨的课程。

该书大力倡导探究式科学教育,提出探究式科学教育所包含的步骤大致可以分为:提出问题、推测和假设、设计实验、寻求实证、信息和数据处理、获得结论和表达。带孩子玩一玩纸飞机,不是探究,只是简单的制作。比一比谁的纸飞机飞得远,这也不是探究。要知道答案会涉及很复杂的因素,即使是科学家,也不能简单地求得答案。比如影响纸飞机飞得远和近的因素,至少有纸的材质和纸张的大小,手工折出的纸飞机的形状,飞机掷出手时用力的程度、方向和位置、当时的风速,有没有人围观,等等。这些因素无法简单地用量来描述,它们之间的影响,又不是简单的线性关系,什么原因导致纸飞机飞得远或飞得近,不能给学生清晰的回答和建立正确的科学概念。

如果用同样的纸折出来的两个不同形状的纸飞机相比较,看哪一个飞得远,这样的问题就变得可以探究了,因为这样比较的结果会很明显地显示形状会影响飞行的性能。

书中有一处内容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讨论探究式科学教育怎样引导学生进行观察,书中介绍了一个实际案例。诺贝尔物理学奖获得者、美国科学家费曼在回忆父亲对他的培养时,曾经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一个孩子问我:“看见那只鸟了吗?你知道它是什么鸟吗?”我回答:“我一点儿都不知道。”

但是父亲教了我很多,父亲说:“看那只鸟,它的名字叫×××;在意大利它叫×××;在中国它叫×××;在日本它叫×××(父亲给鸟取了不同的名字);你可以知道用世界上不同的语言如何称呼这种鸟。但是学完了这些,你实际上根本不了解这种鸟,你只知道世界上居住在不同地方的人对这种鸟有不同的称呼。所以,让我们来仔细观察这只鸟,看看它在做什么,那是我们应该考虑的。”我很小就知道,知道某个物体的名字和某个物体之间的差别。

父亲说:“看吧,这只鸟不停地在啄它的羽毛,它是不是一边走,一边在啄它的羽毛?”

“是!”

“鸟为什么要啄它们的羽毛?”

“可能是它们飞行时把羽毛弄乱了。它们啄羽毛,以便把它们的羽毛理顺。”

父亲又说:“好吧,如果是这样,那么它们只需要在飞过以后啄一会儿,当它们落地一段时间以后,就不应该再啄它们的羽毛了。你知道我问你这个问题的目的吗?”

父亲又说:“让我们仔细观察一下,它们是在刚刚落下时啄得最多吗?实际上要看清楚这一点,并不困难,比较一下那些刚刚落下的鸟和已经在地上走来走去的鸟,它们在啄羽毛上看不出差别。”我说:“我放弃我的想法,那些鸟啄它们的羽毛,并不是为了整理羽毛。”

父亲和我一直讨论下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最重要的不是名字,也不是结论,而是要让孩子学会发现问题、设想并验证,不断地用实际观察的结果来检验自己原来的设想,来进行推论,不断深入地探究。

我们说,教育的终极目标是生命的幸福,探究式科学教育过程中的逻辑推理、实证求真,能够培养孩子的科学素养,让孩子拥有强大的理性思维,让他们的学习、生活和工作更加充满智慧,做事更有条理。在我们身边有一些人,因为逻辑思维和实证意识比较弱,他们在生活中会经常出错,容易上当受骗,而且会屡错屡犯。这就是缺乏科学素养导致的后果。

比如我们的身边有一些披着面纱的传销。当“上线”来做推广的时候,有的人通过自己的理性思考,一眼就能识破阴谋。但有的人,他仅仅只用自己的感性思考,只朝着自己内心想要的欲望走,在被抓住心理需求的情况下,对方怎样说,他全都相信,没有任何逻辑思维和实证求真的意识。

有这样一个真实的故事。有人在微信群里发了一个小视频,这个小视频的内容是:一只小狗能快速地识别藏有食物的杯子。主人准备四个杯子倒扣在桌子上,在其中一个杯子里放进食物,然后不断地快速调换各个杯子的位置,每次停下来的时候,小狗都能很快地找到那个放有食物的杯子。看到这个视频后,有的人感叹:“小狗真可爱。”有的人夸赞:“眼力真好。”但是有的人会进行逻辑推理:哪个杯子里有食物,我们人眼是无法分辨出来的,为什么小狗可以呢?小狗的视力与人的视力相比是没有优势的,那么小狗在哪个方面比人更有优势呢?是嗅觉。这应该是小狗的嗅觉在起作用吧!有的人还会想到:“这只是我的想法,到底是不是这样呢?我们得通过做实验来证明。”怎样设计实验呢?有的人甚至会想到设计实验的细节部分,如何严格控制实验条件。所以说科学素养强的人,他能够透过事物的表象看到本质。

科学老师用有趣的方式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当然,老师自身要拥有极强的探究能力与创新精神。我在多年前的一次讲座中,与我们的科学老师共勉。当时我是这样说的:“语文,语就是语言,文就是文字。我们能从很多语文老师的身上看到语文的光芒,那就是‘出口成章,落笔成文’。那在我们科学老师的身上看到的光芒应该是什么呢?是探究与创新。在科学课堂内外,会发现很多新的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细致的思考,需要严谨的态度,需要高品质的探究与创新行为。”

实施探究式科学教育教学从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