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禀赋约束下碳强度减排目标实现机制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节 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

一 研究内容

本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七章。

第一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概念的界定、研究内容与结构框架以及主要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介绍了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包括“资源诅咒”假说、低碳经济理论、碳强度等相关研究。

第三章构建了资源禀赋影响碳强度的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首先,构建资源禀赋对碳强度影响的理论模型,从理论上证明资源禀赋含碳量的提高促进碳强度上升。其次,构建资源禀赋影响碳强度的传导机制分析框架。资源禀赋对碳强度的影响,可以分解为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和对碳排放的影响,资源禀赋通过一系列中介变量影响经济增长和碳排放。

第四章为中国省际碳强度的比较及收敛性分析。首先,介绍碳排放的计算方法,并据此计算得到1998—2016年中国及各省份碳排放与碳强度的数据,从直观上比较中国及各省份碳排放、碳强度的高低及变化趋势;其次,介绍空间权重矩阵的分类及资源禀赋系数与综合空间权重矩阵;然后介绍空间相关性检验的方法,并对省际碳强度的空间分布格局和空间相关性特征进行分析,为后面章节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奠定基础;最后,构建空间误差面板数据模型对省际碳强度的收敛性特征进行研究,并引入相关控制变量,检验省际碳强度是否存在条件β收敛特征,分析不同因素对碳强度作用的大小及方向,为各级政府有针对性地制定和实施差异化的减排策略提供实证依据。

第五章分析了资源禀赋影响碳强度的传导机制。首先,分析中国省际区域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空间分布格局及空间相关性特征,这是进行空间计量分析的前提,也证明了本书采用空间计量模型的必要性;其次,在第三章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的基础上,分别构建空间滞后面板数据模型和空间误差面板数据模型,分析资源禀赋及相关控制变量对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影响,并对资源禀赋影响经济增长和碳排放的传导机制进行分析,从而揭示资源禀赋影响碳强度的传导机制。

第六章分析了碳强度减排目标约束下碳排放权的省际分配问题。中国各省份在资源禀赋、产业结构、技术水平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如何公平、高效地分配有限的碳排放权资源成为政府及学术界关注的焦点。本章基于ZSG-DEA模型对“十二五”期间碳强度减排目标约束下碳排放权的省际分配问题进行研究,并与基于人际公平原则、溯往原则、支付能力原则的分配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各省份在不同原则下排放空间及减排压力的变化,从而为解决中国未来碳排放权的分配问题提供理论方法和实证依据。

第七章为主要结论与政策建议。本章对全书进行总结,提炼出主要研究结论,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建议。本章还指出本书研究的局限性及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二 结构框架

本书遵循“提出问题—研究基础—构建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经验研究—政策建议”的研究范式与逻辑思路。具体来说,第一部分是绪论,包括第一章,主要介绍本书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主要内容及结构框架、研究方法等;第二部分是研究基础,包括第二章,主要介绍国内外学者在相关领域的研究成果并进行评述;第三部分是理论模型与分析框架的构建,包括第三章,从理论角度分析资源禀赋对碳强度的影响及其传导机制;第四部分是经验研究,也是本书的核心章节,包括第四章、第五章、第六章,分别研究省际碳强度的比较及收敛性特征、资源禀赋影响碳强度的传导机制和碳强度减排目标约束下碳排放权的省际分配;第五部分是政策建议,包括第七章,在提炼全书主要结论的基础上提出中国实施节能减排工作的政策建议,并指出本书研究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本书的结构框架见图1-1。

图1-1 本书结构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