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的第一本心灵成长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3章 唤醒沉睡在孩子心中的爱

法国著名作家左拉说:“爱是不会老的,它留着的是永恒的火焰与不灭的光辉,世界的存在,就以它为养料。”爱是真挚无私的情感,是不求回报的付出。爱心能让人感受到生活的幸福与美好,富有爱心的人生是丰富多彩的。

为了让孩子能够感受到生活的美好与幸福,为了让他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也能得到周围人的爱与关怀,父母一定要重视对孩子爱心的培养,让他成为一个心中有爱、乐于助人的善良之人。

“为什么孩子不懂得关心父母、关爱他人呢?”

“为什么孩子总是不考虑别人的感受?”

“为什么我的孩子缺少同情心?”

……

父母之所以有这些疑问,都是源于孩子缺少爱心。现在大部分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家庭中的地位是“小公主”“小皇帝”。由于受到父母过分溺爱,一部分孩子形成了唯我独尊、不关心他人、喜欢表现自己、集体主义观念淡薄等一系列的问题。

一次,某学校老师组织60多名学生乘车外出活动。学生们一上车就抢座位。由于人多座位少,有些人必须站着。带队的老师是最后上的车,竟然没有同学起身让座。

有一位50多岁的女老师由于身体有病,站得腿都肿了,但是还是没有一个同学给她让座。这位老师最后实在支持不住,准备坐在过道上。刚要坐,一位女同学就尖叫起来:“老师,您可千万别坐在我的书包上!”

老师十分伤心,事后她说:“那个孩子是平时我最喜欢的小干部,真令我心寒。”当校长在家长会上讲这件事时,个别学生家长却说:“为什么老师不多租一辆车,还要让我的孩子让座?!”

如今,唤醒孩子的爱心已经成为教育的重点之一。无论是学校教育还是家庭教育,都应有针对性地对孩子进行关心、助人等方面的品行教育。其实,孩子并不是生来就缺少爱心,而是由于父母对孩子的溺爱、不科学的教育方式等,使孩子的爱心得不到好的培养。孩子的爱心需要父母的爱心浇灌。世界五彩缤纷,人间丰富多彩,都需要有爱心的人去发现、去欣赏、去领悟。为了不让孩子的爱心枯竭,父母不仅要爱孩子,更重要的是,要让孩子懂得爱、珍惜爱、学会爱。

据儿童心理学家研究,孩子天生就具备爱心,善良和同情是孩子的天性。婴儿1岁前就有对别人的情感反应,如果旁边有孩子哭,他会随之一起哭。两三岁时,孩子看到别人哭,会拿自己喜欢的东西去安慰,这表明他已能清楚地分辨自己和他人的痛苦,并有了试图减轻别人痛苦的本能,但不知道该怎样做才好。到了五六岁时,孩子开始进入认知反应阶段,知道什么时候该去安慰正在哭泣的同伴,什么时候该让其独处。这些都是孩子爱心的自然表现。而一些孩子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却由于教育方式不当使爱心越来越缺乏。因此,父母要从孩子的时候呵护和培养他的爱人之心,对他进行爱心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是父母的影子。只有富有爱心的父母,才能培养出富有爱心的孩子。很多时候,孩子爱别人并不是受任何人的指挥,而是平常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结果。若父母和祖父母、邻里之间关系密切、相互尊重、互相关心,孩子置身于这样一种和睦、融洽的氛围中耳濡目染,随着年龄的增长,孩子也会养成尊老爱幼的品行,仿效长辈关心他人、帮助他人,既接受了爱,又善于给予爱。

父母平时要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做到孝敬老人、关心孩子、关爱他人、乐于助人等,让孩子觉着父母是富有爱心的人,自己也要做一个富有爱心的人。比如,在公共汽车上,家长可以对孩子说:“你看,那个阿姨抱着小弟弟多累呀!我们让他们坐到这里来吧!”再比如,邻居老人生病,家长带着孩子去探望问候,帮老人做事;新闻报道有人缺钱做手术,生命垂危,家长带孩子去捐款,献上一份爱心……经常看到大人是怎么同情、关心、帮助他人的,孩子就会逐渐形成善良的品质。

因此,在点滴生活中,父母要用自己的一言一行去唤醒孩子心中的爱,让孩子成为一个富有爱心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