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 泻
《内经》论有五泄之证:胃泄者,饮食不节,色黄;脾泄者,腹胀满,泄注,食即呕逆;大肠泄者,食已窘迫,大便色白,肠鸣切痛;小肠泄者,溺而便脓血,小腹痛;大瘕泄者,里急后重,数至圊,不能便,茎中痛。丹溪论泄泻属湿,属气虚,有火,有痰,有食积。戴氏又从而分辨之:凡泻水,腹不痛者,湿也;饮食入胃不住,完谷不化者,气虚也;腹痛,泻水,肠鸣,泻一阵痛一阵者,火也;或泻或不泻,或多或少者,痰也;腹痛甚,而泻后痛减者,食积也。大抵泄泻多主于脾治,宜分利为要,然后当参诸证,兼而治之,罔不效矣。
主 方
猪苓八分 泽泻一钱 茯苓八分 苍术米泔浸,炒,八分 陈皮八分 甘草五分
胃泄完谷不化者,加白术陈壁土炒,八分、川厚朴姜汁炒,八分、人参六分、升麻三分。湿泻者,加白术炒、厚朴制、木香各六分。
脾泄及泻水,腹不痛者,加白术陈壁土炒,八分、莲子去心,七个、白扁豆炒,杵,八分、山楂子一钱、大麦芽炒,一钱、神曲炒,八分、半夏汤泡,姜汁炒,八分、川芎六分、白芍药酒炒,八分。
大肠泄者,即谓之痢疾,湿热伤气分,其色白也,当从痢疾条治之。
小肠泄者,亦谓之痢疾,湿热伤血分,其色赤也,亦当从痢疾条治之。
或云溺血者,则茎中痛,当从溺血治之,与赤痢无干也。既云小腹痛,便脓血,则为内实,痢疾之证明矣。食积加山楂、大麦芽炒,杵,各一钱、木香另磨、砂仁研,各六分。
大瘕泄者,古书谓之肾经受邪,即今之痢疾是也,亦有本证方治,临宜裁处。
火泻者,宜加黄芩八分、木通八分。
痰泻者,加海石八分、青黛八分、神曲炒,八分。
有气虚下陷者,宜升提之,加升麻三分、防风去芦,六分、人参三分、白术八分。
有纯泻水者,加香薷一钱、白扁豆炒,杵,一钱、木瓜八分、木通去皮,八分、砂仁六分、木香八分。
夏月水泻者,宜用六和汤或五苓散。
附 方
五苓散 治中暑烦渴,身热头痛,霍乱吐泻,小便赤涩淋。
泽泻三钱 肉桂五分 白术八分 猪苓二钱五分 茯苓一钱
上剉,作一贴,水一钟,煎服。
清六丸 治泻。
六一散七两 红曲五钱
上炊饼丸。
六和汤见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