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测验的实施和计分
1简述测验实施的一般程序。
答:测验的实施是保证测验有效性的重要环节,测验实施的一般程序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标准化指导语
测验标准化的第一步是指导语标准化,即在测验实施过程中应该使用统一的指导语。指导语针对的对象既可以是被试,也可以是主试。
①对被试的指导语应该力求清晰和简单,向被试说明他应该做什么,即如何对题目做出反应。对于容易对测验产生紧张、焦虑的被试,指导语应尽量让被试消除这些情绪反应。指导语一般包括:如何选择反应形式,如何记录这些反应,时间限制,计分的方法,例题等。
②给主试的指导语通常单独印在另一张纸上,主要包括对测验细节的进一步解释及其他注意事项,例如熟悉测验、测验房间的安排、测验材料的分发、计时计分方法、对被试可能提出的问题的回答方法,以及测验中途发生意外情况时的处理方法等。
(2)标准时限
时限即要求受试者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完成某个测验。时限的确定,在很多情况下受施测条件以及被试特点的限制,但最重要的考虑因素是测量目标的要求。一般要通过预测来确定测验的时限。测验时间的安排,也是影响测验结果的一个重要因素。态度测验、人格测验一般不受时间限制,但是这些测验往往要求受试者在看完测题后尽快回答,避免过分考虑问题或过分延长时间,所以仍然要规定时间,不过时限放宽。
(3)测验的环境条件
测验的标准化不仅指指导语、时限、测验材料和其他测验本身的因素,也指施测的周围环境。良好的物理环境包括安静而宽敞的地点,适当的光线和通风条件。在测验期间还要防止干扰。保证测验环境的一致使测验结果更加可靠。
(4)计算机辅助的测验实施
计算机辅助测验的指导语可以通过视觉呈现或录音说明,测验的反应可以自动记录下来。有时当测验程序不太清楚时,计算机可以给被试更明确的指导。这样消除了人作为主试的偏见或其他主观因素,使测验更加标准化。
2作为一个主试,具有什么样的职责?
答:主试的职责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施测前的准备工作
①预告测验。事先通知被试,保证被试准确知道测验的时间和地点以及测验的内容、测题的类别,使受测者对测验有充分的准备,即智力、情绪以及生理状态的调整。
②熟悉测验指导语。主试在个别测验中记住指示语是基本的要求,即使是团体测验,先熟悉指示语也会使主试在朗读指示语时不会出错或犹豫,而且使主试在测验中感觉自然、轻松。
③准备测验材料。准备测验材料这项工作在个别测验中,特别是在最高作为测验中尤为重要。材料一般应放在离测验桌不远的地方,主试可以伸手拿到而不干扰被试。当需要使用仪器时,要经常进行检查和校准。团体测验中,所有的测验本、答卷纸、铅笔和其他必需材料都必须在测验前清点、检查和安排好。
④熟悉测验的具体程序。个别测验通常需要进一步的训练。训练的时间依赖于测验的性质和主试的特点,包括演示实践及实习等。对于团体测验,特别是欲测大量被试时,这样的准备工作还包括主试与监考的分工,使他们明确各自的任务。一般说来,主试宣读指示语,掌握时间和负责每个测试点的全面工作;监考则分发和收集材料,回答被试手册中所限定的问题和防止作弊。
⑤确保满意合适的测验条件。安排好测试地点,调整光线、通风、温度、噪音水平等物理条件。有些特殊安排,如对生理残疾的被试及生理上有差异的被试(如左撇子)也应考虑,力求使被试以最自然的状态做测试。
⑥防止作弊。妥善安排座位,有时对测试项目安排多种形式,对于团体测验中施测时间有先后的被试要注意测验内容最好不同。监考人有防止作弊的责任。
(2)测验中主试的职责
①遵从指示语。按照指示语的要求实施测验,在被试询问指示语意义时,可以作进一步的澄清,但不作任何暗示。
②测验前不要讲无关的话。主试说话过多容易使受试者认为测试在时间上不公平,另外与测试无关的说明不仅不会引起他们的注意,还会引起焦虑,或对主试产生敌意。
③对特殊问题有所准备。处理测试时的突发事件以及测量非常年轻的、有心理障碍的或生理残疾的文化水平低的被试时,需要主试机智、灵活、热情、客观而且熟悉测验材料。一定的敏感和容忍能够使一些有残疾或表达能力有困难的被试有比较好的机会和条件。
(3)与被试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
①在心理测验中,协调关系指的是主试和被试之间友好的、合作的、能促使被试最大限度地做好测验的一种关系。
②建立良好的协调关系也必须是规范一致的,不能过分偏离测验的标准条件,否则结果无法比较。
③建立协调关系的基本步骤是随测验的性质和所测被试的年龄与其他特征的不同而有所差异的。对某些特殊对象进行测定时,建立协调关系是十分重要的,如教育水平较低的被试、情绪障碍者、罪犯或少年犯罪者等,他们往往会表现出猜疑、恐惧、不安全感等不讨人喜欢的态度。
④主试与被试的协调关系能够影响测验的成绩。
⑤协调关系在个别实施的测验中更容易建立,因为主试有更多的机会来观察被试,更有可能了解被试的动机、干扰因素和焦虑,这些问题在解释测验结果时必须考虑。在团体测验中建立协调关系较困难。但是无论是在个体或团体测验中,主试都应该热情、友好而且客观,这是建立协调关系的基本条件。
⑥主试对保证测验结果绝对保密并对被试加以积极的鼓励,是建立和保持主试和被试间的友好关系的两种好方法。
3测验有哪些误差来源,如何尽量减少测验误差?
答:(1)误差的来源
常见的误差来源于测验内部、施测过程、受测者本身三个方面。
①由测验内部引起的误差
测验内部的误差主要来源于题目取样。当测验题目较少或取样缺乏代表性时,被试的反应受机遇影响较大;当几个测验复本不等值时,回答不同的题目,就会获得不同的分数。
除题目取样不当可引起误差外,其他一些因素,如题目用词模棱两可,对反应步骤说得不清,题目过难引起猜测,时限短使被试仓促作答,也都可能成为误差的来源。
②由施测过程引起的误差
在三种误差来源中,与施测过程有关的误差可能是最容易控制和检验的。
a.物理环境:施测现场的温度、光线、声音、桌面好坏、空间阔窄等皆具有影响。
b.主试方面:主试的年龄、性别、外表,施测时的言谈举止、表情动作等均能影响测验结果。
c.意外干扰:当测验环境复杂,特别是当被试人数较多时,容易发生出乎意料的干扰或分心事件。
d.评分计分:评分不客观以及计算登记分数出错等也是常见的误差。
③由受测者本身引起的误差
即使一个测验经过精心编制,题目取样具有代表性,又有标准化的施测和计分程序,由于受测者本身的变化,仍然会给测验分数带来误差,这种误差是最难控制的。
来自受测者的误差因素,有些是属于个人的长期的一般性变化,有些是与特定测验内容和形式以及特定施测条件相联系的暂时的特殊变化。以下因素是导致受测者自身出现误差的常见原因:测验的经验、练习因素、应试动机、测验焦虑、反应定势、生理因素。
(2)减少测验误差的方法
要想减少误差,就要在测验实施的过程中尽量控制无关因素对测验的影响,使测验分数能够真正反映一个人真实的能力水平。
①精心编制测验量表,避免出现系统误差。要求题目样本要能较好的代表欲测内容或结构,要避免出现题目偏倚。同时,题目的难易程度、区分度也要恰当,题目的数量也要适中。此外,测验试卷的印刷,题目作答的要求,评分计分的标准,题目意思的表述等等,都必须严格检查,避免一切可能的误差的出现。
②妥善组织测验,控制随机误差。在测验实施过程中,系统误差一般不太明显,但随机误差却有可能失控。这就要求测验实施者一定要严格按手册指导语进行操作,要尽量减少无关因素的干扰,在测试时间、场地、主试、记分方法等能够控制的环节上尽可能降低误差。
③创设标准的应试情境,让每个被试都能发挥正常的水平。在各种测验中,有些被试往往因各种原因而发挥不出应有水平,因此,应让被试调整好应试心态,让他们从生理上、心理上、学识上等做好应有的准备,减少受试者自身带来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