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之前的中国智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关于太阳在晚上的运行

我的意思是:在中国上古时代,有一个关于太阳在晚上运行的神话。为了找到这个神话,我们要注意观察下面这一组图案。

长沙马王堆汉墓帛画中的鸱和龟。

图1-09

首先,请大家看图1-09——长沙马王堆的汉墓帛画。这是大家比较熟悉的一幅画。这幅画通常被分作三段,代表冥间世界——祖先居住的那个世界——的三个部分。它的上部是天神居住的地方。当中的神一般认为是烛龙,因为《山海经》所描述的烛龙的形象就是这个形象。它的中部是祖先居住的地方,下部则是地下世界。值得注意的有两个细节:一是在这幅帛画上面有两处出现了鸱鸮,二是在这个帛画的上部有九个太阳。这是一个曾经被人们争论过的问题,根据“天生十日”“羿射十日”等神话,古人心目中是有十颗太阳的。那么,为什么帛画上面的太阳是九个而不是十个呢?这值得思考。

我认为:帛画中部描写的是墓主人居住的世界。他的上方是一只鸱鸮,表明他居住在一个夜和黑暗的世界里。鸱鸮头顶上是一个华盖,华盖上面有两只凤凰和一个玄圃,这个图就证明了我们刚才说的道理:在周以来的文化当中,鸱鸮是和凤凰相对立的一种鸟。凤凰代表白天和光明的世界,而鸱鸮代表夜晚和黑暗的世界。图的中央部位站立着墓主人和他的侍者,底下由蛟龙组成的纽结代表了新生命的孕育。这幅帛画的下部(图1-10)描写的是水的世界,也就是所谓“羽渊”——太阳降落的地方。

值得注意的是:羽渊左边右边各有一对鸱龟,而且鸱鸮正好站在龟的背上,由龟背负着在爬行。这个动作叫什么呢?我认为,就叫“鸱龟曳衔”!图中的鸱鸮就是解散了羽毛的太阳,也就是正在休息的太阳。两边的鸱龟是不是代表两个太阳呢?也许是,因为整幅图上明显表现了左与右的对称;但也许不是,因为可以把它们理解为一组连环的动作:左边这只龟正在爬出羽渊,进入黑水,就要开始自西向东的旅行,也就是说将要升上天空。而右边那只龟则在黑水中悬浮,它承担的就是把太阳送返东方的使命。

图1-10

图中另外还有一些动物,都是比较好理解的。比如图下方两条鱼是鲸鱼,站立在鱼身上的神是禺彊。它们是水和生育的象征。它们有助于确认长沙马王堆帛画上的种种细节,确认这幅画包含了这样一个观念:黑夜的太阳处于水中,化身为鸱鸮;而龟则是太阳在黑夜的东行之舟。古人所谓“鸱龟者本一物”,指的就是鸱鸮和龟在夜间的共同运行。

河南新郑汉画像砖中的鸱和龟

图1-11

其次,请大家看图1-11——河南新郑汉代画像砖中的鸱鸮和龟。图上这两块画像砖,都出土在河南新郑。《中原文物》1978年第1期发表了考察报告《河南新郑出土的汉代画像砖》,把它们编号为第17块和第18块。第17块的名字叫作《鸩鸟和玄武》,第18块的名字叫作《鲧与鸱龟》。

这是一篇水平很高的考察报告,它的命名是完全正确的。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它和古人关于鸩的描写是一致的。从古人的描写看,鸩有三个特点:第一个特点是能“运日”,第二个特点是能“阴谐”,第三个特点是能食蛇。[4]上面这幅图印证了鸩的这些特点。图中的鸩正好叼着一个蛇,同时和龟排在一起。以前看材料,我不懂得其中所谓“运日”“阴谐”是什么意思;但是现在懂了。联系刚才提到的鸱鸮、龟和太阳的神话,我们知道,这里的鸩就是人们心目中的运日的神鸟,能够同太阴世界相谐和的神鸟。为什么说鸩有运日的特性,有阴谐的特性呢?道理就在于,在古代不同人群所传的神话中,曾经出现鸱鸮和鸩的代换;鸩的性格也就是鸱鸮的性格。

关于鸱鸮与鸩的代换,可以提出一个假设:它们之所以能够代换,是因为在古人看来,它们是同一类鸟。洪兴祖《楚辞补注》引《广志》说:鸩的特点是“大如鸮,紫绿色,有毒,食蛇蝮,雄名运日,雌名阴谐”。可见鸩与鸱鸮体型相近,同样代表了死亡——鸩因为有毒而代表死亡,鸱鸮作为夜晚和黑暗世界的标志而代表死亡。在古人看来,它们的区别主要是仪式形象的区别:鸱鸮和下面将要讲到的羊、牛、饕餮等动物一样,在仪式上呈现为正面图像;鸩则和蚕、凤鸟、朱雀等动物一样,在仪式上呈现为侧面形象。在彩陶、青铜器、帛画、画像石的图像中,我们可以看到这种正面与侧面的区别。

至于《鲧与鸱龟》中的鲧,则是指图后部奔走的人物。但他不是这个图的主角,这个图的主题仍然是鸱龟和太阳。鸱鸮的形态在原物上表现得很清晰,文物报告说:“尾部与两足伏在龟背上,两耳高耸,圆目长嘴张口。”这实际上就是鸱蹲的形态,或鸱龟曳衔的形态。另外,图周围有十个圆圈——它们很明确地展示出了太阳崇拜的主题。也就是说,这幅图的含义是:大龟运载着十日,十日化身为鸱鸮。现在,作为太阳化身的鸱鸮正好负在龟背上运行。

再次,请大家看看图1-12——汉代甘泉宫遗址中的两块瓦当。关于它们的记录发表在1980年第6期《考古与文物》上面。这两块瓦当被考古报告《汉甘泉宫遗址勘查记》命名为“蟾蜍玉兔纹瓦当”和“龟蛇雁纹瓦当”。

汉代甘泉宫瓦当中的鸱和龟。

图1-12

如果把以上两幅图对比一下,我们就知道,这篇报告对瓦当的命名是有误差的。因为尽管“蟾蜍玉兔纹瓦当”是一个正确的命名——蟾蜍、玉兔的形象与含义都很明确,当它们结合在一起的时候代表月亮,这是没有异议的——但左边这块却不应该叫作“龟蛇雁纹瓦当”。既然两块瓦当在同时同地出土,那么,它们应该分别代表月亮和太阳。根据前面的论证,古人习惯用龟和鸟的结合来代表太阳。因此,被称作雁的鸟其实是鸩鸟;这个瓦当至少可以改称作“鸩鸟与龟蛇瓦当”。当然,还有一个更合理的名称,即把这两块瓦当分别称作“月纹瓦当”和“日纹瓦当”。两块瓦当同时出土,这就说明,在当时,也就是在汉代初期,民间流传着两种龟和太阳的传说。一种说太阳化身为鸱,化身为猫头鹰,由龟背负着运行;另外一种则说鸩鸟和龟共同运载了太阳。

好,接下来是画像砖拓片图1-13。在这块出土于郑州的画像砖上,中间有一只老虎,虎背上背着一只乌龟,乌龟前方有一只猫头鹰(鸱)。这幅图的含义是什么呢?我理解,它是这样一个含义:黄昏的时候,太阳西落,化身为鸱鸮,迎接它的是西方的星宿神白虎。我们怎么知道这个老虎代表西方的星宿之神呢?怎么知道前面的这个鸱代表太阳呢?因为我们有两个证据。

郑州汉画像砖中的鸱和龟。

图1-13

一个证据是图1-14——汉代画像石中的苍龙星座。它出现在汉代南阳地区的画像石上,图的上方是一轮圆亮的物体,里面有玉兔,有蟾蜍,明显是月亮。而月亮下面却是一条龙。可以判断,这条龙代表的是东方的苍龙星座,因为在它周围有角、亢、氐、房、心、尾、箕这样7个星座,一共包括16颗明星。为了强调尾宿,这条龙还有比较饱满的尾巴。角、亢、氐、房、心、尾、箕,是二十八宿中属于东方星宫的七个星宿。氐指的是龙的胸脯,亢指的是龙的喉咙,房指的是龙的心房。这幅图说明了什么呢?它说明:按照古人的想象,墓葬中的星空和现实生活中的星空是相反的。在墓葬的星空里,早上出现的是月亮,晚上出现的是太阳;东方出现的是月亮,西方出现的是太阳。所以,郑州汉代画像砖中的鸱鸮、龟和白虎,说的就是西方的太阳。

图1-14

冥间世界:颠倒的人间世界

图1-15

另一个证据是图1-15——汉代画像石日月图。这块画像石也出土在河南的南阳。这幅图的特点是:月亮升起在上方,太阳降落在下方,它描述的是日落地下、月亮升起在天庭的景象。这说明,在古代人看来,冥间世界是和人间世界相颠倒的世界,冥间世界的天体按不同于人间世界的路线运行。因此,把东方苍龙星座和月亮联系在一起,把西方白虎星座和太阳联系在一起,这是不难理解的事情。郑州画像砖中的鸱龟和白虎,可以肯定,它所代表的正是夜晚的太阳,或者说是冥间的太阳。换一句话说,在世界的一半时间和一半空间中,鸱和龟是太阳及其运动的象征。

总之,在以上这些图画中,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不见于文献记载的故事,也就是关于晚上太阳的故事。现在我们知道,太阳一旦西下,在羽山解羽之后,它就沉入羽渊,化身为鸱鸮了。这个时候,等在羽渊的龟,便驮起了这只晚上的太阳之鸟,然后缓慢地向东方爬行,并最终在早晨,把它送到了东方若木。在古人看来,正因为有这样一个鸱龟合一的由西向东的运行,我们才能在每一个早晨,都看到东升的旭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