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青春”创课十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经历是熔炉

童之磊(中文在线董事长兼总裁):我青少年成长的最关键的阶段在云南。可以说,云南对我选择创业是有非常大的影响的。我们一直努力在做的,是通过数字化的手段把知识、文明、教育传播给所有的人。而对于像云南这样相对来讲并不发达的省份,我们所做的数字出版其实能帮助更多人改变他们的命运。

我父母对我的人格形成是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小的时候,我父母支援边疆做水电站的建设。我的父亲夜以继日地工作。他做技术,就一定要做到厂里面最好的;做管理,就一定要做到厂长的位置。正是有这样的精神,才让他所带领的企业在我们的水电四局系统当中独树一帜。这样的精神,这样的一种对事业的追求,应该讲一生都是我的楷模。所以,在我人生当中一直有一个信念—任何事情要么不做,要做就一定做到最优秀。

张旭豪(饿了么创始人兼CEO):我的童年可能受父母一些潜移默化的影响。比如说,我妈比较早就开始炒股,当国内资本市场刚刚有的时候,她就开始炒股了。所以我每天吃饭的时候就听到财经频道放各式各样的财经新闻。我父亲自己以前也是创业、做生意的,所以说他从内心深处也是比较支持年轻人出去闯一闯,去做一些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这些影响我觉得都是一点点积累的。但是,我觉得这不是让你成为创业者的一个因素,而是可能让你建立起某些品质,或者是形成某种性格。

甄蔼仪(兼职猫联合创始人兼副总裁):小时候对我影响比较大的是父母。我的家庭教育一直比较严格,父母教育我们要勤奋、要诚实,教我们如何做一个更好更有价值的人。我上初中的时候,家里很不容易地把我送到县城里面的一个学校去读书。那所学校当时属于县城里面最好的学校,所以县城里面的有钱人的子女也都在那里上学。当时我也会觉得,会感叹为什么自己没有这么好的背景,为什么他们能吃的东西、能用的东西我都没见过、没用过。后来也是因为这个原因,自己会更加发愤图强,产生想要创业的想法。我觉得可能也是从小骨子里的一种不甘平庸。

何霆(艺妙神州CEO):我从小形成了非常独立的性格,很多事情我都倾向于自己做决定。遇到问题的时候,我自己能够比较妥善地处理和消化。我父亲是一个比较严格的人,他成长于书香门第,我的伯伯叔叔中很多都有留学或是在北大清华和中科院学习研究的经历。

我印象比较深的是初中有一年暑假来北京,见到了北京的好多亲戚和我这一辈的哥哥姐姐,他们都非常的优秀,而且读了很好的学校和很好的专业,有着非常好的工作。但当时在我奶奶的眼里,我是一个不太靠谱的小孩儿。那时候我在山东省威海市一个小地方的一所很普通的初中念书,我发现奶奶看我的堂哥们的眼神中都是饱含期待,仿佛在说这个孩子好优秀,而看我就没有那么热切。当时,这个眼神对我自尊心还是有一定打击的。回来以后,我觉得我现在的表现有点太放松,就对自己提高要求。后来我学习成绩越来越好。这是我成长过程中不断地受到家里影响的例子之一。

邓锋(北极光创投创始人兼董事总经理):我大学五年级时,看到一本书,名叫《硅谷之火》,系统地介绍了硅谷。从此我就希望有一天能到硅谷去做一个企业家。从那本书里我发现,原来还有另外一种生活方式。这种生活方式为我们提供了一条与众不同的路。我们不一定要像80年代一样,毕业接受平均分配,而是可以有自己的想法。我希望,我能够从事的职业是做我喜欢的事。恰巧,科技创业是我非常喜欢的事。因为我在中学做航模,大学自己做收音机、扩音机,就是一些我很喜欢的事。而科技创业这事又把我自己的爱好和获得经济回报的方式,甚至未来的事业结合在一起。

“挑战杯”是从1988年开始的,当时还叫作清华大学生科技作品竞赛。我就是用了一个改进型的单板机图像处理,加上电子数字照相机。这是一个即便改进以后也非常初级的、黑白的、64000像素、体积大的设备。不过,它确实有一个实际的工业用途,而不是纸上谈兵的事。提交了这个作品后,我获得了第一届清华“挑战杯”的冠军。到1989年的时候,“挑战杯”的参赛人群就从清华大学扩展到全国大学生了。

唐宁(宜信公司创始人兼CEO):我在大学应该属于那种比较不安分的学生。我在学校的社会活动地点不仅仅是在中国,也包括在美国。因为我是作为一个转学的学生,后来到美国去完成本科的学业。我也到孟加拉去,向尤努斯教授学习格莱珉是如何通过小贷微贷去帮扶最贫困的农村妇女。我觉得这也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对于后来我在中国从事普惠金融互联网金融方面的创新创业打下很好的基础。其实格莱珉翻译过来就是乡村的意思。格莱珉银行,即乡村银行。我还记得,那段时间,我到格莱珉乡下的网点去。早晨起来之后我问道,咱们虽然开张了,可是客户呢?然后网点的负责人跟我说,客户不在这儿,客户不来找我们,咱们要去找客户。

所以呢,他指着说,那个是你的。

我一看,原来是一辆自行车。我们俩骑着自行车跋山涉水,到村子里面去找客户。这给我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类似这样的社会实践是非常开阔眼界的,锻炼同学跟现实生活建立关联,我觉得非常有帮助。

张鹏(极客公园创始人兼总裁):我觉得自己所谓对技术的信仰,也可能是源自大学刚毕业时候的实习。那个时候去的媒体是《计算机世界》报业集团下面的《IT经理世界》,当时被分到跟踪互联网和科技这个领域。互联网在1998年、1999年的时候,在全球也才刚刚热起来,中国可能刚刚开始。没想到就是在后面的10~20年间,迎来它的力量大爆发。你其实很幸运地去被这波浪潮驱动着,在这个过程中,你可以看到当年那些很不起眼的力量。比如说李彦宏从美国回来做百度的第一次发布会时,我在现场。我现在还能记得当时他和他的团队,其实也没有什么经验,那个发布会开得稚嫩得不得了,大家问的问题和他回答的可能也对不上。

可是那件事是一个起点。包括当年周鸿祎最早做3721等那些事都是我们目睹发生的,就是这个世界是我们目睹它被创造出来。一个可能上百亿美金市值的企业,它的诞生过程是被我们目睹的,所以你能切身感受到科技、互联网和创新对人们的影响,可能远远超过童年的那些东西,它会让你非常强烈地感觉到这件事特别了不起,然后它有力量给这个世界很强烈的改变和影响。

一个研究显示,麻省理工学院创办技术企业的毕业生中,有70%的人的父母是创业者。如果说家庭和青少年时期的特殊经历开启了创业者的梦想和心智,那么,勇敢迈出创业的第一步,获得创业的第一桶“金”—金钱、经验、成功—则是漫漫创业路上的第一个关键转折点。20岁的扎克伯格在哈佛大学宿舍内创办Facebook 并辍学创业,21岁的乔布斯在自己家的车库里成立苹果公司,23岁的邓锋在清华园开发出第一个产品,成为最富有的大学生。接下来,我们听听周坤鹏等创业者的第一桶“金”是如何获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