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与民风习俗(中华水文化专题丛书)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水图腾崇拜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世界各国的原始文化中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鬼神信仰,水神是诸神的一种。一般而言,原始崇拜多数情况下既不是一种人格崇拜,也不是一种物格崇拜,而是把人或物神圣化以后所形成的神格崇拜,这种神格崇拜的主要表达形式就是图腾崇拜。也就是说,原始崇拜的核心对象是各种各样的神灵及其图腾,同样,原始水崇拜的核心对象就是水神及其水图腾。

一、水神释说

关于水神的含义不外以下三个方面。一是水域之神,即不同的水域存在着不同的水神,如姜太公(吕望)《太公金匮》中说:“南海之神曰祝融,东海之神曰苟芒,北海之神曰玄暝,西海之神曰蓐收。”二是司水之神,也就是掌管水事或者治理水事的神,往往是由具体的人物演变而成的人格神,如大禹等。三是指水为神,如《管子·水地》里说:“水者万物之准也,诸生之淡也,违非得失之质也。是以无不满无不居也,集于天地而藏于万物。产于金石,集于诸生,故曰水神。”唐代学者尹知章注云:“莫不有水焉,不知其所,故谓之神也。”

水神崇拜在世界各地都很普遍,我国也不例外,这主要是水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缘故。在现实生活中,水对于人们的影响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水为人们提供了最基本的生活源泉,是维持人们生命的最核心元素,因此,如果水源枯竭,人们的生活就会受到极大的影响,这样一来,水受到人们普遍的敬畏和崇拜,甚至将其神圣化、神秘化便是顺理成章的事情。二是如果受到自然环境的影响,水也有可能泛滥成灾,从而成为危害人们生命的力量,每每如此,人们又会编出各种神话来解释这一现象。譬如黄河神“河伯”,他既可以造福人类,也可以危害人类。人们只有通过祭拜来祈求它扬善去恶、保佑苍生。正是这两方面的不同影响,水神也分为正面水神和负面水神两种类型。共工是个负面水神,他怒触不周之山引来洪荒之灾。大禹则不同,他是个治水有方、造福于民的正面水神,是一个英雄水神。

二、图腾与水图腾

“图腾”(totem)一语出自北美印第安人奥基华部落,意义是表示氏族的徽号与标志。原始水神多种多样,与图腾崇拜密切相关的水神信仰在原始社会也很普遍。图腾崇拜是一种极为普遍的原始宗教形式,原始氏族或部落常常将某种动物、植物或某种抽象符号认作自己的祖先,从而将其作为本氏族或部落的标志而加以崇拜。严格而言,图腾崇拜常常并不是对图腾本身的崇拜,而是在对自然力和自然神崇拜中加进了更多与图腾有关的内容。由此可见,自然崇拜、祖先崇拜和图腾崇拜常常是结合在一起的。

在中华原始时代,曾广泛流传各种类型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因此,类似于图腾崇拜的现象在中华原始时代便相当普遍。事实上,在新石器时代,中华先民多数相信本氏族与某种动植物间有特殊的亲密关系,并将其作为氏族信仰的标志和崇拜的对象。图腾崇拜的符号一般有两种形式:一种是由具体的现实事物简化而成,如鸟、鱼、虎、熊、豹等;另一种是依据人们的想象力和概括力创造出来,在现实中并不存在的图腾形象,如龙、凤等。通过大量的考古发掘和神话传说,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古代的各个氏族部落几乎都有其原始的图腾标记,这些不同的图腾形象在各种原始的生产工具和艺术形式中都有所表现,如原始陶塑艺术中的动植物图案多数为图腾标记的遗物。

img

云南纳西族的青蛙图腾

水图腾是原始图腾的主要形式,所谓水图腾就是以水或水生物如鱼等作为图腾崇拜的对象。例如,从半坡遗址的庙底沟遗址出土的仰韶文化陶塑艺术中可以看出,半坡彩陶的几何形花纹是由鱼纹演变而来的。据称,“仰韶文化的半坡类型与庙底沟类型分别属于以鱼和鸟为图腾的氏族部落,马家窑文化属于分别以鸟和蛙为图腾的两个氏族部落。”因为彩陶纹饰“在绝大多数场合下是作为氏族图腾或其他崇拜的标志而存在的”[1]。而于1954年出土于西安半坡仰韶文化遗址的那件著名的鱼纹盆,就可能是图腾崇拜更明确的标志。据此推断,原始彩陶中其他与水有关的纹饰图案,如水流、蛙、花、叶等,很可能都与对水图腾的崇拜有着密切的关系。

三、水图腾与水祭祀

图腾的基本特点就是与祭祀或禁忌密切相关。精神分析学的创始人西格蒙德·弗洛伊德专门写有《图腾与禁忌》一书,书中就图腾与禁忌的关系列举了种种实例。图腾崇拜的对象也就是图腾物被加以祭祀和禁忌之后,往往会获得极大的权威性,并引发族人对其的敬畏、神化和美化。在中华民族的精神发展史上,出现过各种各样与水有关的图腾崇拜物,包括中华各民族共同的和最核心的图腾崇拜物——龙,也与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简而言之,水图腾与水祭祀的关系主要有如下几点:

第一,所有的水图腾都必然伴随着水祭祀。图腾与祭祀是不可分割的,因为任何图腾都是一种崇拜符号,任何崇拜对象都会被加以祭祀才能显示其权威性和神圣性。严格来说,祭祀是向某种被认可的神灵求福消灾的传统礼俗仪式,是一种祭礼形式。水图腾作为一种与水有关的神化崇拜物,往往寄托着不同族群祈福消灾的美好愿望,人们对其产生的敬畏和崇拜心理必然要以一定的仪式表现出来,这种仪式其实就是一种祭祀礼仪。

第二,同一种水图腾有不同的水祭祀。祭祀既然是一种礼仪,它必然有一系列的仪式,而这种仪式通常并不是单一的,而是包含着多样的内容和环节。譬如祭祀的方法有活祭也有牲祭;祭祀的用品有牛羊、植物、酒醴等,在原始的荒蛮时代,甚至还有以活人作为祭品的;祭祀的主体有官方的,也有民间的;祭祀的环境有祭祀场所的建筑如神庙以及摆放祭祀用具和用品的案几、台子等;祭祀的形式有行礼、巫术、乐舞、牺牲等。

第三,不同的水图腾也有相同的水祭祀。水图腾有很多种,但不管是哪种水图腾,其祭祀形式既有差异性也有共同性。譬如歌舞就是各种古代水祭祀中最常见的方式,也就是说,不管你祭祀的是幻化的水神龙王,还是现实化的水神大禹,是动物水神鲲鹏,还是人格水神妈祖、观音等,在祭祀中伴以歌乐舞蹈、巫术礼仪都是很普遍的。

第四,无论是水图腾还是水祭祀都具有膜拜性、情感性、仪式化和艺术化的特点。图腾作为特定族群的膜拜对象,往往要让膜拜者投入丰厚的感情,而表达膜拜情感的手段就是各种祭祀及其仪式,所以任何作为膜拜对象的水图腾,以及作为膜拜手段与途径的祭祀礼仪,都是将膜拜性、情感性、仪式化融为一体的。图腾祭祀的仪式中夹杂了大量的音乐、舞蹈等内容,所以它们也都具有浓郁的艺术化色彩,如《周礼·春官》上记载:“司巫掌群巫之政令。若国大旱,则率巫而舞雩。”

四、水祭祀与水禁忌

img

青海湖高原圣湖坛

水祭祀与水禁忌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一般在祭祀活动中,为了达到祭祀的目的和取得应有的效果,人们往往设计出各种各样的禁忌规约。人们在生活中的禁忌多种多样,其中表现于水祭祀过程中的禁忌也是多种多样的。很多情况下,祭祀礼仪通常表现为一种禁忌仪式,以便人们在圣洁和不洁之间做出选择。例如,龙是中华民族最核心的一种水图腾,是中华各民族的保护神,为保证龙的圣洁性必然要通过巫术、乐舞、牺牲等方式加以祭祀,同时还要限制人们在龙图腾面前的不洁行为,也就是不允许有亵渎龙的心理和行为发生。一般来说,表现于水图腾祭祀中的禁忌规约,一旦约定俗成就是不能违反的,否则就会被认为触怒祖灵。而触怒祖灵的直接结果,一是会造成祭祀者内心的愧疚与不安,二是祖灵也会对祭祀者的不敬施以惩罚,甚至移灾降祸,进行教训。反之,如果能够恪守种种禁忌,祖灵则会保佑子孙后代平安吉祥、顺风顺水。

祭祀中的禁忌因祭祀对象、祭祀环节和地域文化的不同而多种多样,但祭祀中的一些禁忌也有相同的要求。一般来说,祭祀中的禁忌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环节。

1.对祭祀主体的禁忌

也就是对参与祭祀的人要有所限制。例如许多地方禁止有过犯刑记录或违反族规族约的人参与对祖先的祭祀,当然这种限制往往有一定的时限,如果犯的错误不是很严重,一般不会终身禁止参与对祖先的祭祀活动。有些地方,禁止经期妇女、孕妇、寡妇等参与对祖先的祭祀,认为这些群体“不洁”,让其参与祭祀会招致祖灵的怪罪,并受到相应的惩罚。在过去男权意识严重的一些地区,甚至禁止妇女参与一切对祖先的祭祀活动,这显然与当时妇女的社会地位低下有关。这种现象在汉族,以及许多少数民族如彝族、傣族、哈尼族、鄂伦春族、怒族、苗族等历史上都存在过。

2.对祭祀时间的禁忌

也就是对祭祀日期有所限制。许多地方的祭祀都对祭祀的时间有明确的限制,且约定俗成,不得随意更改。譬如众多的祭祀节日,都有节日的具体年月,持续时间长短不一,但一旦约定俗成,必须严格遵守。譬如农历三月初三的上巳节,是汉族祭祀祖先黄帝的日子;同时也是道教真武大帝的诞辰日,信奉道教的人们也会在这一天到宫观中烧香祈福,或在家里诵经祈祷;此外,农历三月初三还是通灵人士,譬如女巫、神汉等宴请鬼神的日子,以感谢鬼神赋予他们的神通能力。在汉族农村,对初丧的先辈要以七为期,逢七必祭。祭祀的时间不能随意改动,特别是不能拖后,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这些都将被视为大不敬。

3.对祭祀用品的禁忌

也就是对祭祀所用物品要有所限制。不同的祭祀,在祭祀用品上也是有所规定的。纵观我国古代的祭祀用品,大致有以下几类。

(1)牺牲类,即祭祀用的牲畜。譬如夏商周三代时期,一般性的祭祀都要用“三牲”,所以后来也把“三牲”看作夏、商、周三代所用牺牲的总称。“三牲”也叫“太牢”,有所谓“大三牲”和“小三牲”之分。大三牲指羊头、猪头和牛头(或整个羊、猪、牛),小三牲则是指鸡头、鸭头和兔头(或整只鸡、鸭、兔)。不过后来也有称鸡、鱼、猪为三牲的。

(2)香烛类,即祭祀时通过燃烧来寄托希望的用品。封建社会中后期,如唐宋元明清时代,香、烛类祭品非常流行。香、烛在我国历史悠久,《诗经·周颂·维清》云:“维清缉熙,文王之典,肇禋,迄用有成,维周之祯。”《毛传》:“肇,始;禋,祀也。”说明周文王就开始用“禋”来祭祀,这“禋”大概就是用柴木燃烧来祭祀,被认为是烧香祭祀的最原始形态。后来汉武帝开疆拓土,西域的香料大规模进入内地,以至于完全改变了夏、商、周三代时期用牺牲祭享的习俗。如宋代吴曾《能改斋漫录》称:“又按汉武故事亦云,毗邪王杀休屠王,以其众来降。得其金人之神,置甘泉宫。金人者,皆长丈余,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然则烧香自汉已然矣。”所谓“其祭不用牛羊,唯烧香礼拜”,便是写照。

img

香烛

(3)粢盛类,即古代盛在祭器内以供祭祀的谷物。《公羊传·桓公十四年》:“御廪者何?粢盛委之所藏也。”东汉时期今文经学家何休注云:“黍稷曰粢,在器曰盛。”《汉书·文帝纪》称:“亲率耕,以给宗庙粢盛。”宋代吴自牧在《梦粱录·明堂差五使执事官》中说:“而其总务官,职任甚繁……如擦祭器,涤濯无垢,以奉粢盛。”明代文学家、戏曲家徐霖在其传奇作品《绣襦记·谋脱金蝉》中说:“神仙斋供,间腥荤粢盛洁丰。”

(4)纸钱以及其他用纸糊制的生活用品类,也是最常见的祭祀用品。这些物品不用多解释,就是让死者像活着一样在阴间花销开支,衣食住行样样不缺。与此相关的就是还要在祭祀场所献上新鲜的水果、素点、酒、鲜花等。

4.对祭祀环境的禁忌

也就是对祭祀的场所及其环境要有所限制,不能随意安排布置。祭祀场所的选择要因祭祀对象而有所不同,《礼记·祭义》里称:“祭日于坛,祭月于坎。”坛和坎是相对应的两种祭祀场所,坛高于平地故为阳,坎下陷而低于平地故为阴。如北京的天坛、地坛、月坛和日坛,分别为明清时代皇家祭祀天神、地神、月神和“大明之神”(日神)的地方,这些地方一旦确定,是不能随意史换的。不过,祭祀场所要受以下两方面因素的影响,一是选择的多样性,二是选择的发展性。就选择的多样性而言,平地、树下、宗庙、坎(平坑)、祭坛、坟墓等,都会成为祭祀场所。就选择的发展性而言,随着时代的发展,祭祀场所也会在选择上有所改变。《礼记·礼器》曾说:“至敬不坛,扫地而祭。”《礼记·祭法》说:“除地为墠”。“不坛”就是不设坛,只是把平地清扫干净而成“墠”,而且把这种做法叫做“至敬”。但《礼记·祭义》又称:“祭日于坛。”这可能是后来的变化所致。再譬如原来的祭祀场所很可能没有宫庙,后来宫庙反而成了很多祭祀必需的场所,而且庙的种类多种多样,如宗庙、文庙(孔子庙)、武庙(关公庙)、土地庙、龙王庙、城隍庙等。

五、水图腾谱系

水图腾种类繁多,按其存在方式,大致可将其归结为以下几类。

第一类是以水本身的各种形态构成的图腾,如云图腾、雨图腾、虹图腾、水纹(水花、水流)图腾等。关于云图腾,何星亮先生在他的著作《中国图腾文化》一书中认为:“黄帝为有熊氏,熊当为其氏族图腾,而云可能为其部落图腾,固其官名均带有云字。”后来,黄帝部落才常常以云为官名,即所谓的“云师”。如《左传·昭公十七年》说:“昔者黄帝氏以云记,固为云师而云名。”《史记》里也说过:“官名皆以云命,为云师。”詹姆斯·霍尔在《东西方图形艺术象征词典》中说:“最古老的云形标志源于中国,它是由原始的石壁画演变而来的回纹装饰的一种……它象征丰饶,这是雨水带来的神的赐予。中国的龙所扮演的众角色之一是带来春雨的‘云龙’。”[2]黄帝族也曾以雷电为本族的图腾。如《史记·五帝本纪》云:“母曰附宝之郊野,见大电绕北斗枢星,感而怀孕,二十四月而生黄帝于寿丘。”关于水纹图腾,如位于江苏省吴江市同里镇西北部的同里崧泽遗址曾出土一件陶壶,泥质灰陶,其三道戳绳纹将整个壶身分成四个视面,除下部面没有纹饰外,其他三面均饰有相勾连的水形波纹,据专家称这种纹饰在崧泽文化时期是普遍存在的。

img

仰韶彩陶盆上的鱼图腾

第二类是以水族动物构成的图腾,主要体现为鱼类图腾。这其中也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幻化的动物图腾,如龙,最初可能是以水蛇、鱼、龟为基础形成的,但后来被无限度想象化以后,加上了很多动物的元素,有些动物的元素就不一定是水生动物元素而是陆生动物元素了;另一类则是根据现实中常见的动物加以适当改造和演化而成的图腾,如大量存在的鱼图腾、蛙图腾、龟图腾等。在《山海经》中记载有各种各样神异的鱼和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古老的鱼图腾和龟图腾信仰。在我国,从华夏族到各个少数民族,都有大量鱼图腾崇拜的历史遗存,这主要是我国各个民族的生活大都与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蛙图腾崇拜的猜测可以从我国大量的彩陶艺术中看出究竟。在我国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彩陶艺术中,如1972年在陕西省临潼姜寨新石器时代遗址中,曾出土过一件彩陶纹盆,上面有与鱼纹装饰相结合的精美蛙纹装饰,形象生动逼真、活泼可爱。此外,在河南陕县庙底沟遗址出土的彩陶片上,在属于同一时期的山西万泉荆村出土的残陶片上,都有不同形式的蛙纹图案。这或许意味着在仰韶文化时期,黄河流域在鱼图腾崇拜的同时也存在着以蛙为图腾的崇拜意识。《说文》里说:“娲,古之神圣女,化万物者也,从女娲声,古蛙切。”据此,还有人断言,传说中的女娲,可能就是雌蛙图腾神演变而来的。除了远古时代的黄河流域,蛙图腾在我国临水而居的边疆少数民族地区也较为常见。龟图腾在我国古代典籍中也多有记载,《礼记·礼运》云:“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唐代李华《卜论》:“龟,天下神物也,龟、龙、麟、凤谓之四灵。”古代有关“四灵”的说法不一,但在这些不同说法中,龟都是“四灵”之一。《国语》里说:“我姬氏出自天鼋。”“天鼋”就是一种神龟,郭沫若先生认为黄帝族的图腾就是“天鼋”。在我国的牛河梁等遗址中出土了许多神龟玉器和玉龟壳,所以在学术界有“轩辕黄帝是龟帝”的说法。在我国少数民族地区,水族动物图腾还有很多,如居住在中国东北地区的满族崇拜天鹅图腾等。

第三类是与水密切相关的植物图腾,如树图腾等。树图腾是我国最常见的一种图腾标志,因为那些古老的大树象征着顽强不屈的生命力,在古老的大树下设置祭坛进行拜祭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树虽然大多生存于陆地上,但树却是水的源泉,古人对此是有清醒认识的,尽管这种认识大多是来自日常经验。我国古代各民族的树神崇拜非常普遍,如蒙古族就以山林作为民族摇篮,后来才向水草茂密的草原移居。在西蒙古四卫拉特之一的绰罗斯部有关图腾祖先的神话传说中,就认为他们的祖先出自树木。巴图尔·乌巴什·图门所著《四卫拉特史》、加班·谢日布撰写的《四卫拉特史》、嘎拉登写的《宝贝念珠》等书中都记载了这一神话传说。时至今日,我国各民族特别是西南少数民族地区依然流行树神崇拜,如苗族世代崇拜枫木,以枫木为图腾。

六、水图腾与巫术

巫术是表达图腾崇拜的最常见形式,一般是通过一定的仪式表演,利用某种超人的力量来表达心情、影响人类生活的日常事件。任何巫术都要满足一定的目的,即“想改变大自然的幻想和行动”,主要是祈求民族昌盛、族人吉安。巫术的仪式表演中常常伴随有象征性的歌唱、舞蹈和绘画,有时也会使用某些实物和咒语来增加魔法的魔力。如《说文》中说:“巫,祝也,女能事无形以舞降神者也。”《周官·司巫》里说:“若国大旱,则帅巫舞雩。”我国最早的官员就是“巫”,即那些专门疏通人神关系的特殊人物。原始人坚信通过自己的巫术动作便可以使自己的愿望实现,如“灌溉庄稼就真的使庄稼长大了,而野蛮人不懂得这一点,他对着庄稼跳舞,错误地相信他的示范会在庄稼身上激发一种竞赛精神,促使它们生长得像他跳得那样高。”[3]事实上,巫术性舞蹈的真正价值在于激发人们战胜自然灾害和取得生产成功的信心。在强烈的舞蹈体验中,他们能充分感受自己生命的节奏与活力,感受生命的巨大能量,从而激起一种创造的冲动。而当这种冲动不断在对象上面“发生效用”时,反过来又加强了自身生命价值的愉快体验和感性观照欲念。于是,巫术舞蹈也就渐渐转变成娱乐舞蹈,功用的目的中也就逐渐分化出审美的因素来。

七、水图腾的特征及其在民族信仰中的地位

水图腾作为古代先民的一种信仰对象,有着和其他图腾如动物图腾、植物图腾等共有的特点,但水图腾也有自己的一些独到特征。

首先是亲水性。水图腾自然是以水为核心或者与水有密切关系的图腾,水图腾的亲水性就是指该类图腾都直接或间接与水有着密切的关系。水是万物之源,是生命之源,而图腾崇拜则体现着对生命力的渴求,水图腾的深层内涵其实就是一种水崇拜,是对水的生命力的崇拜。

其次是象征性。严格来说,任何图腾都是一种符号,原始先民把某种东西设想为本氏族的祖先,也只是一种精神寄托的媒介,并不意味着就真的是自己的祖先。所以水图腾和其他图腾一样,它们只是原始人渴求生命力的一种象征,是原始族群的祖先和保护神的标志和象征。

第三是多样性。水图腾的存在领域和存在方式是多种多样的。一是不同的水形特征决定了水图腾的多样性,也就是水的存在形态不同决定了水图腾的多样性,如同样是流动的水,它可以是小溪,也可以是湍流;可以是瀑布,也可以是浪花。二是水的功能不同决定了水图腾的多样性,如水可以饮用、灌溉、沐浴、洗尘等,当原始人专注于某一功能时,就有可能从这一功能而生发出对水的崇拜。三是水的变化性决定了水图腾的多样性,水是瞬息万变的,它可以流动为江河,也可以聚集为湖海;它可以凝结成冰,也可以化冰为溪;它可以蒸发成云,也可以翻云为雨。这也会导致水图腾崇拜的多样性。

第四是历史性。由于人们对水的认识和需要会随着时间的发展而发展,所以人们对水图腾的崇拜也是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的。譬如我国汉民族最核心的图腾——龙图腾,就是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逐渐形成的。因为原来并没有龙图腾,所以最初各个氏族分别信仰着蛇、鱼、龟等图腾,后来在民族大融合中,这些信仰不同图腾的氏族融合在一起,其图腾崇拜物也发生了改变,这就出现了龙图腾这一形象。

第五是交叉性。不同氏族信仰的水图腾有时是相互交叉的,譬如一个氏族可能信仰着另一个氏族的水图腾,或者说不同氏族可能有相同的图腾以及对图腾的崇拜形式,这种交叉性反映了人类童年文化的同质性。

第六是独特性。水图腾崇拜是与特定氏族或民族的具体生活环境密不可分的,由于不同氏族或民族生活的地理环境不同,这必然导致他们所崇拜的水图腾也具有自己的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