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 主要研究内容
根据本书的总体思路,全书内容分为七章,大致的安排如下。
第一章 绪论
介绍项目研究背景、研究意义;研究的总体思路与研究目标;项目的主要研究内容。
第二章 对区域经济增长中空间影响的研究概述及主要理论方法
主要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概述了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二是简述了本研究开展所涉及的四个方面的相关理论与方法。
第三章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相关模式分析及地区比较
根据第二章介绍的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中的空间统计分析技术,以全国339个地级市1992~2010年不同时段各区域人均GDP年增长率为分析指标,从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分布模式及其变化、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自相关分析及地区差异、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关联局部模式分析及地区差异三个方面,综合分析全国及五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集聚特征,并对五大区域经济增长的空间相关模式进行比较。
第四章 基于横截面空间线性模型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经济分析
以中部地区为研究区,根据第二章的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方法,开展区域经济增长空间计量经济分析,说明空间影响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本章在选择区域经济增长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基于OLS方法进行回归分析,进而为选择合适的空间线性回归模型提供支持,分别对空间滞后模型、空间误差模型进行ML估计并分析其结果。
第五章 中国区域经济增长收敛性动态变化及地区比较
本章首先基于Theil系数及其分解,对中国区域经济差距进行实证分析;然后基于五大区域的划分方法,从省级和地市级层面,对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收敛性动态变化与地区比较进行综合的分析与说明,并提出对区域经济差距调控的启示。
第六章 基于空间面板模型的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空间分析
本章采用第二章所描述的索洛-斯旺模型的空间扩展形式,构建索洛-斯旺空间扩展面板模型,选取1992~2010年中国339个地级市以上地区的面板数据,首先对非空间的经典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做拟合回归;然后对空间扩展的索洛-斯旺经济增长模型进行回归分析和比较,一方面检验空间位置关系是否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有影响以及影响方式,另一方面考察空间计量经济视角下截面固定效应和时间固定效应对模型的影响;并开展五大区经济增长的空间面板模型分析及横向比较。
第七章 主要结论与研究不足
对第三、四、五、六章开展的研究进行总结,梳理主要结论,并简要地说明研究不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