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时间:2025-04-21 18:28:30
封面
版权页
内容简介
前言
第1章 有效沟通篇
1.1 超限效应:假期到了,唠叨还会远吗?
1.2 战逃反应:亲子对话,如何激发合作效能?
1.3 教练技术:孩子谈及梦想,如何守护守望?
1.4 木桶理论:孩子偏科,家长怎么去指导?
1.5 非暴力沟通:好好说话,尝试从“心”出发
1.6 合理归因:成绩公布,和孩子如何交流?
1.7 沉锚效应:为什么换一种表达,孩子变得更听话?
1.8 霍桑效应:家长如何做,孩子会有向上和向善的意愿?
1.9 手表定律:家长“一严一慈”唱反调,这样真的好?
1.10 漏斗效应:为什么您的话孩子听了却只执行20%?
1.11 认同效应:为何同样的内容,不同人表达,效果不一样?
1.12 南风效应:“忠言”是否也可以“顺耳”?
第2章 人际关系篇
2.1 原生家庭:原生家庭不完美,孩子也能为所能为
2.2 感觉适应:比起家人,外人为什么更有影响力?
2.3 课题分离:和孩子之间,除了亲密,还需要课题分离
2.4 白璧微瑕效应:适当暴露小缺点,为何更让人喜欢?
2.5 健康自恋:如何让孩子有点自恋却不让人生厌?
2.6 海格力斯效应:孩子和同伴有矛盾,家长如何帮助降温?
2.7 依恋类型:孩子为何想靠近他人又会很担心?
2.8 鱼缸效应:如何让孩子拥有“真正的成长自由”?
2.9 相悦定律:人际交往中孩子如何做,才会受人喜欢?
2.10 踢猫效应:家长心情不好,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少?
2.11 人际吸引律:孩子如何增加人际吸引力?
2.12 关系场效应:为何3个臭皮匠的效能好过3个和尚?
第3章 自我意识篇
3.1 巴纳姆效应:认识自己,是必修的课题
3.2 高原现象:您是不是越看家庭教育文章,内心越迷茫?
3.3 蝴蝶效应:要孩子关注细节,先让孩子避开“蝴蝶”
3.4 投射效应:对他人喜欢或讨厌,其实都和自己相关
3.5 甘地夫人法则:对孩子的挫折教育,您做对了吗?
3.6 酝酿效应:为何暂停对难题的思索,也是一种智慧选择?
3.7 毛毛虫效应:孩子准备展开行动,如何避免盲目跟风?
3.8 拆屋效应:对外在指令,要避免陷入选择陷阱
3.9 邓宁-克鲁格效应:孩子如何告别迷之自信,持续精进?
3.10 总观效应:养育孩子有点烦,试试培养敬畏感
3.11 皮尔斯定理:孩子自认为全能无敌,可以介绍这个定理
3.12 生命教育:清明将至,如何同孩子谈论生死?
第4章 情绪调节篇
4.1 运动心理效应:让运动疗愈孩子心灵
4.2 关于催眠:孩子也可以成为“催眠师”
4.3 乐观偏差:孩子裸考并说“我可以”,家长要不要鼓励?
4.4 习得性无助:孩子“躺平”,也许认为“怎么努力也不行”
4.5 墨菲定律:让孩子意识到担心运气不好,可能会真不好
4.6 詹森效应:为什么孩子“小考挺好,大考却考不好”?
4.7 母爱的本质:有了物质保障,为何孩子的情绪无处安放?
4.8 峰终定律:组织亲子活动,如何让孩子留存美好回忆?
4.9 生命意义:和孩子探寻意义感,有助于提升幸福感
4.10 蘑菇效应:孩子在悄悄努力的岁月里,如何自我鼓励?
4.11 飞镖效应:家长给了孩子指导,为何反而徒增烦恼?
4.12 负面偏差:您对孩子的语言可治病,也可致病
4.13 酸葡萄和甜柠檬心理:孩子遇到逆境,如何让其内心获得平衡?
4.14 维特效应:如何避免孩子情绪受到传染?
4.15 疤痕实验:孩子有了心灵疤痕,家长如何抚慰?
4.16 拍球效应:家长如何引导孩子正确面对压力?
4.17 睡眠和心理健康:关心孩子心理健康,请关注睡眠状况
4.18 关于做梦:孩子经常做梦,是否需要看医生?
4.19 福流体验:孩子说没有幸福感,家长怎么办?
第5章 青春期心理
5.1 叛逆心理:孩子开始叛逆,您可以不生气
5.2 自卑心理:超越自卑,做更好的自己
5.3 说谎心理:孩子明明没有冰墩墩,为什么偏偏说有两个?
5.4 白熊效应:孩子要去演讲,您还告诉孩子“别紧张”吗?
5.5 焦点效应:孩子始终记得尴尬情形,原来这是焦点效应
5.6 爱情三角形:和孩子一起谈“恋爱”
5.7 韦奇定律:孩子在努力,为什么听了闲话,就容易停下?
5.8 性别刻板印象:告别性别偏见,男孩女孩都可以坚强勇敢
5.9 禁果效应:为什么越禁止,孩子越好奇越想试试?
5.10 鸟笼效应:为什么孩子购物时会买无关物品?
5.11 安慰剂效应:告诉孩子去相信——相信的力量!
5.12 贝勃效应:为何要孩子对变化保持觉察?
5.13 自我服务偏差:自己优秀源于努力,他人则是好运气?
5.14 鸡尾酒会效应:孩子接受的信息,只是其选择的而已
5.15 禀赋效应:为什么孩子会觉得“失去后更加珍惜”?
5.16 凡勃伦效应:为何有些孩子“只买贵的,不选对的”?
5.17 内向性格类型:孩子内向并非缺陷,无须改变
第6章 成长思维篇
6.1 大脑可塑性:年龄越大,学习力越差?
6.2 时间管理四象限:让孩子告别拖延的四象限法则
6.3 系列位置效应:背诵时,为何最熟悉的是起始段?
6.4 感恩教育:对孩子的感恩教育,您是否避开了误区?
6.5 焦点解决:找到原因也许没用,围绕问题想办法更可行
6.6 蔡格尼克记忆效应:向国球运动员学习,要拿全满贯所以不拖延
6.7 学习动机:孩子愿意好好学习的秘密
6.8 增减效应:教育孩子中避免事倍功半,了解一下“增减”
6.9 飞轮效应:开始起来很费力,但只要开始,就有意义
6.10 二八定律:要求孩子一路生花,还是分阶段有所主抓
6.11 鲶鱼效应:因为有对手,孩子会变得更优秀!
6.12 吉格勒定律:为什么家长要鼓励孩子志存高远?
6.13 链状效应:孩子小升初,家长最该看重的是什么?
6.14 瓦拉赫效应:多把衡量孩子成就的尺子,就多些好孩子!
6.15 理解自闭症:家长如何理解“来自星星的孩子”?
6.16 第十名现象:孩子得以圆梦,未必曾经是前三名
6.17 团体辅导:感受团体辅导,不妨鼓励孩子选报
6.18 过度理由效应:为何外在奖励让孩子反而没了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