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章 爹哎,您快合眼吧
黑暗的山林,孤坟前,一个人影蹲在坟前,她泪流满面,喃喃自语。
那是一位老妇人,穿着粗布麻衣,满脸皱纹,老泪纵横。
苏玄站在不远处,以他鬼兵的境界,凡人世界即使有些道士若不施展秘术,也看不见他。
“儿子,你的生活很艰难。算命先生说你只能活到二十岁,为你的母亲尽力为你买补药,但你仍然不能为你继续生活。”
“传说有道人可以逆天改命,但我们普通人怎么能请动道人呢?”
“所以,儿子,你赶紧转世吧,别再当孤魂野鬼了。”
“这几天你一个接一个地为妈妈托梦,为妈妈心里难受啊,是妈妈没用,生前不能让你荣华富贵,死后竟成了孤魂野鬼。“
老妇人蹲在坟前哭着说话,孤坟上,一个黑影慢慢浮现,鬼影望着老妇人,眼里含着泪。
“妈妈,别哭,这是儿子的命,改不了。”鬼影张开了,但老妇人根本听不见,也看不见。
“儿子,虽然黑社会很凄凉,但你生前从未犯过任何罪。他们不应该让你难堪。不要害怕。快点下去。你现在死了。留在太阳下是徒劳的。如果你不回到黑社会,你可以很快重生。这样,你就可以四处游荡,成为一个孤独的鬼魂。”
虽然他的儿子已经死了,但老妇人仍然希望他有一个家,不希望他在阳光下成为一个孤独的野鬼。
“妈妈,我也想去阴间,但我不知道路。”
“那该死的鬼差,为什么不来接我,我都死了,为什么不来勾我的灵魂呢?”鬼影说,一丝怨恨弥漫在他身上。
“阴间地府,既然不给我这么长的阳寿,为什么要把我的灵魂留在阳间?”
鬼影越来越激动,甚至眼睛里闪烁着红芒。
这时,苏玄的身影出现在坟前,鬼影看见苏玄,不禁魂体一震,苏玄身上,有一种莫大的官威。
那种威严,就像他生前看到衙门的捕头一样,即使没有犯错,也会感到紧张。
“李效忠!”这时,苏玄望着鬼影,低沉地开口。
他手里拿着一本生死簿,是两县十三镇人民的生死簿。
李效忠凝重道:“你是谁?”
“我来带你上路。“
这句话一出,李效忠神色骤变,“你是地府鬼差吗?”
“正是!”
“你现在怎么来?这太不敬业了,对吧?”李效忠看到苏玄非常激动,一肚子委屈瞬间爆发。
“我等了三个月,从地府到青阳镇需要三个月吗?啊?”
“大胆!面对地府鬼差,你怎么能放肆呢?”苏玄无法解释,只有震慑。
果然,随着他一声大喝,李效忠瞬间醒来,吓得一身冷汗,刚才太激动了,竟然抱怨地狱,真是太不稳定了。
“鬼差大人息怒!小知错!”李效忠迅速低头施礼。
“念念你的初犯,便不计较你的罪数,告别你妈妈。”
听了这话,李效忠点点头,却说:“大人,我妈妈,他看不见我啊!”
苏玄听了这话,大手一挥,一股力量弥漫而出,直接帮老妇人打开了天眼。
“儿子…儿子!”
一瞬间,老奴看见了自己的儿子,她激动不已,急促道:“儿子,你还好吗?”
“妈妈,我很好,我要跟着鬼差大人进地府,你保重,下辈子我还是你儿子。”
“孩子,别瞎说,妈妈已经60岁了,再说,你爸爸也没了。”
李效忠魂魄落泪,但泪水一出现,就消失了。
这时,老妇人看着旁边的苏玄,向他敬礼,说:“鬼差大人,辛苦了你,我这边有点土特产,你要不要带点?”
说着,便把墓前供奉的瓜果点心收起来,递给苏玄。
“不,阴律规定,地府鬼差不得拿阳间一针一线。”
“鬼差大人真诚啊,你一路走好!”老妇人擦了擦眼泪,然后望着李效忠,说:“孩子,一路听话,下辈子拖个好家庭。”
李效忠痛哭。
“好吧,走吧,赶紧上路吧。”老妇人挥挥手说:“鬼差大人,代老婆子向阎王打招呼。”
“我也没见过阎王!”苏玄喃喃自语,然后勾魂索一抖,便到李效忠身上,牵着他的魂魄向远处走去。
看着苏玄走的路,李效忠不禁疑惑道:“大人,我们不是去阴间吗?”
“还早,这个青阳镇还有一些亡魂没有勾走。”
说着,他拿出生死簿,查看上面属于青阳镇的红名。
“王秀英,张老九,陈博文,赵小武……”
苏玄一个个看过去,这些人有的是老人,有的像李效忠一样是年轻人,但命运不好,生死簿上只有20多年的阳寿。
“你们都知道我刚才读到的名字吗?”
“有人知道张老九是我们村的老人,赵小武是镇上赵员外的儿子,叔叔是县里的捕手。所以他在青阳镇傲慢霸道,青阳镇没有不认识他的人。”
“但是张老九比我死得早吗?他的灵魂没有进入地狱吗?”
“也许也迷路了吧?你死后见过他吗?”
“没有!”
苏玄点了点头。那些死去的人的灵魂可能会在一些黑暗的地方徘徊。暂时不管怎样,我们应该先勾走那些还没有离开他们灵魂的人的灵魂,以免有更多的流浪鬼。
说着,苏玄带着李效忠的灵魂进村,向一位名叫吴悲催的老人走去。
根据生死书的命运,老人一个月前应该已经死了,但是身体还没有完全枯竭,灵魂还没有离开,可以算是多活了一个月。
在一间小屋里,一位瘦瘦的老人躺在床上,他的眼睛浑浊,没有光,全身没有血色,暮气重重。
远远望去,就像一个死去的老人。
但走进一看,竟然还有呼吸,不得不说,这吴悲催真是可以抗拒。
现在肉上基本没有血气了,连体内的血都快消耗完了,竟然还没死。
就连苏玄也不得不佩服,这种生命力,真的很顽强。
“爸爸,你赶紧咽气吧!”这时,茅屋里传来喃喃自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