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1章 大罗之道
鸿蒙道尊说道:“大罗便不再是求道的过程了,因此在金仙阶段,便是一个积累法力,打磨自身的过程...”
青玄看着鸿蒙道尊,没有说话。
赤源也是一言不发,显然听得很是认真。
“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这是大罗的象征。想要做到这两点,就需要一个过程:第一,那就是需要积累胸中五气,这五气越是珍贵,成就的大罗也就越是厉害,一般来说,是需要五行之气,形成五行转轮最好。”
青玄赶紧提问:“老师,既然如此,那么这个五气是否有区别呢?”
“当然了,最好是用先天之气,五行转轮的威力最大。而在咱们宗门,不缺少木行之气,水行之气,毕竟先天灵根咱们还是有的。就是火行之气也是可以寻找到的。其他两种五行之气,就需要你们自己前去寻找了!”
赤源问道:“老师,五行转轮,那就是五气朝元吗?”
鸿蒙道尊说道:“不是,这仅仅是前提,之后那就需要你们自己通过五行转轮,参悟出适合自己的五行神通,只有自己通过感悟大道法则,不断打磨演变这道神通,使得自身开始变得先天无漏,五行圆满,从此之后,不再吸收洪荒世界的灵气,就可以做到自身法力不绝,才是五气朝元之境。”
青玄:“老师,既然这个五气朝元之境界,这么厉害,还是没有进入大罗吗?”
赤源也眼巴巴的看着鸿蒙道尊。
鸿蒙道尊这才说道:“这仅仅是五气朝元,只是做到法力的不增不减,法则也是到了一个进无可进的地步了。但是还需要把自身的精气神再一次发生蜕变才可以。要知道大罗境界,那可是跳出时间长河,一证永证,真我唯一,投影诸天的存在。”
鸿蒙道尊看着青玄与赤源那满是求知渴望的眼神,缓缓继续说道:“精气神的蜕变,需历经三花聚顶之劫。所谓三花,乃是人花炼精化气,地花炼气化神,天花炼神返虚。这三花需依次盛开,每一次都是对自身的一次极致锤炼。”
青玄眉头微皱,思索片刻后问道:“老师,这三花聚顶之劫,凶险程度如何?”鸿蒙道尊神色凝重:“此劫极为凶险,稍有不慎,便会前功尽弃,甚至神魂俱灭。人花劫,需将自身精元凝练到极致,化出一缕先天之气,融入法力之中,这缕先天之气,要纯净无暇,否则在后续的地花劫中,便会引发法力暴乱。地花劫,以气化神,需将法力凝聚成实质的神念之花,这神念之花要能抵御外界诸多干扰,同时还需与自身法则感悟相融合,稍有偏差,神念便会消散。至于天花劫,炼神返虚,需将神念与天地间的虚无处相连,领悟天地至理,从而达到真我唯一的境界,此劫若过,方能踏入大罗之境。”
赤源紧握双拳,眼神中透露出坚定:“老师,弟子定不畏艰难,全力以赴。”鸿蒙道尊微微点头:“很好,不过这大罗之路,非一日之功。在积累五气的过程中,你们也不可忽视自身心境的修炼。心境不稳,即便法力再高,也难以承受大罗之劫。”
青玄心中一动,问道:“老师,那如何才能更好地修炼心境呢?”鸿蒙道尊目光望向远处连绵的山脉,缓缓说道:“红尘历练,是修炼心境的绝佳途径。你们可下山去,游历世间,去体验人间的悲欢离合,去面对各种诱惑与挑战。在这过程中,你们的心境自然会得到提升。同时,在寻找五行之气的过程中,也会遇到各种机缘与危险,这也是对你们心境的一种磨练。”
青玄与赤源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决然。他们深知,这大罗之路虽充满艰险,但却是他们追求更高境界的必经之路。当下,两人便向鸿蒙道尊行礼:“老师,弟子谨遵教诲。”
鸿蒙道尊说道:“因此,我把五气朝元之境成为太乙金仙,是金仙与大罗之间的一个过度境界,你们认为如何?”
青玄赶紧符合道:“老师说的对!”
赤源也赶紧表态:“可以,非常好!”
鸿蒙道尊则是看着天空,没有说话,毕竟这个境界本来不存在的,仅仅是个过度啊!
而且现在的话,有了这个境界也是可以让弟子们,提前进入到大罗境界啊。
毕竟要是只靠他们自己的办法,虽然不一定是五气朝元,三花聚顶。但那就更加的艰难啊!所需要的时间要更久才可以。
毕竟五气朝元,三花聚顶这是一条标准答案的道路啊!
其他的办法鸿蒙道尊也是知道一些,比如参悟大道法则,那一条大道法则参悟到圆满,自然就进入到大罗境界,但是单纯的参悟一条大道法则,真的是太艰难了,还有就是可以演化世界,参悟世界里面的天道法则,与天道相合,之后也是可以进入大罗境界。
但是这两种办法都太过艰难了。
参悟一条大道法则到圆满所需要的时间不是他们现在要做的事情啊,时间太久。演化世界,所需要的资源也是很多的,主要是现在洪荒世界没有这么多的资源啊!
毕竟现在的洪荒世界自然孕育的生灵太少了,不是他们这些弟子走演化世界的路子。
这并不是鸿蒙道尊藏私,而是不适合当下的环境啊!
只有五气朝元,三花聚顶才是最为合适弟子们的方法。
毕竟现在洪荒世界先天之气很多,先天灵气十足。想要收集足够的五行之气还是很容易的,至于参悟出一条独属于自己的神通应该也不是问题。
毕竟阻挡他们进步的从来不是悟性,而是那一种种方法啊!
现在鸿蒙道尊所做的就是帮助他们走在最正确的路上。
鸿蒙道尊看着自己的这些弟子,有些伤感,说道:“好了,这次讲道就到这里吧,你们回去好好修行吧!”
青玄,赤源以及一众弟子起身,离开了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