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6章 修行
星罗群峰。
有山高耸入云霞,其名缥缈峰。
峰顶云雾之间,诵念读书之声四起。
每年有百日时光,此峰最为热闹。
遴玉院中,少男少女们三三两两席地而坐,翻阅着手中功法典籍。
有人粗略看了几页,便急着闭目盘坐,可却始终不得要领,很快又拿起书册继续翻看后续内容,如此反复。
有人见着一处不解,忙请教附近学师,解了困惑之后返回原处,可读到后面几行却又有疑难,于是再次起身,来来回回。
有人心浮气躁,闭目盘坐却无法入静,反怪周边之人诵念太过大声,因此而起了争吵。
如此种种,都由身着玄袍、来回巡视的鉴考司弟子看在眼里,一一记下,却不动声色,只在几处争吵愈演愈烈,要起冲突之时才上前制止。
这一切苏墨一概不理,只关心手中坐忘凝念之法。
他翻书极快,第一遍只粗略看过,了解法门要义,记下修习关键。
一位鉴考司执事路过,他面色平静的看着周边乱糟糟的少男少女们,直到目光落在专注读书的那位少年身上时才暗自点了点头。
他对此人有些印象,先前选择功法之时,其余人大多都要了两门,只有寥寥几人仅挑选了一门,这位少年便是其中之一。
明白自身所需,坚定修行道路,这便是遴玉院给弟子传授的第一课。
亦是第一重考校。
初次闻法,没有能力辨清,因此选择了两门功法,这并非什么大问题。
可若等三日五日,乃至十日之后,依旧分辨不出其中关键,无法做出抉择,反倒耽搁修习,那基本也就无望入门了。
而越早明白其中道理,能快速做出决断的,相较而言自然评价会更高一些。
可当这位执事看到苏墨将手中书籍翻的哗哗作响,每一页几乎只停留三五息,不过一会儿功夫就翻看完了整本书时,他却不禁皱起了眉头:
修行入门,须得戒骄戒躁,半点偏差都要不得,哪有如此囫囵吞枣的?
似这般浮躁,又如何入得了静、凝得了念?
难不成此子并非心性上佳,而是无知自大而已?
倒是自己走眼了,他轻轻摇头,目光转向他处。
巡视一遍之后,这位执事面色稍稍缓和了一些:看来今年上山的倒也有一些好苗子。
山下的不说,光是山中长老带回来的那两个记名弟子便是不错,不骄不躁,定力不凡。
至于那位姜鹿鸣,他更是有印象,这是山中两位高修道侣之子,甲子以来入院年龄最小之人。
可人虽年幼,却比周围许多大孩子都要沉稳,只安安静静沉浸于手中典籍,不为周遭外物所动,观其神情,好似未曾遇到一处疑难,悟性实属惊人。
“弟子有几处不解,还望请教学师。”
耳旁有声音传来,这位执事停下脚步望了过去,见正是那位叫做顾松青的记名弟子。
“有何疑难只管问来。”
他温和的笑了笑,耐心聆听了对方疑问,又一一做出解答。
随后,另一旁的沈玉珂和姜鹿鸣也留意到了这边,安静听完两人问答之后,又依次提出自己的困惑之处。
三人小声交谈片刻,均从面前学师的指点之中受益匪浅。
见到三人再次沉浸入典籍之中,这位执事满意点了点头。
从方才的指点之中,他便能看出这几人心性悟性皆是不凡,不但能快速沉下心来认真钻研功法,并且已有了自己的思考与见解,而非是先前一些人般,只有一处不通,便急着求解。
念及至此,他心中不禁将这三人与先前那位胡乱翻书之辈做起了对比,一时好奇,便转头望向另一边,可等看清之后,却不由哑然失笑。
只见那人已是闭目盘腿,做出五心向天姿势,那本功法典籍早已合上放置膝头。
竟是准备要开始修炼了?
急躁冒进之辈……
执事叹了口气,正要迈步离去,却突然目光一凝,脸上现出讶异之色:
不对!不是准备修炼,而是已经在修炼了!
只见对方气息绵长,体态平稳,竟是已经入了静。
此人真是初次修行?
这位执事瞪大了眼,一时有些不可置信。
从拿到功法至现在,不过短短两刻钟,即便此人翻阅典籍速度再快,通读至少也需要一刻钟。
也就是说,竟有人初入修行,仅短短一刻钟便能入静?
更遑论其仅靠自己就将功法融会贯通,竟是一处疑难也没有?
这是何等悟性?
他面露惊疑之色,再三确认对方真是已经入了静之后,这才手上掐诀,祭出脚下青云,腾身往大殿处飞去。
……
大殿处,云驾刚落下,闭目静坐的钟怀远就已开口:“济明,有事禀告?”
冯济明上前两步,低声道:“掌院师叔,院中有弟子已然入静了。”
白须白眉的道人依旧阖着双目,半晌没有动静。
正当冯济明想要再次开口之时,才听见“嗯”的一声。
“师叔,我是说有弟子——”
听到这声平淡的回应,他还以为是掌院师叔没听清,正想再多解释一句。
“我已知晓了,两刻钟入静罢了。”
可还未张嘴,话在口中就被打断了。
两刻钟入静,这还“罢了”?
冯济明有些涨红了脸,心中不禁怀疑掌院师叔是不是老糊涂了。
自己在鉴考司担任执事,对历年来弟子考校一事再熟悉不过。
以他所知,这个速度入静的,只怕是甲子以来院中第一人,即便纵观府中万年历史,约莫也能排入前三十!
这师叔怎么就不激动呢?
“修行一事最是难言。”
似是察觉到了身边晚辈的疑虑,钟怀远骤然睁眼,缓缓开口道。
“莫说只是入静,古往今来修真之中,出过多少奇人天骄?
“贫道听闻过只半年便筑基圆满入一境,再十年破入二境,又三十年结丹入三境的,谁人不道一声‘天才’?
“可如此才情卓绝之辈,最后却在三境蹉跎了一辈子,始终不悟生死玄奥,止步金丹初境,寿尽坐化。”
这……
冯济明一时语塞,既惊叹掌院师叔口中之人天分超绝,又震惊于此等人物竟也被困死于金丹之境。
“远的不说,你可知那太一道掌教裴真人?”
钟怀远再次闭目端坐,声音依旧平和。
蜃楼城太一道,乃道门七大正统之一,走的是元神大道,冯济明又哪里会不知,立刻便回:“弟子知晓。”
钟怀远又道:“那你可知,裴真人少时修真,足三年才勉强入门破一境,徘徊六十载堪堪入二境,又两甲子将将寿尽才化神至三境,这等资质,道一声庸才亦不为过。
“可谁知其从此便犹如蛟龙入海,三境炼阴存阳,四境神斩三尸,一路高歌猛进,不过花费百年时光,而今已臻五境,眼看地仙有望。
“你说说,这究竟是庸才还是天才?”
冯济明闻言久久不能语。
“大道最是玄奥,院中千多余人,谁又能说得准将来如何?且看他们所行道路才是正理。”
说完最后一句话,钟怀远一挥手中拂尘:“你且去吧。”
冯济明作揖告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