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12章 十日养神
陆怀素道了一声“不错”之后就不再多言,而是于书册上提笔写了几行,然后才开口:“此事我和谢师弟虽是允了,但都教院有都教院的章程,需等我回司中上报后再等定夺!”
说着就把书册交由几人传阅,确认所记内容无误之后签上两位鉴考司弟子姓名,再请孙平之这位庶务院弟子签名见证,最后才交由苏墨这位当事人签字。
此人面相虽然粗犷,但办事却极为细致,直到再三确认无有疏漏之后,这才起身告辞。
将人送至门口,目送离去之后,三人又回屋中。
苏墨看了一眼谢道真,心中不禁好奇这位为何没有随同一起回鉴考司。
孙平之立刻有所察觉,哈哈笑道:“道真与我同年上的山,是从小玩到大的好友,不必见外!”
“那方才那位陆道长——”
“陆师兄比我俩上山要早许多,修行已有三十余年,于前年开辟了宫府破入二境,乃是云阙院逐月榜上第三十二位的风云人物!”
谢道真面带艳羡的解释道。
“莫看陆师兄面相粗犷,但实则心思细腻,为人古道热肠,他方才既已应允,定会将你之事妥帖办好,安心便是。”
苏墨闻言心下稍安。
孙平之回到桌边给自己倒上一杯茶,然后才转头开口:“我昨日见那明神丹于你有奇效,可惜手上只有两颗,正好道真与炼丹阁的齐师兄相熟,今日便请他去开阳峰讨上几丸来。”
苏墨忙拱手道:“这如何使得?小子承蒙道长照拂,心中感激,可无功不受禄,又怎可屡次劳烦?正好昨日领了些玉琼金,只照市价购买便是。”
谢道真闻言倒也没有坚持,只点点头道:“明神丹非是日常所需之物,开阳峰上一个月也难得炼上一炉,价格反倒贵些,要五钱一粒,我跟齐师兄要个折价,十钱三粒应当不是问题,你正好购上九粒,一天一颗,不可多用,否则反而劳神。”
苏墨连忙道谢称是,将昨日得到的玉琼金中数出三十钱来,谢道真没有推辞,大方收下。
“好了,你这几日需清净明神,我们也不多打扰,这就告辞了,晚些时候再将明神丹于你送来。”
又交代了一番之后,两人离去。
苏墨送至院中,转过身来正好瞧见顾松青笑吟吟的冲自己拱手:“恭喜苏兄,想来已是通过法试了?往后共同入院学法,我等互相有个照应。”
苏墨闻言先是一愣,想了想还是决定实话实说,往后几日自己还要修习清静经,便是有心要瞒也瞒不过去。
“顾兄误会了,方才鉴考司考校,我却并未通过。”
然后就见顾松青笑容僵在脸上,表情尴尬,一时似乎有些不知所措。
始终盘坐入定的沈玉珂闻言也睁眼看了过来。
姜鹿鸣已不再练功,而是拿了本书在院中翻阅,闻言头都没抬,仿若对此浑不在意。
苏墨淡然一笑,又解释道:“我入山之前遇到些变故,伤了魂魄,故此方才请鉴考司的两位道长行个方便,允我休养几日,开院之前再来考校。”
交浅不言深,他对于自身之事只是略微提及,并没有事无巨细一一交代。
顾松青和沈玉珂也是刚入山中,对于修行之事并无多少了解,见苏墨云淡风轻的样子,也没有多虑,只是若有所思的点了点头。
反倒是姜鹿鸣从书本上抬起眼来,用童音老气横秋的开口:“原来昨日孙平之传你的是恢复神魂的法子,我还道他如此大胆竟敢私下授法,不过魂魄之伤非是小事,休养几日哪里能见起色,为何不等明年再来?”
苏墨浑不在意道:“将满十五,错过今年便再也无缘。”
出乎意料的是,这一回对方却没有多说什么,只是点了点头,便又继续看书去了。
苏墨抬头看天,见时候尚早,便回屋开始修习《清静经》,虽无法像服了明神丹一般能内观识海,但结束入静之后,依旧感觉到神清气爽,精神头明显好了不少。
等用过午饭后,谢道真前来告知:鉴考司已同意九天之后的法试,并同时送来九粒明神丹,加上昨日孙平之留下的一粒,刚好每天服用一颗。
苏墨没有迟疑,稍作休息恢复状态之后,便抓紧服下一粒。
清凉之意从腹中升起,快速流经全身,他的头脑瞬间空灵清明起来。
在这种状态下想要入静修习非常困难,但好在一旦入神,轻易就不会被打断。
等丹药效果退去时,天色已经再次见晚。
这一回,苏墨明显感觉到识海中自己那道虚影举止变得更加灵动起来。
若按此效果推测,九日之后自己神明完全恢复自是不可能,但起码也能有正常八九成状态了,通过考校应是不难。
……
转眼六七日过去,苏墨保持着每天早晚两次通经功,上午入静修行半个时辰,下午服食一粒明神丹,继续修习《清静经》的日常。
作息规律,睡眠充足。
精神明显一天好过一天,即便服用了丹药也能很快入静,识海中那道身影也越发灵动,几乎与活人无异,只是形态依旧淡薄,看来短短几日修养,对魂魄并未起到太大作用。
这两天有不少游天舫往来山上,送了不少人上来,将那些原本空着的院落住满了一小半,这些都是通过了法试,有资格入院学法的孩童。
据负责此事的庶务院弟子说,今年上山的足有一千六百余人,乃是近十年里入院人数最多的一次。
这些人里近一半都是将满十五的,余下之中有七成也已满十四。
顾松青十三不到,在这批孩童中算是年轻的,沈玉珂刚满十一,是最为年幼的一个。
至于姜鹿鸣,据说上一位未满八岁就能通过法试的天骄,还是在一个甲子以前。
本都是些十几岁的孩童,又都来自山下城镇,许多人从小便已熟识,一时间山上就热闹了起来。
当得知苏墨他们小院里住了三个山外来客后,更有不少性子外向的常来串门,打听一些洞天之外的事情。
不过一两天的时间,这个小院竟成了山上最为热闹的地方。
苏墨每天修习经文时虽在屋中,但一来二去,自是瞒不过众人,加之他自己也没有刻意避讳,很快,周边几个院落就都知晓了他的特殊。
洞天之中的孩子颇为淳朴,加之有相当一部分年龄也将满十五,说不得是连续几次未能过法试,直到今年才有资格上山的,因此倒也没有看不起人、踩低捧高之辈,以至于发生什么龃龉之事。
不过苏墨一个未能通过法试的,与一群已经取得入院资格的人混在一起,更加之几日之后就是遴玉院开院在即,难免觉得众人看待自己的目光有些不同。
但他此刻的精力却不在这些琐事之上。
大约到了第七日的时候,苏墨就察觉出了一些问题:
自己每日修习经文取得的成效越来越低,精神状态甚至已经到了原地踏步,无法进一步恢复的地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