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鬼市”将开
芝罘海滨,某日寅时三刻,一少年踏着单车朝着海风吹过的方向前行。至卯时,东方微白,少年靠上车,来到花鸟市场门口,恰好“鬼市”将开。所谓“鬼市”,是传统古玩行业的交流之地。天蒙蒙亮时开市,日上三竿时即收。正因如此,充满了神秘色彩。往来小贩或是户家把收的古董或者家传旧货拿出来交易,天蒙蒙亮时看不清交易双方是谁,只管支着手电看货。更不问来路,随后钱货两讫,“捡漏儿”也好,打眼、“吃药”(买到假货)也罢,不找后账!

少年穿梭于人群之中,在各摊贩之间踱步,忽而目光停留在瓶瓶罐罐之上,忽而又拿起成串的古旧铜钱用手电筒打光,聚精会神地挑选。不知不觉已然日出东方,朝阳照在少年脸庞上,青涩的面颊上挂着一粒粒汗珠。此时,少年正在拨弄一串光绪通宝,忽而看到其中一个钱币,铜质特别黄亮精纯,字口纤细如发,在一堆凡物之中显得“气质”不凡,出类拔萃。
少年拿在手上顿有爱不释手之感,随后故作镇定,笑嘻嘻地跟那个小贩说:“老板,拉拉手吧。”所谓拉手是“鬼市”独有的谈价方式,通过拉手比画,讨价还价达成一致即钱货两清。一番拉扯之后,小贩面露不悦之色,讨价二十五元,少年摸摸口袋有零有整,只剩十五元五。少年纠结半天,无奈之下,他灵机一动,摘下手上的老银戒指,跟小贩商量:“大叔,实在不好意思,我就这些钱,全给您,这个名楼款(指旧时大的银楼,类似于现在的名牌)的老银戒指也搭给您。这个东西我实在喜欢,您就匀给我玩儿吧。”
小贩心中窃喜,想着这小孩真傻,为了一个破铜钱,戒指都不要了。这老银戒指看着精致,怎么也能卖上五六百元,今天算是收摊之前得了个便宜。他心里欣喜,面上却正色道:“原本这个少了是不卖的,我要个戒指也没什么用。但看你是个孩子,也看得出来你是真喜欢,大叔就当半卖半送给你。就算十二块五搭上这个戒指,剩下三元钱,你去吃早餐吧。不早了,我也该走了。”
少年如获至宝,拿根绳子把光绪通宝串挂在胸前,骑上单车沿着海滨往家中赶,口中哼着小曲,脸上的汗珠早已被海风吹干。
回到家中,少年反复把玩搓磨,越看越不解。光绪通宝是清代晚期产物,那时清王朝已经日薄西山、朝不保夕,为何一枚普通的小平钱能如此精致,可谓妙至毫巅!少年困惑之间,想着网络上应该有方家可问道解惑,于是用家中破旧的数码相机,从各个角度拍摄了一下,发到论坛之上。虽因相机问题图片不甚清晰,但是很快询价之人便络绎不绝。有出一两千元的,有出三四千元的……少年问遍各路大神,却没有一人为其解惑,只问多少钱能交流。这让少年从开始的不解到越发迷茫。
少年已跟上百个网友交流探讨,均无结果。直到几日之后,有个叫光头的网友告诉少年,这是一枚光绪母钱。所谓“母钱”是铸钱之母,也就是铸造普通钱的翻铸模型,所以特别精美,“气质”非凡。此人愿意出八千元跟少年交流购买。两人交流良久,少年觉得这光头哥倒是个实在人,能告知真相也算学习了,就跟光头哥说:“你愿意告诉我,我也不要八千,五千八百八十八,图个吉利,交个朋友,剩下的算我的学费。”盛情难却,光头哥假装客气,推托了一下,就痛快地跟少年达成了交易。
少年心想:今天算是学习了,也得到了应有的回报,五千多元足够让自己在“鬼市”扬眉吐气了。电脑另一端的光头哥笑得合不拢嘴,这枚光绪母钱那么漂亮,他真心喜欢,至少是几万元的东西,这孩子真不错!光头哥一想:少年所在的地方应该有不少东西,人又实在。他就跟少年要了联系方式,少年觉得自己遇到了大客户,又懂行又能出价,便欣然交下了这个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