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ESG研究院文库总序
环境、社会和治理是当今世界推动企业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抓手,国际上将其称为ESG。ESG是环境(Environmental)、社会(Social)和治理(Governance)三个英文单词的首字母缩写,是企业履行环境、社会和治理责任的核心框架及评估体系。为了推动落实可持续发展理念,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UNGC)于2004年提出了ESG概念,得到了各国监管机构及产业界的广泛认同,引起了一系列国际多双边组织的高度重视。ESG将可持续发展的丰富内涵予以归纳整合,充分发挥政府、企业、金融机构等主体作用,依托市场化驱动机制,在推动企业落实低碳转型、实现可持续发展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具有可操作性的系统方法论。
当前,在我国大力发展ESG具有重大战略意义。一方面,ESG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指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是党中央经过深思熟虑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事关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了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做出“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大部署。从全球范围来看,ESG可持续发展理念与绿色低碳发展目标高度契合。经过十几年的不断完善,ESG已经构建了一整套完备的指标体系,通过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等平台推动企业主动承诺改善环境绩效,推动金融机构的ESG投资活动改变被投企业行为。目前联合国全球契约组织已经聚集了1.2万余家领军企业,遵循ESG理念的投资机构管理的资产规模超过100万亿美元,汇聚成为推动绿色低碳发展的强大力量。积极推广ESG理念,建立ESG披露标准、完善ESG信息披露、促进企业ESG实践,充分发挥ESG投资在推动碳达峰、碳中和过程中的激励和约束作用,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重要抓手。
另一方面,ESG是我国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重要阵地。气候变化、极端天气是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贫富差距、种族歧视、公平正义、冲突对立是人类面临的重大课题。中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还比较突出;中国也是一个世界大国,对国际社会负有大国责任。2021年7月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强调,中国始终是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展现了负责任大国致力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坚定决心。大力发展ESG有利于更好地参与全球经济治理。
大力发展ESG需要打造ESG生态系统,充分协调政府、企业、投资机构及研究机构等各方关系,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向全社会推广ESG理念。目前,国内已有多家专业研究机构关注绿色金融、可持续发展等主题。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作为北京市属重点研究型大学,拥有工商管理、应用经济、管理科学与工程和统计学四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及博士后工作站,依托国家级重点学科“劳动经济学”、北京市高精尖学科“工商管理”、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北京市与教育部共建)等研究平台,长期致力于人口、资源与环境、职业安全与健康、企业社会责任、公司治理等ESG相关领域的研究,积累了大量科研成果。基于这些研究优势,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与第一创业证券股份有限公司、盈富泰克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等机构于2020年7月联合发起成立了首都经济贸易大学中国ESG研究院(China Environmental,Social and Governance Institute,以下简称研究院)。研究院的宗旨是以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促进中国企业ESG发展,通过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国家智库和企业咨询服务协同发展,成为引领中国ESG研究和ESG成果开发转化的高端智库。
研究院自成立以来,在标准研制、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和社会服务方面取得了重要的进展。标准研制方面,研究院根据中国情境研究设计了中国特色“1+N+X”的ESG标准体系,牵头制定了国内首个ESG披露方面的团体标准《企业ESG披露指南》,并在2024年4月获国家标准委秘书处批准成立环境社会治理(ESG)标准化项目研究组,任召集单位;科学研究方面,围绕ESG关键理论问题出版专著6部,发布系列报告8项,在国内外期刊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50余篇;人才培养方面,成立国内首个企业可持续发展系,率先招收ESG方向的本科生、学术硕士、博士及MBA;社会服务方面,研究院积极为企业、政府部门、行业协会提供咨询服务,为国家市场监督总局、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相关部门提供智力支持,并连续主办“中国ESG论坛”“教育部国际产学研用国际会议”等会议,产生了较大的社会影响力。
近期,研究院将前期研究课题的最终成果进行了汇总整理,并以“中国ESG研究院文库”的形式出版。这套文库的出版,能够多角度、全方位地反映中国ESG实践与理论研究的最新进展和成果,既有利于全面推广ESG理念,又可以为政府部门制定ESG政策和企业发展ESG实践提供重要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