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届中日学者中国古代史论坛文集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寫在第七届中日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召開之際

日本東方學會理事長 池田知久

日本東方學會和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根據雙方的協定,自2009年在北京舉辦第一届論壇開始,分别於2010年在東京舉辦了第二届、2011年在武漢舉辦了第三届……就這樣,每年一届在日中之間輪流舉辦的“日中學者中國古代史論壇”持續地進行。今年由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主辦并在北京的首都師範大學舉行的是第七届論壇會議,確定的主題爲“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與社會——從歷史、文學和科學技術的視角展開的中國古代史研究”。

對於作爲亞洲代表性文化圈的中國的傳統科學技術,或者是脱離其社會基礎的研究,或者是没有充分地意識到其社會基礎的研究,在日本也好,在中國也好,以往都是這樣進行的。舉例而言,中國(亞洲)古代的數學、中國(亞洲)古代的天文學、中國(亞洲)古代的醫學、中國(亞洲)古代的藥物學等,在這些方面,當然可以列舉出一定數量具體的、個别性的研究成果。但是,這些研究多數是屬於將來自希臘文明的西歐的科學技術仰觀爲模範,既借用其研究的方法,又服從於其理論框架的研究。因此,既有人站在這樣的立場來指摘中國(亞洲)的科學技術落後,也有人夸示在中國(亞洲)同樣有能够與西歐比肩的科學技術(而且有比西歐更爲優秀的科學技術)。難道我們就可以一直停留在認爲世界上唯一存在的就是西歐的科學技術——這種單一(single eye)性的研究水平上嗎?

當然,我們没有必要否定西歐擁有優秀的科學技術這一事實。但是,它只是從古代到現代爲止世界上的科學技術的一個類型。在西歐之外,與之類型不同的多數的科學技術,自古代以來就存在,並且影響一直到現代。特别是在中國(亞洲)、印度、阿拉伯,長時間地存在着與西歐不同性質的優秀的傳統科學技術。如今,以一種新的視角對於中國自古代以來所藴藏的傳統科學技術進行研究,並以此改變只是偏重於西歐科學技術的世界科學技術的現狀應該已經成爲可能。當此之時,爲了不使有關中國傳統科學技術的知識見解停留於空泛的理論,而是要脚踏實地地提高現實的知識見解,就必須充分地探討作爲背景的中國古代以來的社會基礎。

而且,有關中國傳統科學技術及其社會基礎的新研究,正在朝着打造21世紀世界新的科學技術的未來的方向拓展,那麽我想,針對這樣一些問題的報告和討論就是本届論壇的主題。

(王啓發 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