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4章
古秀才一家在根儿的高曾祖父古云松当家的那会儿,家有砖瓦堂屋五间,砖石地基、土坯垒墙,麦秸草封顶的东西厢房各三间,好地近50亩,雇用一大一小两个长工,有二手儿大车一辆,马骡和驴骡各一头,算得上是庄里的一个二等富户。
古云松有两个儿子。老大叫古顺之,老二叫古顺起,一家老老少少十几口,都住在他们在庄东头的老宅里。大儿子古顺之,一表人才,聪明好学,书念得好,有望参加科举考试,求个功名,古云松本人和古氏族里的长辈们对他也有所期待,希望他能为古家光耀门庭。可是古云松体弱多病,未老先衰,无力继续经管家业,古顺之不得不在16岁上辍学,接掌家政。古顺之为人老成,忠厚,办事公道,持家勤俭,深受本家老少和庄上人的尊重。老人们都说,有古顺之治家,古云松家一定会发达兴盛起来。
古云松的二儿子古顺起比古顺之小3岁,古云松对他也曾抱有希望,想多供他念几年书,能念出个名堂来。可是很遗憾,他虽然并不鲁笨,却天生不爱读书,念了6年零7个月,挨了数不清的戒尺、藤条和训斥,勉强磕磕巴巴地背过了《百家姓》和《三字经》。在他入学后的第6个年头上,他得了一种怎么都治不好的怪病,一拿起书本来他就犯困,厉害的时候,看见书本就头晕,呕吐,甚至昏倒。在第7个学年上,他就死也不肯再进学屋所在的古氏祠堂了。古云松见他实在不是个念书的料儿,只好叫他退了学,在家里跟着长工学务农。那年古顺起15岁。也许是因为他和土地有缘,天生喜欢侍弄庄稼,也许是因为在他饱受数年鞭打羞辱之苦以后,逃出学屋,投身生机勃勃的田野,对他是一种解脱,因此而智慧大开,也许是因为他本来就命该如此,反正他种地很入门儿,3年之后,在他18岁的时候,就成了古家庄种地的一把好手,连庄里的老把头们都很佩服他。
古顺起本人有些愚懦,而他的妻子却机巧过人。她娘家姓黎,没有大号,小名儿叫“劝”,是古家庄以西的黎家埠人。她爹娘死得早,是好心的叔叔和婶子把她养大成人。算命先生说她命硬,妨爹妨娘还克夫。她伶俐,任性,嘴馋,懒散,爱虚荣,女红平平,可是人长得出众,论容貌,论身段,论模样,论举止,论心眼,论口齿,在古家庄当年的新媳妇里面都数第一,真是坐立行走都风流,百里以内,独一无二。她在街上一走,男女老少的眼神都跟着她转,从头看到脚,从脚看到头。遗憾的是她在做闺女的时候不大规矩,名声不算好。风传她跟本村的一个尤姓的布贩子关系不大清楚。据说那个布贩子也是个风流鬼,招惹过好些大姑娘小媳妇,干过不少的花花事。这并不奇怪,布贩子勾搭大闺女,在古家庄一带,并不稀罕。女人就是女人,她们眼眶子浅,贪小儿,爱虚荣,心路儿窄,多数喜欢和姓贾(假)的和姓钱的靠近。要是有个混帐男人别有用心地胡说她长得俊,招人爱,他会对她好,她是他的命根子,甚至说他离了她就活不了;许她一辈子幸福,她就连东南西北都分不清楚了。要是再让她沾点小便宜,她就连香臭好歹都不知道了。有些浅薄的女人,有谁给她几个小钱,一点儿针头线脑,三尺五尺花布头,就能买得她“你说咋好就咋好,叫俺干啥就干啥”。现如今也是如此,有些女人打扮得花里胡哨,露胳膊露腿,就是为了招摇过市,高价批发,或是低价零售,她们说的爱,那只是爱钱的一种说法。不过关于黎氏的种种非议,都是传闻,不足信。事关一个女人的名誉,关乎着一个人的性命,她到底有没有这一类的勾当,古家庄的人谁也不敢当众去乱说。
古顺起遇事没有主见,可是他媳妇“劝”的主意大得吓人。她得意的时候,常常会狂野凶狠,没有理性,不顾一切。她在嫁到古家庄之初,担心古家庄有人知道她的底细,处处察言观色,小心谨慎,尊敬公婆,和睦妯娌,礼让小姑,少言寡语,手脚勤快,家务活总是和她的老实巴交的嫂子古马氏抢着干。俗话说,一好遮百丑,更何况黎氏所具有的还不止是一好儿呢,过门儿不到半年,人们就喜欢上了这个俊秀得让全村人眼热,哄得一家老少团团转的新媳妇了。不少小伙子都在心中默默地祷告着,求老天爷保佑,让自己也能寻上像黎氏这样的一个天仙一般的好媳妇。
在古家庄,母鸡不下蛋不叫人喜欢,女人不生孩子不叫人喜欢;生个女孩都不算合格,不生个男孩不算完美;如能男女各生两个,那就算十全十美了。而黎氏连连得子。她婚后第二年生了大儿子龙儿,古云松给他起大号叫古天龙;第二年晚些时候生了二儿子虎儿,大号古天虎。他们个个虎头虎脑,古云松喜欢得不得了,不顾年老多病,撂下这个就抱起那个,天天乐得合不拢嘴。黎氏如此风流可爱,又这般“向前”[1],一年一个地生养大胖小子,谁还想到再去说道有关她过去的那些花花事儿呢?更何况那也只是一些无凭无据的传闻!常言说得好啊,“母以子贵”,皇帝他娘为娼,人们也得说她是纯洁无比的圣母娘娘啊。就是有人真的知道黎氏的底细,想说三道四,他也不能不想一想她的那两个大儿子呀。龙儿和虎儿转眼之间就会长大成人,你这会儿不知深浅地顺着嘴胡咧咧,说人家亲娘的短处,甚至是瞎话,到了时候人家会不记恨你,报复你吗?庄稼人辈儿辈儿活在同一块土地上,最怕得罪左邻右舍和南庄北疃的人。中国到处可见的“老好人”,主要就产于像古家庄这样的一些地方。
古顺起种地是一把好手,作为丈夫,对于黎氏说来,却并不是个理想的角色。像尤某人那些哄弄女人的本事,他一点都没有,至于风流倜傥,就更谈不上了。古云松老夫妇自知小儿子跟媳妇不大般配,有意扶持黎氏,而黎氏起初也觉得自己能够嫁进古云松这样一个正经的富裕人家,丈夫是干活的好手,一辈子也算是有了着落。比上不足,比下有余吧,嫁汉嫁汉,穿衣吃饭。想到这里,她的心里也觉得宽慰。在娘家,叔叔和婶子对自己不错,可他们毕竟不是自己的爹娘,就是爹娘也不能养活自己一辈子。所以虽然眼前的这个男人不称心,她心里常常会涌起阵阵骚动,总的说来日子过得还算平静。那时她也曾想过灭掉胸中的欲火,从此循规蹈矩,做个贤妻良母。可是在她连连得子,备受称赞,身价腾升之后,到底还是失去了内心的平静,常常感觉心里空空荡荡,有时狂躁不宁。虽然尤某人已经在她嫁到古家庄的那个冬天和别人成了亲,和她断绝了来往,而她旧情难忘,还是常常想起他。一想到和姓尤的相处的往事,她的心就噗噗地直跳,恨不得一把把他拉过来,抱在怀里,吞进肚儿里。
黎氏在觉得自己在古家的地位巩固了以后,对古顺起的不满,就在眉眼和神情之间,有所流露,不久就形之于言语和举动,在只有他们夫妻二人的时候,不时甩给他一些酸话臭话。古顺起心里自然明白,不幸的是他生性懦弱,又被老师在同窗们面前打骂羞辱了六七年,男人在几百万年的历史过程中养成的主宰世界的雄性特征丧失殆尽,个人尊严全无,总觉得自己愧不如人,根本不敢管束黎氏,为求得和平和温暖,什么事情都顺着她。这样,在人前他是个丈夫,而在黎氏面前他已经沦落为性奴了。黎氏从小就养成了我行我素的恶习,不知道尊重别人。如今又有公公婆婆撑腰,有笨头笨脑的嫂子马氏陪衬着,有两个大儿子壮胆儿,也就越来越不把古顺起放在心上了,觉得他作为男人,连尤某人的替代用品都够不上,内心的空白越来越大,心情也越来越烦躁,固有的野性终于萌动。起初她在苦闷的时候可以亲亲儿子,在心里骂一骂忘恩负义、始乱终弃、不肯娶她的尤某人,解解她的心头之恨,最后她就开始物色新的袭击目标了,不久就跟一个偶尔到古家庄这一带来揽生意干活的吴姓铁匠勾搭上了。
注释
[1]向前:胶东方言词语,“有出息”的意思。比如,母鸡下蛋多,就说它“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