凭栏观海 岁月留声:胡辛30年论说纵览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山路

“百花洲”畔的书卷生活,大旅社内的战斗枪声

中山路是南昌老城区最老也最长的一条商业街市。在八一大道尚未辟出时,解放初期的节日游行就在这条主干道上,舞狮子玩龙灯踩高跷,可并排行走60人。它的东端连接八一大道和八一广场,西端是广润门外的抚河。南侧生出皇殿侧、苏圃路、胜利路(得胜路)、铁街、子固路、榕门路,西侧生出羊子巷、三道桥、洗马池(瓦子角)、带子巷、棉花市、翠花街、万寿宫、翘步街。中山路如同一条百脚蜈蚣,以主干的繁华和百脚的密集成为南昌的主要消费区。所谓扯布到“三泰”、百货“广益昌”、吃饭到“新雅”、照相去“鹤记”、买药“黄庆仁栈”、买表修表“亨得利”……这些老字号关联着百姓的日常生活,商家既有本土的,更多的来自五湖四海。遗憾的是,如今除百年老店“黄庆仁栈”越做越大、“亨得利”的钟声还穿越世纪之外,其他的多销声匿迹了。消逝的鹤记照相馆,门面不大,但后院景色独秀,爬山虎满墙、葡萄架青翠、小桥流水、一步一景。江西话剧团的名角李依群、曹凤的玉照都曾放置街面的橱窗内,吸引路人眼球。

如果说鹤记的景观是隐于屋后,那么美丽的东湖则是中山路跃然其上的美。东湖之美在于她的宁静和娇媚。湖中小洲水木清华、百花争妍,名副其实“百花洲”。自唐以来,陆龟蒙、李绅、辛弃疾、汤显祖、蒋士铨等皆有踏访之诗词。更有意思的是,南宋时来了个四川隐士苏云卿,就在洲上以种菜编草鞋度日,当时的宰相几番邀他出洲做官,皆遭坚拒。所以,东湖边的苏圃路有纪念之意。

与东湖西畔一路之隔的是南昌二中。二中原名心远中学,在南昌出生的张恨水,原名心远,是与南昌的瓜葛。二中的名气不仅是每年升学率高,还有这方校园的历史积淀,可追溯到孔子的丑学生澹台灭明(字子羽)。孔子“以貌取人”,不喜欢他,可丑生却“南来友教”,宣传孔子思想,从学弟子达300多人,令孔子作了自我批评。澹台灭明的墓就在二中校园里,并不惹人注目,所以一直低调而朴实地存在着。二中还有座砖木结构的“工”字西式小楼,1927年8月1日八一起义打响第一枪时,这里是叶挺的指挥部。叶挺的第十一军第二十四师在起义中主攻天主教堂、老贡院、新营房一带。今日,楼前两棵枝繁叶茂的大树,仿佛是历史的见证。

以周恩来为书记的前敌委员会和南昌八一起义的总指挥部,位处中山路西头南侧,现为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门牌号码是380号。这幢银灰色坐南朝北的四层楼房建成于1924年,是一座中西合璧的回字形建筑,楼内有天井,门窗皆有西洋风格的水泥浮雕以装饰。喜庆礼堂外共有客房96间,每间房每天住宿费为3圆大洋,在当时是南昌城内首屈一指的豪华大旅社。

1927年8月1日凌晨2点至上午的战斗打得激烈漂亮。1949年根据毛泽东的建议中央军委决定在军旗、军徽上以“八一”作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的标志。8月1日成为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节。南昌因此被称为军旗升起的地方。江西大旅社成为八一起义纪念馆,向游客开放。

中山路北端生出的子固路,85号院落中,一幢楼是贺龙、刘伯承、恽代英等的故居,另一幢是起义时二十军军部办公室,门楼上的弹痕至今清晰可见。

中山路,至今也还是南昌古城最主要的一条商业街,鳞次栉比的商店各具特色风貌,几乎密不透风的楼与楼之间不无突兀出现的袖珍花园给你带来的是意外的惊喜:太人性化了。无论昼与夜,这里皆车水马龙、行人摩肩接踵。繁华与宁静,诗意与豪情,一路走下来,该有多少历史的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