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章 镂出时间之花
“噼里啪啦,噼里啪啦……”鞭炮声此起彼伏,春节的脚步一跨进腊月门,就迫不及待地敲响了大地的锣鼓,刹那间,到处是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热热闹闹的年味儿瞬间弥漫开来。
瞧,家家户户都沉浸在喜气洋洋的氛围里。大红灯笼高高挂起,宛如熟透的红柿子,点亮了门前的一方天地;崭新的对联端端正正地贴上,墨香四溢的大字透着喜庆,寄托着对来年的美好期许。而就在这一片红红火火之中,有一种经典艺术形式宛如遗世明珠,散发着独特魅力,静静为新春添彩,它就是剪窗花。
窗花,这张贴在窗纸或窗户玻璃上的剪纸,可是咱中国古老的汉族传统民间艺术。打眼一瞧,它普普通通,不过是用剪刀在纸上“跳舞”,可真要细究起来,里头的门道儿深着呢!它历史悠久得能追溯到千年前,一路从宋朝、元朝蹒跚走来,慢慢有了雏形,就像个刚学步的娃娃,一步一步成长。等到了明、清时期,嘿,这剪纸手工艺术算是彻底“长大成人”,走向成熟,迎来了鼎盛,成了家家户户过年必不可少的装饰。
窗花的内容那叫一个丰富,题材广泛得很。您想啊,过去买窗花的大多是咱农民朋友,所以窗花里自然就有不少展现农民生活的画面。瞅瞅,这边是农民伯伯在田间辛勤耕种,汗水滴进泥土,盼着来年的丰收;那边是心灵手巧的农妇坐在织布机前,梭子来回穿梭,织出细密的布匹;还有打鱼的小船在波光粼粼的水面上晃悠,渔夫撒下希望的网;牧羊倌赶着羊群,羊儿白花花一片,像云朵在山间飘荡;猪圈里,肥猪吃得圆滚滚,喂猪的大婶脸上笑开花;小鸡在院子里叽叽喳喳,欢快地啄着米……这些场景活灵活现,都是老百姓实实在在的生活写照。而且啊,窗花还有一手“绝活儿”,它用特有的概括和夸张手法,把那些吉事祥物、美好愿望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只威风凛凛的大老虎,可能代表着驱邪避灾;一对灵动的喜鹊,寓意着喜事临门。有了这些窗花的装点,家里的节日氛围一下子就变得红火富丽、喜气洋洋,年味儿更足了。
每到腊月,这剪纸可不单单是一种艺术形式,它更像一根无形的线,串起了一代又一代的记忆,是咱中国人对生活热爱的表达,是对美好未来的深深期盼。当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老人熟练地拿起剪刀,小辈们睁大眼睛在旁边瞧着,纸屑纷纷扬扬落下,不一会儿,一幅精美的窗花就诞生了。这温馨的场景,就是年的味道,是抹不掉的回忆。
一把剪刀,在纸上轻盈游走,裁出一片别样风景;一种民俗,历经岁月沧桑,依旧熠熠生辉;一片回忆,承载着往昔欢乐,温暖着当下人心。让我们握紧手中剪刀,剪出经典,迎接新春,让这古老的艺术永绽芳华,镂出属于我们的时间之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