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碳中和行动:数字化重塑未来建筑新形态(碳中和行动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双碳”背景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路径

根据国际能源署发布的数据,建筑行业的碳排放在全球碳排放总量中的占比超过了40%,是各国推进碳减排、实现碳中和的重点领域。中国建筑节能协会能耗专委会发布的《中国建筑能耗研究报告(2020)》显示,2018年全国建筑全过程碳排放总量占全国碳排放比重达51.3%,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所以我国建筑行业节能减排、实现碳中和成为当务之急。

“双碳”背景下我国建筑业的发展既需要完善政策层面的支持和保障机制、提升建筑能效水平、促进乡村建筑改造,更需要提高固碳、碳汇能力。

1.完善政策支持和保障机制

完善绿色建筑发展的相关政策是建筑领域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保障,随着相关政策的不断完善和相关保障机制的不断优化,我国建筑业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 在政策上,要加强房地产市场调控,保持调控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坚持“房住不炒”,并完善保障性租赁住房相关制度,同时还要加强对闲置房和烂尾楼的治理,推进闲置建筑的活化利用,并对既有建筑进行绿色化改造。

• 建立健全建筑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法律法规,深入贯彻落实《关于推动城乡建设绿色发展的意见》的要求,全面执行绿色建筑统一标识制度,持续推进执法体制改革,进一步提高相关部门的管理能力和执法能力,构建高效的执法体系。

• 加大对绿色低碳建筑的推广力度,开展绿色低碳发展业务培训,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应用示范工程建设,促进绿色低碳成为建筑领域发展的新风尚。

• 建立健全建筑领域的能源数据核算体系,推动能源核算方法和核算体系走向标准化、国际化。

• 支持建筑领域创新发展绿色低碳技术,大力推进装配式建筑发展,深入应用各种建筑节能低碳技术和绿色建造技术等技术手段。

2.提升建筑能效水平

现阶段,我国节能建筑还处于发展初期,各类建筑中节能建筑的占比较低,新建建筑中的高耗能建筑占比较高,而当前的既有建筑中只有极少量建筑采取了能源效率措施,由此可见,我国建筑的能效水平亟待提高。《能源评论》刊登的《建筑能效提升:未来尚待开启》一文指出,居住类房屋的能源消耗约占建筑总能耗的70%,是能耗最大的一类建筑。因此,我国建筑领域需要优化居住类房屋的建筑能源系统,通过使用高效照明系统、高效冷热源系统以及建筑清洁供暖、新风热回收等方式来提高建筑能效水平。

除此之外,我国建筑业还可以采用提高建筑节能标准、优化新建建筑节能技术体系、建设超低能耗建筑和近零能耗建筑等多种方式来提高建筑能效水平。在具体建设过程中,由于装配式建筑具有节能、环保、工期短等特点,能够通过批量化、标准化生产建筑构件和配件以及高效运输装配各个建筑构件和配件来实现低碳高效的建筑物搭建,因此我国建筑业可以通过选择装配式建筑的方式来建设超低能耗建筑、近零能耗建筑等,进而达到大幅提高建筑能效的目的。

根据《装配式高层住宅建筑全生命周期碳排放研究》,从整个生命周期来看,装配式建筑的碳排放量比传统现浇建筑的碳排放量少5.86%;从建筑物生命周期的不同阶段来看,选择装配式建筑能够将建材准备、建筑施工和建筑回收阶段的碳排放量减少10%以上。

3.促进乡村建筑改造

我国农村建筑大多为非环境友好型建筑,具有能耗高、能源利用率低、生活舒适度低等特点,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居住面积约为230亿平方米,约占全国居住总面积的60%,农村住宅的能源消耗量约占全国建筑总能耗的22%。这主要是因为我国农村建筑大多采用传统砖混结构,气密性差,难以满足人们的采暖需求,而农村地区的大多数住户选择采用直接燃煤取暖或燃气取暖的方式来采暖,这种采暖方式具有转化率低、污染重等特点,不仅会消耗大量能源,还会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

由此可见,我国必须大力推进乡村建筑绿色低碳改造,并在农村地区推广超低能耗建筑。具体来说,我国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推动乡村建筑绿色低碳发展。

• 首先,要落实绿色建筑补贴政策,加大补贴力度,鼓励村民使用低碳建材。

• 其次,要提升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根据村民的日常生产生活需求,因地制宜地推动水、电、气、暖等各项配套设施建设。

• 再次,要积极开展建筑节能工作,对既有农房、老旧小区、农村危房和其他高耗能建筑进行绿色化、低碳化改造。

• 最后,要充分利用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清洁能源,全面实施清洁供暖工程,减少在采暖方面的能源消耗和碳排放。

4.提高固碳、碳汇能力

提升固碳能力和增加碳汇量是实现碳中和的重要手段,因此,我国应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经济体系,利用多种技术手段减少碳源,增加碳汇。负碳技术可以通过捕集、存储和利用二氧化碳来减少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含量,因此我国建筑行业可以通过利用负碳技术减碳,进而实现碳达峰。

比如,森林具有储碳功能,能够吸收和固定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产生额外的经济价值,这部分经济价值在市场中的交易就是林业碳汇。《自然》杂志中的一项研究曾指出,“2010—2016年,我国陆地生态系统年均吸收约11.1亿吨碳,吸收了同时期人为碳排放的45%”,由此可见,加快发展林业碳汇是实现碳中和过程中的重要环节。

在建筑领域,我国应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提高城市生态系统碳汇。具体来说,一方面,可以拓展城市绿地规模,增加小区、公园等地的绿地面积和绿地数量,提高整个城市的固碳能力;另一方面,应在场地景观绿化的基础上,进一步推进屋面绿化、垂直绿化、阳台绿化、室内绿化等工作,全方位提高建筑的碳汇能力,通过实现单个建筑的碳中和来加快整个建筑领域实现碳中和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