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70章 亲情抉择
武清伯李伟接到宫里的传信后,一脸地不情愿。
刚才朝堂上发生的事情,已经闹得满城风雨了,这里面如果说没有锦衣卫的推波助澜,恐怕谁也不会信。
作为李太后的父亲,也是万历皇帝的外公,他对于这个亲外孙很是了解。虽然年纪不大,但手段却是非常老道。
现在满朝文武早就被皇帝收拾得服服帖帖,不管是文臣武将还是宗亲勋贵,敢阳奉阴违的可以说是凤毛麟角,即便有也会找到皇帝都无法怪罪的理由。
像潞王这样明目张胆的鱼肉乡里的主,往低里说是残害百姓,往高里说那就是僭越犯上。如此狂悖,皇帝能饶过他才怪。
李太后传召自己入宫,不用想就知道肯定是为了潞王的事,他可不想蹚这浑水,作为瓦匠出身的老人,有着属于自己的生存智慧,老老实实过自己的日子就行。
当然这一切也是皇帝敲打了数次的结果。万历五年武清伯负责为边军采购棉衣,却偷工减料、中饱私囊,导致士兵冻死。
张居正得知后向李太后告发,李太后虽公开斥责父亲,但未剥夺其爵位。
结果当天夜里,锦衣卫的人就大模大样的闯进了武清伯府,将涉及此案件的所有人,包括李氏的旁支、填房、妾室、家仆共计三十八人,当着武清伯李伟和其子李高的面,一刀一个杀了个干干净净。
杀完人后,锦衣卫还将尸体上的头颅割了下来,摆在了武清伯府的祠堂内,并传来皇帝的口谕,头颅就一直摆在这里,不得移动。
从那天开始李伟就被吓破了胆,躺在床上修养一个月才能下床,到了现在他晚上还能梦到当天的场景。他也明白,自己的皇帝外甥不会再容忍自己第二次,至此以后,李伟就老老实实关上门过自己的小日子,能不掺和就不掺和。
“告诉太后,老臣身体不适,今日就不进宫请安了”武清伯随意找了个理由,反正自己是太后亲爹,能把自己怎么着。
看着传信小太监一脸为难,武清伯道:“你就这么回就行。”
小太监听完,哭丧着脸:“伯爷....”
没等小太监说完,李伟便让人将其轰出去。
小太监被仆人架着胳膊,刚走出武清伯府的大门,便被人拦住了去路,来人正是当初在武清伯府,杀了个人头滚滚的锦衣卫同知赵无咎。
赵无咎一脸微笑,将小太监拦在了角门处:“在这等着,不准动”两名锦衣卫番子站在小太监身旁,一只手搭载了其肩膀上。
小太监木讷的点点头,老老实实的站着。
赵无咎则推开角门一路畅行无阻的来到了武清伯府的中堂。
李伟看到赵无咎面带微笑的朝自己走来,以往恐惧的记忆瞬间占满了大脑,直接瘫坐到了太师椅上。
赵无咎依旧不急不缓的迈步进来,拱手道:“卑职锦衣卫同知赵无咎,见过武清伯。”
李伟此时的脑袋一片空白,就连赵无咎的行礼,也没有丝毫反应,只是呆呆的看着赵无咎。
赵无咎也不恼怒,一直弓着身子,丝毫没有动弹的意思。
好在听到消息赶来的李高,还算是镇定,连忙出声提醒了李伟,李伟这才反应过来,声音带着颤抖,道:“赵大人请起请...坐..坐。”
李高待赵无咎坐下后,也急忙让仆人端上了茶,并替自己的父亲问道:“不知赵大人,今日前来,可有要事?”李高来的路上便疯狂回忆最近自己家有没有犯事。
好在赵无咎并不是来找事的,他神色恭敬,抬起双手抱拳,冲天拱了供手,:“陛下命在下来传句话。”
听到是皇帝的口谕,李高将李伟从太师椅上拉起来,一起跪在地上。
“两位请起,这算不得口谕,只是让在下传句话”
“请武清伯进宫去劝劝太后。”
“微臣遵旨。”即便赵无咎说这算不得口谕,李伟父子也不敢真大模大样地站起来听,老老实实的跪在地上领旨。
李伟父子两个算是松了口气,只要不是来抄家的,一切都好说。
说完口谕后,赵无咎拱手告辞。
李伟父子俩也从角门处喊过刚才宫里来的小太监,一同前往慈宁宫。
李太后见到自己的父亲和哥哥,没等两人见礼,便忙道:“父亲,皇帝要杀四郎,这可如何是好。”李太后一脸焦急,全然不顾君臣之礼。
李伟看到女儿的样子,带着自己的儿子坚持行礼,这个皇宫谁当家,他比谁都清楚。
李伟弯腰时老腰发出“咔“的轻响,待行完礼后,他扶着紫檀圈椅缓缓落座:“太后娘娘,老臣听说万岁爷在朝堂上发了好大的火,连龙案都拍裂了。“
李高站在父亲身后,看着妹妹发红的眼圈,忍不住插话:“潞王这回确实闹得不像话,听说开封城里的说书先生都把这事编成《恶虎传》了......“
“放肆!“李太后猛地拍在炕桌上,震得茶盏里的蜜水溅出,“连你们也要帮着外人对付四郎?“
李伟伸手按住要说话的儿子,布满老茧的手指摩挲着衣襟:“娘娘,可还记得万历五年冬?那会儿老臣鬼迷心窍克扣棉衣钱,锦衣卫把三十八颗人头码在祠堂,血顺着砖缝流到院子里......“老人声音突然发颤,浑浊的眼里泛起水光,“皇上没要老臣性命,是顾念着您的脸面。“
李太后攥着帕子的手指节发白。李高从怀里掏出本蓝皮册子,轻轻放在炕桌上:“这是今早市集上收来的话本,三文钱一本,半天就卖空了三百册。“
李太后盯着封面上《潞王府夜宴图》五个血红的字,指尖刚碰到书页就触电般缩回。
“爹......“李太后的金护甲深深掐进掌心。
“老臣前日梦见镠儿浑身是血站在乾清宫前,他说'母后救我'。“李伟突然跪下,额头重重磕在金砖上,“可皇上身后站着数不清的百姓,个个都没有头......“
李太后猛地站起来,鎏金护甲勾断了珍珠璎珞,浑圆的珠子滚进砖缝。李高急忙扶住摇摇欲坠的妹妹:“开封府八县联名的万民状,按的全是血手印。朝堂上也早有共识......“
“够了!“李太后颓然跌坐回罗汉榻,凤冠上的东珠垂帘簌簌抖动,“你们是要逼死本宫......“
李太后望着佛龛里鎏金观音慈悲的面容,突然抓起那本蓝皮话本撕得粉碎。雪白的纸片纷纷扬扬落在织金地毯上,像极了那年她和潞王在慈宁宫打雪仗时飞溅的雪沫。
“传话给皇帝。“李太后摘下护甲扔进香炉,火星“噼啪“爆开,“让...四郎走的...走的安稳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