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ARM Cortex-M0+的CW32嵌入式开发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我们已经迈入了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时代。AI的基石——嵌入式系统,已成为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智能手表到智能家居,从无人机到自动驾驶汽车,嵌入式系统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而在这个变革中,基于ARM Cortex-M0+ 内核的系列微控制器,凭借其出色的性能、高性价比、极低的功耗和广泛的生态系统,成为众多嵌入式项目的理想选择。随着国产化的推进,基于ARM Cortex-M0+的国产芯片系列的嵌入式开发,是智能产品工程师必备的技能,也是电子信息技术、物联网、机电等相关专业的学生必须学习和掌握的技能。

全书共12章,各章内容简要介绍如下。

第1章:简要介绍与ARM Cortex-M0+内核相关的基本概念和CW32单片机等。

第2章:指导读者如何快速入门,创建CW32工程模板,点亮一个LED。这对有其他Cortex-M内核单片机开发经验的读者很友好,他们可快速学习完本章内容,然后上手CW32的实战开发。

第3~6章:主要讲解CW32F030原理及基础、GPIO端口、高级定时器、ADC等。

第7~8章:主要讲解嵌入式硬件设计工具、CW32最小系统电路设计。先简单介绍嘉立创EDA的功能特点,再详细讲解CW32核心板的原理图及PCB的设计过程和要点。

第9章:讲解CW32_IoT_EVA评估板的基本硬件构成及核心特性,使读者能够基于此平台快速进行嵌入式基础开发实战,完成GPIO、定时器、OLED显示、ADC及串行接口等应用实验。

第10章:重点讲解基于CW32L083的超低功耗开发实战。

第11章:详细讲解CW32多功能测试笔产品的硬件、软件开发的完整流程,为读者展示一系列产品级的设计思维。

第12章:以202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E题为实例,深入介绍基于CW32的运动目标控制系统与自动追踪系统的基本原理、设计思路和实现方法。

本书由大学教师团队、原厂团队及应用方案公司团队合作编写,各团队成员互相取长补短,有效地消除了学术界与工业界之间的隔阂,可为读者提供兼具理论深度和实践应用的全面指导。大学教师团队有来自重庆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许弟建、李家庆、彭宇兴、青美伊等教师,还有来自江西工程学院的张常友等教师。原厂团队有来自武汉芯源半导体有限公司的陈巧、张亚凡,以及来自嘉立创EDA原厂的莫志宏、赖鹏威等高级工程师。应用方案公司团队有来自重庆优易特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李芳、李本飞,以及来自CW32生态社区的热心工程师何元弘、宋晓泽等工程师。重庆科技大学的刘显荣、柏俊杰、胡文金、吴云君等教师在本书成书过程中,帮助审核内容,并提供了很多宝贵的建议。重庆科技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的陈杭、苟洪嘉、石登云3位电子竞赛参赛同学贡献了第12章原始内容,唐云杰同学参与了全书的整理。

这种合作模式确保了本书内容的准确性和实用性。大学教师团队提供了扎实的理论基础,保证了知识的系统性,为本书注入了深厚的学术底蕴;原厂团队则从产业实际出发,分享了宝贵的行业经验和技术细节,使本书内容更加贴近实际应用;应用方案公司团队则以其丰富的项目经验和创新思维,为本书增添了实际问题的实用解决方案。这种合作方式,打破了市场上很多嵌入式图书主要讲理论,不讲项目实践,或者主要讲软件,不详细讲原理图设计、PCB设计等的习惯。

本书“软硬兼施”,由产品的全设计理念驱动,十分契合社会对高级嵌入式工程师的职业要求。同时,本书围绕的核心——CW32芯片及嘉立创EDA工具均为国产高科技产品,在大力推动国产替代设计的今天,值得读者学习与应用。

无论是在校的师生,还是从事嵌入式系统开发的专业人士,或者只是对嵌入式系统和智能化技术感兴趣的爱好者,通过对本书的学习,都将获得宝贵的实践经验和启示,为今后的学习、竞赛或实际项目开发打下坚实的基础。

再一次感谢所有对本书编写和审阅提供过帮助的专家、同事和朋友们,感谢他们对本书的付出和支持。希望本书能为读者的嵌入式开发之旅提供指引和帮助,让我们一起探索嵌入式世界的无限可能,共创美好未来!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存在不足之处,恳请同行专家和读者不吝指正(邮箱:583508038@qq.com)。

编者

2024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