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日咳防治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副百日咳鲍特菌

副百日咳鲍特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菌体短小,呈单个或成双排列,无芽孢、无鞭毛,甲苯胺蓝染色可呈现两极浓染。与百日咳鲍特菌相比,副百日咳鲍特菌对营养要求条件不高,在血琼脂、普通琼脂和麦康凯琼脂上均可生长。B-G培养基上培养18~24小时后,可出现肉眼可见菌落,菌落较大,可产生棕色色素,含血培养基上的菌落周围可有明显的溶血环。副百日咳鲍特菌可利用枸橼酸盐,触酶阳性,氧化酶阴性,42℃不生长,不发酵任何糖类,不还原硝酸盐,不液化明胶,可分解尿素,产生水溶性色素。

副百日咳鲍特菌能感染多种宿主,副百日咳鲍特菌可分为羊副百日咳鲍特菌(Bppov)和人副百日咳鲍特菌(Bpphu)两个亚种。副百日咳鲍特菌能黏附感染宿主呼吸道上皮细胞,引起类百日咳综合征及急性呼吸道感染的症状,多表现为上呼吸道卡他症状或支气管炎症状,与百日咳鲍特菌感染比较,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病程较短,症状较轻。副百日咳鲍特菌也可与百日咳鲍特菌合并感染。

副百日咳鲍特菌与百日咳鲍特菌可发生交叉凝集但并无交叉免疫保护作用。副百日咳鲍特菌的O抗原可抵御百日咳鲍特菌感染产生的抗体作用,因此,百日咳鲍特菌感染产生的免疫力不能有效预防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副百日咳鲍特菌能够黏附于宿主的呼吸道和肺泡表面,躲避百日咳疫苗的免疫清除作用。因此,接种含百日咳成分的疫苗并不能预防副百日咳鲍特菌感染。

副百日咳鲍特菌亦含有PT编码基因,但启动子未被激活,因此转录静止,不能表达和分泌PT。研究显示,百日咳鲍特菌和副百日咳鲍特菌可能由支气管败血鲍特菌菌株进化而来。百日咳鲍特菌和副百日咳鲍特菌可根据培养、生化和免疫原性等系列特征进行鉴别,见表1-3-1。

表1-3-1 百日咳鲍特菌和副百日咳鲍特菌生化特征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