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章 病原学
第一节 概述
百日咳鲍特菌(Bordetella pertussis,B.pertussis)亦称百日咳杆菌。1900年Jules Bordet和Octave Gengou在百日咳患者的痰内发现了疑似百日咳杆菌的革兰氏阴性杆菌,继而于1906年首次在一名儿童的痰标本中使用鲍-金(Bordet-Gengou Agar Medium,B-G)培养基分离到该细菌。百日咳鲍特菌属于鲍特菌属(Bordetella),亦称为博德特菌属,系统分类学上属细菌界(Bacteria)、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β-变形菌纲(betaproteobacteria)、伯克菌目(burkholderiales)、产碱杆菌科(alcaligenaceae)。
目前研究报道鲍特菌属有17个种,百日咳鲍特菌、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通常被称作“经典鲍特菌”。百日咳鲍特菌是人类百日咳的致病菌。副百日咳鲍特菌(B.parapertussis)包括羊副百日咳鲍特菌(ovine associated B.parapertussis,Bppov)和人副百日咳鲍特菌(human associated B.parapertussis,Bpphu)两个亚种,可引起人类轻度的类百日咳综合征;支气管败血鲍特菌(B.bronchiseptica)可引起一些哺乳动物的急慢性感染或无症状感染。除“经典鲍特菌”之外,其他鲍特菌称作“非经典鲍特菌”,包括霍氏鲍特菌、禽鲍特菌、欣氏鲍特菌、假欣氏鲍特菌和创伤鲍特菌等。
鲍特菌属细菌为革兰氏染色阴性菌,菌体短小,呈杆状或球杆状,单个或成对排列,有时菌体呈长丝状。采用甲苯胺蓝染色,菌体两极可见异染颗粒。鲍特菌无芽孢结构,支气管败血鲍特菌、禽鲍特菌(B.avium)和创伤鲍特菌(B.trematum)有鞭毛,具有运动性。新鲜的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可有荚膜结构,与细菌的毒力和致病性有关。鲍特菌属为需氧菌,大多数鲍特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5~37℃,最适pH值为6.8~7.0。百日咳鲍特菌对生长营养条件需求较高,一般含有10%~25%无菌脱纤维血的培养基,培养2~3天后可见典型菌落生长。相对于百日咳鲍特菌,其他种的鲍特菌生长对营养条件的需求不高,生长时间也相对较短,培养18~24小时即可见典型菌落。
鲍特菌属细菌生化反应不活跃,菌种鉴定时常结合多种生化反应试验结果。鲍特菌不分解糖类,副百日咳鲍特菌和霍氏鲍特菌(B.holmesii)氧化酶试验阴性,其他鲍特菌的氧化酶试验为阳性。副百日咳鲍特菌和支气管败血鲍特菌尿素酶试验阳性,其他鲍特菌尿素酶试验为阴性,见表1-1-1。
表1-1-1 鲍特菌属细菌的生物学特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