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编临床用药护理手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青霉素类抗生素

青霉素类抗生素是一类重要的β-内酰胺类抗生素。本类药物通过干扰细菌细胞壁的合成而产生抗菌作用,具有作用强、毒性低的特点。青霉素类抗生素主要用于革兰氏阳性球菌及杆菌、革兰氏阴性球菌和梅毒螺旋体所致的感染。青霉素类抗生素可分为:①主要作用于革兰氏阳性菌的青霉素钠和苄星青霉素等。②耐青霉素酶青霉素,如苯唑西林等。③广谱青霉素,包括:对部分肠杆菌科细菌有抗菌活性,如氨苄西林、阿莫西林;对多数革兰氏阴性杆菌包括铜绿假单胞菌具抗菌活性,如哌拉西林、阿洛西林等。

青霉素类抗生素使用前需进行皮试。皮试是目前预测青霉素类抗生素速发型过敏反应最快速、灵敏、有效的检测方法。完整的青霉素皮试,其检测试剂应包含青霉素、MDM、PPL、半合成青霉素,并做阴性对照(生理盐水)及阳性对照(组胺)。研究表明,通过完整、规范的皮试诊断方法,青霉素皮试的阳性预测值为50%,阴性预测值为70%~97%。目前临床常用的青霉素皮试液以注射用青霉素或青霉素皮试制剂稀释为500U/ml为主。用75%乙醇消毒前臂掌侧下段皮肤,对乙醇敏感的患者可使用生理盐水清洁。使用1ml一次性注射器抽取皮试液,先排净针管内空气。用一手绷紧患者皮肤,另一手持针,针头斜面向上,与皮肤呈5°~15°进针,皮内注射皮试液0.02~0.03ml,形成直径3mm的皮丘。进行皮试15~20分钟后判断皮试结果,如皮丘较之前注射形成的皮丘直径扩大≥3mm应判断为皮试阳性,伴有红晕或痒感更支持呈阳性反应。临床使用时需注意不同青霉素类抗生素间存在交叉过敏的可能性。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必须争分夺秒,救治的首要目的是维持有效通气及循环。抢救的首选用药是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及抗组胺药并不是严重过敏反应的抢救首选用药。

青霉素钠(Benzylpenicillin Sodium)

【适应证】

适用于敏感细菌所致各种感染,如脓肿、菌血症、肺炎和心内膜炎等,可作为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不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的感染以及炭疽、破伤风、气性坏疽等梭状芽孢杆菌感染,梅毒、钩端螺旋体病、回归热、白喉等的首选治疗药物。

【用法用量】

成人,肌内注射,一日80万~200万单位,分3~4次给药;静脉滴注,一日200万~2 000万单位,分2~4次给药。小儿、新生儿、早产儿需按体重给药。肾功能减退者:轻中度肾功能损害者可使用常规剂量,严重肾功能损害者应延长给药间隔或调整剂量。

【不良反应】

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白细胞减少、间质性肾炎、哮喘发作等和血清病型反应,赫氏反应、二重感染,偶见过敏性休克。

【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过敏史,用药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试。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

(2) 青霉素钠可由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给药。青霉素钠水溶液不稳定,宜新鲜配制。静脉滴注时,给药速度不能超过每分钟50万单位,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3) 大剂量使用时应定期检测血电解质。

(4) 需准备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静脉输液、升压药、支气管扩张药以及氧气和急救设备。万一发生皮疹、喉头水肿、呼吸困难、脸色苍白、血压下降等严重超敏反应甚至休克时应及时告知医师,就地抢救。

【患者教育】

(1) 肌内注射或静脉滴注。用药时有不适应及时告知医务人员。

(2) 用药期间可能发生过敏反应如皮疹、白细胞减少、哮喘发作等症状,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立刻告知医务人员。静脉滴注期间不可擅自调整滴速。

苄星青霉素(Benzathine Benzylpenicillin)

【适应证】

主要用于预防风湿热复发,也可用于控制链球菌感染的流行。

【用法用量】

肌内注射,成人每次60万~120万单位,2~4周1次;小儿每次30万~60万单位,2~4周1次。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常见,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

【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者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过敏史,本品用药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试。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用药前需评估是否有肾脏疾病,确认是否处于哺乳期、妊娠期。

(2) 注入溶媒前先将药粉摇散,注入溶媒时沿瓶壁缓慢注入,然后向一个方向摇匀,避免过度震荡,使成混悬液,水溶液不稳定,宜新鲜配制。

(3) 该药物为白色结晶粉末,颗粒大,极难溶于水,可用大型号8~9的针头注射,行深部肌内注射,宜快速均匀,以免药液堵塞针头。

(4) 本品仅供肌内注射,严禁静脉注射!注射时,应常规选择肌肉丰厚部位做深部注射,注意交替注射部位。

(5) 开始用药前应进行病原菌监测。

(6)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需就地抢救,具体措施参见“青霉素钠-护理要点(4)”。

【患者教育】

(1) 常见注射部位疼痛、压痛等局部刺激症状;长期注射臀部肌肉出现硬结的患者,可以每晚用热毛巾湿敷。

(2) 长期应用可能影响肠内维生素合成,可以适当补充维生素。

苯唑西林(Oxacillin)

【适应证】

适用于产青霉素酶葡萄球菌株所致的轻中度肺炎和皮肤、软组织感染等。也可用于化脓性链球菌或肺炎球菌与耐青霉素葡萄球菌所致的混合感染。

【用法用量】

胶囊:空腹口服,成人一般感染,每次0.5~1g,重症感染每次1~1.5g,一日3~4次。粉针剂:肌内注射,每0.5g加灭菌注射用水2.8ml。成人一日4~6g,分2~4次给药;静脉滴注,成人一日4~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一日剂量可增加至12g。小儿、新生儿按体重给药。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常见,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

【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者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过敏史,本品用药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试。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用药前需评估是否有肾脏疾病,确认是否处于哺乳期、妊娠期。

(2) 开始用药前应首先进行病原菌监测。注意该药的使用会增加细菌耐药风险。

(3) 本品不可与其他抗生素混合。肌内注射时需缓慢,以免刺激血管。

(4)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需就地抢救,具体措施参见“青霉素钠-护理要点(4)”。

【患者教育】

(1) 用药期间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恶心、腹泻、口腔溃疡、注射部位不适或疼痛等。

(2) 大剂量快速静脉滴注本品可引起抽搐等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因此用药期间不可擅自调整滴注速度。

氨苄西林(Ampicillin)

【适应证】

用于敏感菌所致呼吸道、泌尿系统、消化道、耳鼻喉、皮肤和软组织感染。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每次0.25~0.75g,一日4次,小儿一日剂量按体重25mg/kg,一日2~4次。肌内注射:成人一日2~4g,分4次给药。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成人一日4~8g,分2~4次给药,严重感染一日剂量可增加至12g,一日最高剂量为14g。

【不良反应】

皮疹是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多发生于用药后5天,呈荨麻疹或斑丘疹。其他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

【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者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禁用于产青霉素酶的微生物引起的感染。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过敏史,本品用药前需进行青霉素皮试。对一种青霉素过敏者可能对其他青霉素类抗生素也过敏。

(2) 开始用药前应进行病原菌检测。氨苄西林溶液浓度越高稳定性越差,宜新鲜配制。静脉滴注液浓度不宜超过30mg/ml,给药速度不能过快,以免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毒性反应。

(3) 本品不宜与其他药物混合滴注,用药时需仔细观察输液时是否出现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及静脉血栓。

(4) 一旦出现过敏性休克需就地抢救,具体措施参见“青霉素钠-护理要点(4)”。

(5) 本品能刺激雌激素代谢或减少其肠肝循环,因而可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效果。

(6) 选择肌内注射时需避免注射同一部位,因其可引起局部肌肉萎缩。

【患者教育】

(1) 口服给药需空腹,餐前1小时或者餐后2小时,用温水吞服,不可用果汁或其他饮料,症状改善后不可擅自停药,也不可擅自用于其他感染的治疗。

(2) 氨苄西林合用口服避孕药会降低口服避孕药的有效性。

哌拉西林(Piperacillin)

【适应证】

适用敏感肠杆菌科细菌、铜绿假单胞菌、不动杆菌属所致的败血症、上尿路及复杂性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胆道感染、腹腔感染、盆腔感染以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等。哌拉西林亦可与氨基糖苷类联合用于有粒细胞缺乏免疫缺陷患者的感染。

【用法用量】

本品可供静脉滴注和静脉注射。中度感染,成人一日8g,分2次静脉滴注;重度感染,每次3~4g,每日4~6次静脉滴注或静脉注射。一日总剂量不超过24g。婴幼儿和12岁以下儿童剂量按体重每日100~200mg/kg,分4~6次。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常见,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

【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青霉素等过敏史。

(2) 过敏反应较少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瘙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偶见过敏性休克,一旦出现需就地抢救,具体措施参见“青霉素钠 -护理要点(4)”。

(3) 本品不可与氨基糖苷类抗生素同瓶滴注,也不可加入碳酸氢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4) 肾功能减退者,应进行剂量调整并定期测定凝血时间。

(5) 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抗生素相关肠炎慎用。

(6) 本品含钠,限钠患者定期复查血清电解质水平。

【患者教育】

(1) 肾功能减退或血液透析(简称血透)患者,请提前告知医师调整剂量。

(2) 肝肾功能不全者应定期复查凝血功能。

阿莫西林(Amoxicillin)

【适应证】

用于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葡萄球菌或流感嗜血杆菌等敏感菌(不产β-内酰胺酶菌株)所致中耳炎、鼻窦炎、咽炎、扁桃体炎、急性支气管炎、肺炎等上下呼吸道感染;大肠埃希菌、奇异变形杆菌或粪肠球菌所致的生殖与泌尿道感染;溶血性链球菌、葡萄球菌或大肠埃希菌皮肤及软组织等感染,敏感菌所致的胆道感染;急性单纯性淋病、伤寒、钩端螺旋体病以及胃、十二指肠幽门螺杆菌的治疗。

【用法用量】

口服:成人每次0.25~0.5g,8小时1次;体重小于40kg儿童按每日20~40mg/kg,分2~3次服用,本品可在空腹或饭后服用,也可与牛奶等食物同服。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常见,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

【禁忌证】

有青霉素过敏史及过敏体质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青霉素以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哮喘、花粉症、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

(2)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具体措施参见“青霉素钠-护理要点(4)”。

(3) 丙磺舒可延长本品半衰期。

(4) 儿童肾功能不全者应避免使用;老年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应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患者教育】

用药期间避免服用含乙醇食品或药品。

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Amoxicillin and Clavulanate Potassium)

【适应证】

主要用于敏感菌引起的下列感染:①上呼吸道感染,如鼻窦炎、扁桃体炎、咽炎;②下呼吸道感染,如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肺炎、肺脓肿、支气管扩张伴感染;③泌尿系统感染,如膀胱炎、尿道炎、肾盂肾炎、前列腺炎、盆腔炎、淋病奈瑟菌尿路感染、软下疳;④皮肤和软组织感染,如疖、脓肿、蜂窝织炎、伤口感染;⑤其他感染,如中耳炎、骨髓炎、败血症、腹膜炎、术后感染。

【用法用量】

①口服:不同配比剂量略有不同,以7∶1制剂为例,每次457~914mg,每12小时1次。②静脉滴注:5∶1注射剂,每次1.2g,每8小时1次。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常见,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

【禁忌证】

有青霉素过敏史及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患者禁用。曾经出现过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相关胆汁淤积或肝功能损伤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青霉素以及其他药物过敏史。

(2) 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必须就地抢救,具体措施参见“青霉素钠-护理要点(4)”。

(3) 本品不可与血制品、含蛋白质的液体、静脉脂质乳化液、氨基糖苷类抗生素混用。

(4) 肾功能减退者应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剂量和给药间期,血透可影响本品的阿莫西林的血药浓度,在透析结束后应加用本品1次。

(5) 老年肾功能损害严重者应调整剂量或延长给药间隔。

【患者教育】

用药期间可能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道反应;偶尔出现皮疹、药物热、哮喘等过敏反应。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Piperacillin Sodium and Tazobactam Sodium)

【适应证】

用于治疗下列由已检出或疑为敏感细菌所致的全身和/或局部细菌感染,包括:下呼吸道、泌尿道、腹腔、皮肤及软组织感染,细菌性败血症、妇科感染、骨和关节感染,以及多种细菌如需氧菌与厌氧菌的混合感染等。

【用法用量】

本品须缓慢静脉滴注给药(20~30分钟以上)。肾功能正常的成人、12岁及以上的青少年常用剂量为每8小时4.5g,一日的总剂量根据感染严重程度和部位增减,剂量范围可每6小时、8小时、12小时1次,每次剂量2.25~4.5g。本品的常规疗程为7~10天。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青霉素相仿。另外,本品可能引起出血,有出血倾向者应检查凝血时间、血小板聚集时间和凝血酶原时间。

【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对任何其他β-内酰胺类活性物质(如头孢菌素、单酰胺菌素或碳青霉烯类)有急性严重过敏性反应史者以及β-内酰胺酶抑制剂过敏史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青霉素、单酰胺菌素类等过敏史。

(2) 过敏反应较少见,包括荨麻疹等各类皮疹、瘙痒、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偶见过敏性休克,一旦发生,必须就地抢救,保持呼吸道通畅、吸氧及给予肾上腺素、糖皮质激素等治疗措施。

(3) 肾功能减退者,应进行剂量调整。

(4) 有过敏史、出血史、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及抗生素相关肠炎慎用。

(5) 肾功能减退者定期测定凝血时间。

(6) 本品含钠,限钠患者定期复查血清电解质水平。

【患者教育】

用药期间可能发生过敏、胃肠道不适等不良反应。

阿洛西林(Azlocillin)

【适应证】

主要用于敏感的革兰氏阳性菌及阴性菌所致的各种感染以及铜绿假单胞菌感染,包括败血症、脑膜炎、心内膜炎、化脓性胸膜炎、腹膜炎,以及下呼吸道、胃肠道、胆道、泌尿道、骨及软组织和生殖器官等感染,妇科、产科感染,恶性外耳炎、烧伤、皮肤及手术感染等。

【用法用量】

静脉滴注。成人一日6~10g,严重病例可增至10~16g,分2~4次静脉滴注。儿童剂量按体重75mg/(kg·d),婴儿及新生儿按体重每次100mg/(kg·d),分2~4次滴注。

【不良反应】

胃肠道反应和过敏反应较常见,不良反应与青霉素相仿。

【禁忌证】

有青霉素类抗生素过敏史或青霉素皮试阳性患者禁用。

【护理要点】

(1) 用药前评估,需确认有无青霉素以及其他药物过敏史;是否有哮喘、花粉症、湿疹等过敏性疾病史。

(2) 过敏反应较常见,包括荨麻疹、瘙痒,一旦发生过敏性休克,具体措施参见“青霉素钠-护理要点(4)”。

(3) 本品需静脉滴注,滴注速度不宜太快。本品不可与其他药物加入同一溶媒里使用。肾功能减退者,应进行剂量调整。老年患者肾功能减退也需调整剂量。

(4) 本品与重金属,尤其是铜、锌和汞呈配伍禁忌。

(5) 大剂量使用可出现高钠血症,应定期检测血钠。

【患者教育】

(1) 用药期间可能出现皮疹、恶心、呕吐、腹泻、稀便等不良反应。

(2) 滴注期间,不可自行调整滴注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