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61章 ,顶格稿费+杂志版头
拿着陆遥《惊心动魄的一幕》的稿子,林向东大脑急转,想着解决办法。
这部小说不像他的爱情小说,当下的环境不允许,今年肯定是别指望发表了。
但是如果运作一番的话,在改革开放以后的明年,或许有可能提前发表。
不管如何运作,都会牵扯到两个问题:
在哪个杂志发表?
又找谁来一排众议,力挺陆遥?
前世,陆遥的这部小说就是在《当代》杂志发表的,其主编孟兆阳更是被陆遥称作“中国当代的涅克拉索夫”,文学路上的领路人。
想到这里,林向东觉得或许事情可能并没有自己想象中的那么复杂。
或许只是让主编孟兆阳提前看到陆遥的这本小说就可以了。
“汪编辑,这本稿子过了吗?”
“没过,这本稿子写的不错,就是太敢写,内容思想有问题,过两天我就准备给他退回去。”
“这样啊!”
果然不出他所料,这篇稿子都没有到主编的办公桌上,在下面的编辑遴选时就被拒了。
这也和汪明杰本身的职位有关,他只是下面的一个普通编辑,如果这样思想明显有问题的稿子都过稿了,就证明他这个编辑当的不合格。
但是主编就不一样了,又加上这里是京城,《当代》杂志又隶属于人民文学出版社,他了解整治变化及走向,如果再加上本身有魄力的话,还是敢冒一冒这个险的。
就在林向东想着该如何把稿子让孟兆阳主编看到时,机会就来了。
“小林,你来我办公室一下。”
“好嘞!”
站起身来的时候,林向东就顺手将陆遥的稿子塞进了裤兜里。
让林向东没有想到的是,汪明杰也跟着他一起走进了主编办公室。
两人坐在办公桌前招待客人的椅子上,孟兆阳就开口了。
“小林,你的这篇稿子我看了,写的是以伤痕文学为背景,描写纯美爱情的小说,稿子质量没问题,我也可以给你千字7块钱的顶格稿费,但是唯一的顾虑是你后续的情节能不能写好。”
“所以我这边有两个建议,一是等你写完后续的稿子,咱们再谈稿费和发表版面位置的事;二是你亲口把后续的故事情节口述出来,由我来判断给你多少稿费和发表版面位置。”
“我选第二种,我这个小说预计会写二十多万字,再加上之后的一个月我会参加作协的青年作家班,所以短时间之内恐怕写不完。”
迫切需要钱的事林向东没有再说,毕竟他要稿费的事就在那里摆着。
“你还参加了作协办的作家班?怪不得。”
从一开始被曹老推荐的新人作者,到《儿童文学》的版头作品,再到参加了作协办的作家班,让孟兆阳对林向东了解的更全面起来。
同时,也对后续稿子的质量,更有信心起来。
之后,林向东就花了小半个小时,将老三和静秋故事的后续简单说了出来。
听到老三和静秋在医院的床上赤裸相见,却什么都没做时,感叹老三的伟大。
最后,当听到老三得了白血病,被埋在开红色花的山楂树后,两人久久都没有说话。
“千字7块钱的顶格稿费+这一期杂志的版头。”
沉默后的主编孟兆阳第一句话便是他的决定,从此也看出了其人的破例。
这并不是他一拍脑门后的决定,其实在看完林向东投的稿子后,他心中就隐隐有了决定。
只是,林向东后面讲述的纯粹的凄美爱情故事,推了他一把而已。
身为人民文学出版社旗下的杂志,想要和《人民文学》一较长短,就得另辟蹊径。
这是孟兆阳身为杂志社主编,为刚刚复刊没多久的《当代》杂志,找的出路。
《人民文学》因为权威性强,所以对发表小说的风格有限制,但是《当代》则不然,只要是反应社会现实,沉稳厚重的文学,都可以发表。
而以伤痕文学为背景底色,以纯粹爱情为主的老三和静秋的故事,正好符合他这个要求。
他甚至都可以想象到杂志发售后,在这个伤痕文学大行其道的当下,被他用纯粹凄美的爱情故事撕裂了一角后,文学界口诛笔伐的热闹场面。
这个爱情故事连他们这样的老编辑都能被感动,又何况是普通人。
文学界口诛笔伐不害怕,只要是广大人民群众喜欢就行。
“孟主编,我这稿费什么时候过来领取?你们这一期和下一期的杂志,又什么时候发售?”
“作协青年作家班距离这里倒是不远,你过两天找个时间来取稿费就成。”
“这一期杂志会在半个月之内发售,下一期杂志如果你能写完后续四五万字的情况下,和这一期不会超过两个月。”
“当然,我们杂志发售是杂志发售,你小说要是提前写完了,我们也会提前给你稿费。”
孟兆阳知道林向东在意稿费,所以就特意嘱咐道。
“可以,我还有个小问题,那就是除了你们俩之外,不要对外暴露我就是作家‘愤怒的小鸟’的身份。”
这次赚的钱是用来充实他小金库的,所以不能让单位和家里人知道他这个作家的身份。
至于师父曹家宝,在林向东想来,就算是媳妇赵晓婉和其见了面,如果没有专门问起来,也不会说他往《当代》杂志投稿的事。
为了防范于未然,最好是从杂志社的源头上掐断。
林向东为了自己的小金库,可谓是煞费苦心。
“没问题。”
“没问题。”
孟兆阳和汪明杰对视了一眼,虽然不明白林向东为什么不想要杂志发售以后成为知名作家的淑荣,但还是答应下来。
紧接着便想到,林向东还在《儿童文学》上用另一个笔名发表过作品,便多多少少的明白了一些。
同样都是作家身份,即便《当代》版头作家比《儿童文学》版头作家在文学界的地位更高,但人家好像只是为了赚一笔外快,不需要这份重复的作家身份。
同时,这也是他们所希望的。
只有将林向东是作家“愤怒的小鸟”的身份保密,别的杂志想要抢人都不能,就更不用担心会流向《人民文学》了。
一想到等刊载老三和静秋故事后的《当代》杂志销量大增,就可能因此而摆脱被《人民文学》杂志压迫的命运,孟兆阳脸上的笑意想止都止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