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4章 路程
夏花跟婆婆还是说得来,婆媳关系还算好。夏花常常在她婆婆面前诉苦。春香人本来老实,她也是怪儿子不争气,这样下去如何维持一个家庭啊!
但是,春香对夏花说:“夏花,建秋可能又犯了!”
“犯什么?”夏花不解。
“他可能是有点神经病,跟我那个二哥的儿子黄维西一样。”
“是说二舅的那个大表弟神经病?”
“我怀疑建秋也跟我侄儿一样,犯有精神病和抑郁症。”春香顿了顿又说:
“我侄儿常常闷在房间十天半个月不出来。可是有几天人不见了,不知跑到哪里去。
“突然,派出所打电话来说,你儿子偷东西,自己却主动跑来自首。快来做保,把人领回去,以后看好他。
“回来仍是闷在家,可是没过多久又偷偷溜出去偷东西,也照样去派出所自首。”
夏花听了大笑:“为什么老是自已去自首啊?”
“说是在家太难受了。到监狱可以释放心情,解开疙瘩。”春香苦笑了一下。
夏花问:“他有什么疙瘩啊?”
春香想了想回答:“应该是挣不到钱,才苦恼。”
春香又回忆起来说:“那次去江城卖假手机,被公安局抓了。放回来时他说:‘我被罚一千元,卖手机的本钱也没了。我已经到古田卖手机了,为什么江城会知道,一定是被一起的朋友给供出来的!那可是好几年的好朋友啊!为什么他也会出卖我?!’
“我侄儿又说:‘朋友为了逃避罪责,也能出卖朋友,真想不通。想想我为了挣钱,低三下四,七骗八骗,东藏西躲,那么难,做人难。听说在
监狱里不用干活,吃了睡,睡了吃。岂不更好,所以......’
“有一次,还闷在家里玩火,差点把房子烧了。”
夏花说:“那带他去看医生了吗?”
春香听了摇摇头说:“做了几次心里测试,和神经病诊疗,医生就是诊断他有精神病和抑郁症。”
春香又说:“我二嫂陈玉香长期犯精神病,也可能是传给大儿子了。”
“神经病会遗传?”夏花觉得很不可思议,睁大了眼睛说道:
“那二舅母和大表弟有精神病,也会传染吗?”
春香回忆说:“医生说过,主要是性格软弱和思想固执,才会出现相似的毛病。按我的理解,就像是传染了。”
“那建秋也被表弟传染了吗?”夏花问完,也叹了叹气,再没说什么。
春香不敢再说下去,毕竟只是怀疑自己小儿子有毛病,随便去肯定他有神经病,不就更促成夏花离婚的决心了吗?
对啊,春香想,我说错话了!居然说自己的小儿子有神经病,媳妇夏花会怎么想?这不没事找话,害了他们的婚姻?嗨!我真笨!
至此,这夏花总是不在家,那建秋也长时间躲在屋子里不出来。
有一天,已经是半夜了,隔壁的邻居突然发现:紧邻建秋家二楼墻外的临时搭盖的铁棚顶上,有一个黑影。
仔细一看:正是建秋!
他为啥半夜爬到自家的二楼窗户外,爬到无依无靠、十分危险的棚顶干什么?
又过了一个月,夏花回来了,她要带走孩子。可建秋自然不肯,夏花却突然向建秋提出,明天要他一同去民政局办理离婚证。
建秋听了,瞪大眼睛说:“我爱你,也更爱女儿。你为什么看不起我,对我一点感情没有?你为什么非要跟我离婚?难道没有别的出路吗?”
夏花静静地说:“你S活不改,还能有什么出路?我看这家是没法维持下去了!”
“我向你保证,我想好了办法,一定会挣大钱!但是要给我时间啊!”
“你保证多少次,还写了几次保证书,但总是这样想入非非。明天去办离婚,孩子你也带不了,还是我带。”夏花又大声喊道:
“你就是个癞子!就是个好吃懒做的痞子!神经有毛病!我这辈子真是嫁错人!”
“不要离婚!我向你保证!如果我食言,就像我的这只手指......”建秋不知道何时找到一把菜刀,突然举起,要往自己的手上砍下去!
“你不要吓我!你敢吗?!”夏花喊着。
“当”的一声桌板震了一下,只见建秋的中指的一节弹了出来!鲜X贱到了自己身上,也贱到夏花的脸上!
夏花向法院提出第二次离婚,建秋还是不肯离婚,法院第二次驳回。
春香对夏花说:“建秋从金乡回国后,就时常出现怪怪的脾气,不是常常不说话,就是突然不见人影,要不然半夜不睡,到处乱跑。”
“妈,你能告诉我,他出国出了啥事?”
五年前,建秋碰到林威,林威告诉建秋,在沙江的陈孝空说,只要预交了八万元,他就可以到米国打工,挣很多的钱。因为在米国每天的最低打工工资都有一百英镑,就是说每月只要干二十天,其他十天还可以去玩。这样至少两千英镑,就是每月快挣到两万人民币啊!这在中国要干一年呢。
林威又告诉建秋,到了米国再给十二万,然后就可以帮助找到工作和住处。
这是多么诱人的计划,建秋自己有一万五,春香丈夫李木升向朋友借了四万五,春香也帮儿子向娘家兄弟借了两万,就交给了林威。
其实那林威是在本地,而他的上级在欧洲,也是中国人。
联系人告诉建秋,先以旅游的签证飞到欧洲,然后钻进货车渡海到米国。
建秋终于踏上了去米国的路程。
李木升正在老人活动室打牌,他刚压了五十元钱,这下手气不错,赢了五百元。正要继续战斗,突然春香在门外大声喊:木升!儿子电话!
木升一听,更是得意:“今天运气太好了!一来,手气好,赢钱了!二来,一定是儿子到米国了!”
他手里抓着一叠钱,眼盯着桌子上,头也不回地对冲进来的春香,高兴地说:“你跟儿子讲,好好挣钱,多省点,寄钱回来还债。”
“不是啊!出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