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50章 血战通许县
“噗嗤——”
一声长枪刺穿身体的闷响传出,第二道壕沟下……竟然有人!
冷哼一声,李济民的脸上泛起一丝微笑。
真正的战斗才刚刚开始。
我在降兵进城时都不愿暴露的底牌,从火器时代诞生后一直延续到现代从未被淘汰的建议工事——堑壕!
火器时代攻克棱堡的神器,拿破仑时代常见的基本工事,一战时期残酷的绞肉机,二战时期步兵常识,冷战时期让志愿军打赢美军的宝贝!
堑壕中,早已恭候多时的起义军士兵举起手中武器向前刺出。
经过长期修缮的堑壕,士兵们甚至不需要探出身子,只要站在堑壕中就能只把双眼以上的位置露出地面。
不断重复着刺出和收回长枪的动作,起义军士兵把官兵打了个措手不及。
“艹,这壕沟下面有人!”
“啊——救命,小心壕沟……”
惨叫声不绝于耳,冲在最前面的官兵尽皆惨死,后方不清楚发生了什么的官兵还在推搡前面的人主动撞上去。
损失持续增大,官兵丝毫无法越过第二道壕沟。
这一幕,也被后面观战的温俊发看在眼里。
没有丝毫惊讶,是的,无论李济民做出什么惊艳的事情也都无法让温俊发惊讶了。
温俊发不记得这种麻木的感觉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但现在他丝毫不对李济民做的任何事感到意外。
仿佛,名叫李济民的家伙拥有神魔保佑,无论温俊发出动多么强悍的兵马都无法将其剿灭。
抽出被鲜血染得通红的长枪,起义军士兵平淡地将其再次伸出。
连续重复这种单调乏味的动作,没有一个人感到麻木。
眼前一个个倒下的尸体便是枯燥的工作中持续不断的调节剂。
狰狞恐怖的表情在长枪刺出的瞬间彻底定格,有些甚至来不及发出一声惨叫。
无视了溅落在眼前泥土上的鲜血,忽略了可以被耳朵听到的心跳,起义军士兵持续收割着官兵的生命。
人海浪潮如同撞击在海岸沙土组成的简易障碍上,前进的速度顿时放慢。
新一轮的滔天巨浪还在酝酿当中,部分运气好的官兵竟然能前进些许。
抓住长枪刺出来不及收回的空挡,后排官兵都可以向前前进些许。
随后被第三道堑壕中的起义军士兵伸出长矛刺穿。
和长枪大方阵一样,李济民在第二道堑壕中也安排了手握更长长枪的起义军士兵。
换言之,官兵从第一道堑壕向第二道堑壕推进时,面对的是两排堑壕突刺出的恐怖威力。
城墙上,弓弩火器对准了拒马带到第一道堑壕之间的位置不断射击,倾泻而下的火力持续收割着前来的官兵们的生命。
来多少杀多少,李济民确信在双方装备差不多的情况下,堑壕中的起义军士兵失败的唯一方法便是体力耗尽累死。
事实也确实如此,尽管官兵们在不断地前进,却始终没有人能翻入堑壕中。
在距离堑壕还有不到一半的路程时,长枪便已经刺出将官兵干掉。
就这样,官兵与堑壕的距离时时刻刻都在变化。
每过一个时辰,猫耳洞中便会窜出一批新的起义军士兵挥舞长枪,原本的那一批人则退回到猫耳洞中休息以确保两队人的体力不会被快速消耗。
猫耳洞中医疗班的野战医院、士兵的宿舍餐厅等等一应俱全,士兵们在里面一边休息还能一边商讨战斗技巧……
几米远的距离上,尸体竟然堆成了一个矮墙,遮住了起义军士兵的视线。
越过矮墙,一些自作聪明的官兵试图跳过去到第二道堑壕后方。
可他们刚刚跳过去,起义军士兵就从第二道堑壕狠狠地撅了他一顿。
菊部重伤的感觉可不太妙,见到此等惨状的其余官兵可不敢再继续前进。
铁锈一般的血腥味弥漫在战场上,官兵和起义军士兵早已习惯得闻不到。
血水汇成小溪,汩汩流出,沿着堑壕缓缓落下,起义军士兵脚下渐渐潮湿。
狭窄的堑壕,成为了阻挡官兵前进的天险。
不是没有官兵试图跳入堑壕与起义军士兵决战,但是在狭窄的环境中,早有准备的起义军士兵一刀就能解决这些抖机灵的家伙。
时间一时一刻地过去,第一二道堑壕之间的尸体越来越多,甚至第二道堑壕之中,本身也堆积起大量的尸体。
直到此时,温俊发才隐隐感到有些不妙。
两万人,温俊发总共已经损失了两万人!
一共二十万大军,但是军中并非所有人都是战斗人员。
炊事兵、随军商贩、马夫铁匠和工人甚至军鸡也都算在其中,将近四分之一的人皆是这一类。
除去这部分人和参谋祭司等文职人员,真正的士兵只有一半到三分之二。
将近五分之一的损失,却连城墙都没有摸到。
“嘁……”
暗自咬牙,温俊发抬头继续去看通许县的城墙。
还好,经过连日不断的炮击,城墙上已经出现了不少缺口。
尽管这种炮击得不偿失,但在当下或许是唯一聊以安慰的事情。
“全军进攻,冲入县城!”
一摆手,传令兵把消息传了下去,所有士兵们不顾前方的情况如何,疯狂地冲向了前方。
自温俊发下令攻城,已有五个时辰。
最前面的一批士兵早已死伤殆尽,尽管起义军士兵也有不小的损失,但比起官兵还是可以忽略不计。
站在城头上,李济民看着城下数万人组成的黑压压一片人潮发呆。
尽管此时起义军占尽优势,但并非零战损。
然而,兵微将寡的起义军根本经受不起丝毫的损失。
官兵还远远没有突破第二层堑壕,可居高临下看去,也快了。
如此庞大数量的官兵,即便是真的人海战术,也绝对可以把堑壕硬生生地填平。
似乎要准备跑路了。
城墙下,激战还在持续。
起义军士兵的嗓子已经沙哑,无人喊杀的战场有些诡异的宁静。
直到夕阳即将没入地平线,官兵才鸣金收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