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军魂永驻
——记优秀退役军人王明军
刘和根
驱车由旌江干道往返广汉、德阳,路边一座美丽的村庄总会吸引人们的目光,那便是声名远播的白鹤上岭。一条条平坦的村道,一排排联体的别墅,一丛丛翠绿的树木,辅以宽阔的广场、完善的设施、浓郁的文化气息、和睦的乡邻氛围、村民幸福的笑靥,一幅川西当代新农村的绝美画卷立体生动地铺展在世人眼前。这就是广汉市金鱼镇上岺村(原白鹤村),川西平原一道靓丽的乡村风景。
王明军,一名生长于白鹤村的青年,有过军旅生涯的锻炼、星级宾馆工作的历练、自主创业的磨炼,怀揣梦想回到家乡,成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以下简称“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他将个人的梦想与全村百姓的幸福梦想融为一体,紧紧把握新农村建设的契机,思路清晰,作风扎实,办事公道,敢于担当,甘于奉献,为白鹤上岭的建设付出了无数心血。当白鹤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时候,王明军也登上了“出彩村官”的绚丽舞台……
王明军18岁光荣入伍,通过部队的教育培养,从一名农村青年成长为一名高素质军人。他多次被评为优秀士兵,并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1995年12月,王明军载誉退役归乡。虽然王明军退役了,可他的一言一行处处体现出军人的作风。退役后,他发扬军人不怕苦、不怕累、工作积极主动、完成任务坚决等优良作风,先后在西园宾馆保卫部、营销部等多个部门工作,均赢得了领导的好评和同事的赞誉。

王明军军旅风采(由广汉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提供)
2008年,“5·12”汶川大地震发生后,王明军的家乡白鹤村也遭受了较为严重的损失。为了家乡的灾后重建,他主动放弃了城里的优厚待遇,回到了满目疮痍的白鹤村。在白鹤村,他先后担任村民小组组长、村党支部副书记、村主任、村党支部书记。由于工作成绩突出,历年来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村干部、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支部书记,2015年被评为广汉市“出彩村官”。以他为支部书记的白鹤村党支部连续多年被上级评为先进党支部。
王明军自担任村干部以后,就将全部身心投入到白鹤村的规划、建设和发展中,尤其是担任村党支部书记后,对白鹤村的整体建设做了全面的布局、周密的安排,并进行了大胆的运作、稳步的推进。
推进新农村建设,方显军人意志
为推进新村聚居建设,白鹤村结合土地增减挂钩政策,通过努力,争取到了新农村综合体建设项目。这原本是为老百姓办的一件大好事,谁知在推进过程中却遇到了极大阻力。部分村民还守着传统观念,对新农村建设及诸多涉及切身利益的问题提出了质疑。按上级要求一个新村聚居点至少要达到50户以上,村干部做了大量动员工作,全村报名的村民仅有二十几户,项目无法实施,推进工作举步维艰。
但困难压不倒英雄汉,浑身充满军人特质的王明军,决心以超强的执行力坚决完成任务。他反复到相关部门学习,进一步弄懂新村聚居建设的具体实施方案、村民补偿标准、总评费用(包括道路、管网、绿化、水电气到户均由国家承担)、村民需承担的费用(旧房补贴的差额部分),等等。他吃透政策后,便针对问题,结合政策,不厌其烦地入户走访,反复讲解,直到大家理解为止。
王明军几乎走遍了白鹤村的每一个院落,同样的话每天反复说几十遍,让群众明白政府的政策,清楚美好的愿景,并切实地为群众解决了许多具体困难。终于,报名的村民开始陆续增加,最后达到了200多户。
村民的思想工作做通了,并不意味着一切就大功告成了,还有许多困难摆在面前。如规划选址,就是其一。白鹤村是个合并村,由原来的白鹤村和龙马村组成。新村建设需要规划选址,可原白鹤村的村民不愿去原龙马村,原龙马村的村民也不愿去原白鹤村。在上级的支持下,白鹤村最后决定建设白鹤上岭及龙马映像两个新村聚居点,大家表示满意。
规划选址的问题解决了,下一步还需要调整土地。村民来自各个村民小组,建房土地需由村民提供(原宅基地复耕)。为了节约租地费用,王明军思前想后,决定采取“撵田”的方式,把各小组的建房用地“撵”到新村聚居点所在小组,在得到上级认可并征得村民同意后,他便每天到各个村民小组了解组之间、村民之间的土地情况,制定协调方案。
“撵田”过程中又涉及一些没有参与新村建设的村民的土地,出现了调不动、“撵”不走的局面。王明军便不分昼夜到村民家中做工作,讲利弊,争取到了各方面的支持。虽然有了大家的支持,但实际操作起来也是困难重重,最远的土地要从一个组跨几个组才能“撵”到新村建设点。
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他的不懈努力,终于将用地集中到了一处……2012—2013年,白鹤上岭和龙马映像相继建成,234户村民顺利入住。
2013年,白鹤上岭被评为省级新农村建设示范点,白鹤村先后被评为省级法治新村、卫生新村、新农村建设试点新村、“四好村”。白鹤上岭的建设和管理模式得到了四川省委主要领导的充分肯定和表扬,省领导多次到白鹤上岭调研、指导。德阳市、广汉市等各级领导及周边乡镇群众也经常到白鹤上岭、龙马映像指导、参观。《四川日报》、四川电视台、《德阳日报》、德阳电视台、广汉电视台、“微新广汉”等多家新闻媒体平台对白鹤村的新村建设做了多次报道。昔日的偏僻小村,成了引人注目的网红村。

工作中的王明军(摄影:陈华良)
2020年,白鹤村和菱角村合并为上岺村,王明军被任命为村党支部书记。同年,上岺村被评为四川省文明村镇。
与此同时,王明军还带领大家把置换出来的老宅基地改造成了良田,有效扩大了耕地面积。在扩大耕地面积方面,王明军还结合殡葬政策,推行生态陵园。
作为新村规划的组成部分,王明军采取了“两手抓”的办法:为村民推进新村建设,为逝去的人新建生态陵园。但是,要改变自古以来的观念、改变乱葬坟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王明军以军人的勇气,知难而上,大胆推进,首先与村民交心谈心,了解他们的想法,给他们宣传政策,讲明道理,让他们知道好处,并针对具体问题对症下药,解决他们的实际问题。
为了赶进度,王明军经常熬更守夜,废寝忘食。最终,他把村里的梁家乱葬坟区域打造成了生态陵园,既美化了村貌,又节约了土地。
提高村民幸福指数,诠释军人初心
土地是解决农民温饱的基础,温饱是发展经济的基础,但解决温饱不是最终目的,还要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增强幸福感。这就要在有限的土地上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但该如何做呢?身为当家人的王明军全面分析了村里的现状,力求从本地资源和现有条件上找优势、选路子、挖潜力,发展三产经济,运用现代农业模式,正确引导群众致富。
为了适应现代化农业发展,推行规模化种植,建立育秧、植保、收储、风干、晾晒为一体的种植管理模式,他不遗余力地鼓励、培养种植大户。同时,王明军还指导他们因地制宜,在不适合种植常规粮食作物的田块里成功种植了很多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达200余亩,使那些之前收成不佳的土地也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工作中的王明军(摄影:陈华良)
此外,王明军还在2014年9月成立了广汉市农益粮食种植专业合作社,建立了4户家庭农场。目前,全村流转土地2300余亩。土地流转了,劳动力节约了,脱身出来的村民通过经商、打工等途径,大大增加了自家的家庭收入。
村民的腰包鼓了,生活环境好了,王明军开始思考如何丰富村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推动精神文明建设。为此,他与村两委班子成员多方商议,于2015年初成立了快板宣传队,建立了多支舞蹈队,每年开展两次村级文艺会演,并鼓励大家通过村阅览室,开展群众性的读书活动和知识竞赛活动。
村民们的业余时间大多数用在排练节目和学习知识上了,少了许多家长里短。现在群众之间、党群之间、干群之间闲话少了,情谊重了,邻里关系增强了,工作开展轻松多了。
为了让村里的老年人老有所乐,村里还建起了老人日间照料中心。在那里,老人们除了享受日间照料,还可以利用娱乐器材进行娱乐。
为鼓励青少年努力学习,王明军又出新招,实行了表彰优秀学生、关爱留守儿童的举措。从2016年起,每年学生领取录取通知书后,村里就对优秀学生进行表彰,并以表彰会为舞台,让孩子们展示自己的才艺。通过这些活动,引导孩子们积极向上,健康成长,快乐生活;家长、村组干部与孩子们互动,让孩子们感到生活在白鹤村这个大家庭里十分温暖幸福。这样的举措不仅让学生高兴,也让家长满意。
文化生活丰富了,夜间出行也多起来了,王明军又开始考虑村民的安全问题。为此,他对市场做了反复的调查论证后,提出了全村区域内安装简易路灯和监控设备的“光亮工程”+“平安工程”的规划。村两委讨论形成决议后,多方筹资,共同努力,全村所有院落需安装的308盏路灯,于2017年12月顺利完成。在广汉市公安局的大力支持下,2018年10月,全村安装了68个监控探头。
路灯亮了,监控有了,村民夜间出行方便了,外出打工放心了。“光亮工程”照亮了道路,装点了乡村美景;“平安工程”震慑了罪犯,消除了邻里误会。2019年夏天,公安机关借助村里的监控,成功抓获了一名入室盗窃嫌疑人,还了邻居的清白。
冲在前沿阵地,彰显军人勇气
2018年7月11日,广汉遭受百年难遇的特大暴雨的袭击,王明军十分担心涨水对群众的生命财产造成威胁,早上天没亮就到全村各处巡查,发现多处内涝,立刻组织村两委干部及群众进行抢险。
他身先士卒,冲锋在前。雨水、汗水湿透衣服,他仍然带领干部、群众战斗在第一线,累了,伸伸腰继续干;乏了,喘喘粗气接着干;渴了,舔舔嘴唇努力干;饿了,吃块泡面加油干。由于组织得力,抢险及时,王明军一行人把洪涝灾害给群众造成的损失降到了最低。
一位村民告诉笔者:“不只是这次,每次大风大雨来临,以王明军为首的村干部,都会出现在村民的院子里,出现在群众的房前屋后,出现在建档立卡贫困户家中,出现在河堤边、沟渠旁……总之,哪里有问题,哪里有危险,他们就会出现在哪里。看到他们战斗在第一线,尽管雨水冲进家中,我们也一点不惧怕。因为,有他们,有党和政府做我们的坚强后盾。”
2020年1月24日,农历己亥年除夕,新冠肺炎疫情在湖北发生,王明军一接到严防死守的通知,就立即放下饭碗,到村上有条不紊地布置防疫工作,然后又马不停蹄,首先排查本村的返乡人员。
王明军和村两委成员分头开展“敲门行动”,挨家挨户宣讲,挨家挨户摸排,对湖北等高风险地区返乡人员情况进行了详细的了解,对在家人员的登记做到了“村不漏户,户不漏人”。
除夕夜,王明军不仅没有过好年,也没看成春晚,直到庚子年的钟声敲响,他才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家中。
经过排查,村里有4户湖北返乡人员。他们当中有没有潜伏的感染者,谁也不能确定。在后来的日子里,王明军几乎每天都要冒着被感染的危险去接触他们,给他们讲解最新的防疫政策,还给他们送去生活必需品,关心他们的身体状况。几位湖北返乡人员非常感动:“你们还把物资亲自送上门来。谢谢,谢谢!你们辛苦了。”经过王明军的耐心宣传和温馨探访,所有返乡人员都自觉严格地按政府要求居家隔离,毫无怨言。
大年初一,王明军一早又要出门,家人有些埋怨,他对家人说:“(新冠肺炎)疫情当前,我不上谁上?”他觉得,作为军人出身的村支书,必须冲在防疫第一线。他带领干部和党员,开始对群众进行宣传:大小喇叭喊起来,横幅拉起来,宣传画贴起来。
王明军不仅带头张贴、散发宣传资料,还天天开车载着移动播放器,用通俗易懂的家乡话进行宣讲:“不串门,不扎堆,不请春酒(当地新年亲友宴饮的风俗),不聚会;不信谣,不传谣,不要乱把壳子吹(讲闲话)。戴好口罩防传染,身体健康不吃亏。”
随着疫情的发展,王明军又带领村两委成员、党员及各村民小组的志愿者在各个路口设置卡点,开展群防群控。他不仅在卡点值守,还给那些对疫情不够重视、对防控措施有抵触情绪者做思想工作;不仅掌握本村防控工作的整体布局、把控进出本村关口,还亲自动手做一些如分发酒精等具体事务。大家看在眼里,都说:“王书记简直是忙得毛根(儿)不沾背了。”
如今的上苓村社会安定,邻里和睦,民风淳朴,和谐有序,人人工作勤奋,家家生活幸福,堪称典型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示范村。然而,王明军并未满足。面向万物互联的5G时代,上苓村当如何发展?王明军正在思考中从容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