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书读懂外国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一节 建筑之初:从玛斯塔巴到金字塔

无论在世界哪个地方,最先建造的建筑都是住宅,有了栖身之处才能创造建筑艺术。古埃及最初的住宅主要分为两种。尼罗河下游三角洲是湿润的平原,黏土与纸莎草较多。于是,下埃及的住宅就以小树干搭建框架,以芦苇编墙,两面抹泥,屋顶是平的,用芦苇、纸莎草束铺设而成。位于尼罗河中游峡谷地带的上埃及住宅多以卵石为墙基,用土坯砌墙,圆木排成平屋顶,上面再铺一层泥。这两种原始形态的房屋并没有什么奇特之处,设计非常简单,构成了古埃及人生活的场所。然而,生活的场所并不是古埃及人最重视的东西,他们更加在乎死后的住所。

古埃及人相信灵魂不灭,在他们看来,生活不过是一个人生命中的一小段过程。人死之后,生命并没有消失,只要身体还在,人终有一天会复活并得到永生。正因为如此,古埃及人非常重视保存亡者的身体,他们费尽心思想要为灵魂提供一个绝妙的皈依之所。因此,古埃及人非常重视陵墓的建造,特别是法老和贵族们,总是不惜人力、物力把陵墓建得非常考究。在最初的沙坑墓穴之后,古埃及人产生了建造地上墓穴建筑的想法,就像我国古人在陵墓前立碑一样,古埃及人希望可以用地上的建筑来表示对于亡者的纪念。由于他们并不知道死后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只能够通过现实中的衣食起居来推测死后的生活,于是模仿住宅形式的玛斯塔巴梯形墓就出现了。

“玛斯塔巴”源于阿拉伯语,意思是“板凳”,玛斯塔巴的外形也的确像板凳放置在地面上。长方形的台子,墙面向内倾斜,底部面积很大,向上逐渐收小。玛斯塔巴一般高9米以上,相较于金字塔并不算高大,但是在公元前4000年已经算是比较宏伟的建筑了。玛斯塔巴大都以晒制的泥砖作为建材建造,墙面上通常会画上一些彩色的几何图案作为装饰,后期的一些王室陵墓则在外墙贴上了岩石,并且用凿刻代替彩色图画。玛斯塔巴地上部分主要用于祭祀,通过狭窄的通道到达地下之后,才是陵墓核心的墓室部分。

在金字塔出现之前,玛斯塔巴就是古埃及王室的主要陵墓形式,这种下大上小的建筑形式也是金字塔的雏形。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原始的陵墓不能再满足法老的个人崇拜,玛斯塔巴也就越建越复杂。第一王朝皇帝乃伯特卡的陵墓就在祭祀厅堂之上造了九层砖砌的台基,这个变动表明当时古埃及的统治者们已经有了将陵寝建筑向高处发展的念头。

第三王朝的时候,法老的陵墓建筑发生了一个重大改变。公元前2750年,法老昭赛尔为了表明自己作为太阳神之子死后还是另一个世界的统治者,就想要修建一个前无古人的宏大建筑来彰显自己的神性。根据设想,这个建筑不仅要包括一座与法老生前住所相当的宫殿,还要有专门用于庆典和祭祀的楼台。昭赛尔将这项工程的设计工作交给了伊姆荷太普——人类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位建筑师。

昭赛尔阶梯金字塔 埃及建造的第一个金字塔,它是后来吉萨金字塔的模板,是游客去埃及的必去景点之一

起初,伊姆荷太普并没有摆脱玛斯塔巴这个传统建筑的思维限制,他认为只需要更换一下建筑材料,用大型切割石材代替泥砖就行。但是,在建造的时候,无论怎样扩大规模,法老还是觉得不满意,认为陵墓难以凸显他的伟大。伊姆荷太普苦思冥想,突然,一个想法跳了出来,那就是将已经扩建几次的玛斯塔巴当作底座,一级一级往上延伸,建造出60米高的宏伟建筑。

经过工匠们日以继夜的工作,第一座金字塔呈现在人们面前,这就是昭赛尔金字塔。作为一个过渡阶段的产物,昭赛尔金字塔并不是纯几何样式,而是阶梯式的,由六层不等高的台阶构成,底部东西长126米,南北长106米,高约60米。除了主体建筑金字塔之外,陵墓还包括周围的祭庙和附属建筑,整个建筑群占地152066平方米。需要注意的是,这个阶段的陵墓建造中,墓室仍旧在地下,金字塔类似于墓碑,是个纪念性建筑。

除了陵墓主体上的创新,昭赛尔陵寝的祭庙、围墙以及其他附属建筑物并没有摆脱传统的束缚,虽然采用石材建造,但是仍然模仿木材和纸莎草的住宅和宫殿。其中,纸莎草作为下埃及的标志,出现在装饰祭庙墙面柱子的柱头,这种模仿纸莎草冠状顶端的柱头也成了建筑史上的第一种柱头。不过,这些柱子装饰精雕细琢,看上去纤细华丽,反而更衬托出金字塔的宏大庄重。

昭赛尔金字塔建筑群的围墙由200段错落有致的墙面构成,其中有14段墙面较大形成棱堡,上面刻着关闭的双门。但只有东面靠近南角的一处是真正的大门,其他13处都是供法老灵魂出入的“假门”。从正门进去,穿过一段狭长、黑暗的甬道,辽阔的天空和宏伟的金字塔就出现在眼前。日光下,站在通道的阴影里,你会感到那六级巨大的台阶就仿佛是通往天堂的阶梯,法老就是通过这段阶梯,到达埃及主神阿蒙太阳神的住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