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 智能网联汽车
智能网联汽车是由清华大学的李克强院士团队提出的,是智能汽车发展到新阶段的完整表达,是汽车与移动通信、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一代电子信息技术相互结合和融合创新的重要载体。
自动驾驶汽车与智能汽车定义相同,是指在汽车上安装相关装置,可以部分或完全地替代人来完成汽车的驾驶操作——比如,摄像头、雷达替代了人的眼睛和耳朵去感知环境,中央控制器替代了人的大脑去进行思考决策,线控执行装置代替人的手和脚去控制加减速和转弯,从而实现各种级别的汽车自动驾驶。
顾名思义,车联网就是在汽车行驶的过程中实现车和车的联网、车和基础设施的联网、车和云平台的联网、车和其他移动端的联网,再加上车内部的通信网,最终形成一张层层嵌套、环环相扣的动态移动通信系统网。某种意义上,智能网联汽车就是自动驾驶汽车(智能汽车)发展的新阶段,也是车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
智能网联汽车是一种跨技术、跨产业领域的新兴汽车体系,从不同角度、不同背景出发,对它的理解是有差异的。各国对于智能网联汽车的定义不同,叫法也不尽相同,但终极目标是一样的,即可实现上路安全行驶的无人驾驶汽车。智能网联汽车更侧重于解决安全、节能、环保等制约产业发展的核心问题,车辆本身具备自主的环境感知能力,这一体系的聚焦点是在车上,发展重点是提高汽车的安全性。
国家《智能网联汽车团体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中提出“3+N”智能网联汽车相关标准研究框架,推动建立多场景标准,开展多维度应用示范。功能型无人车是“N类创新应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可自主执行物流、运输、配送、巡逻、零售、清扫、接驳、救援、侦察等各类功能型任务的无人车,是未来智能交通与智慧城市建设的核心要素,是下一代智能地面运载工具演变的基础,对我国智能汽车产业的增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书介绍的SLAM相关技术在低速功能型无人车中被广泛应用,特别是需要在无交通规则的封闭道路场景中行驶或操作的无人车。
注意:
本书中提到的地图包括三维地图和二维地图,如无特别说明,一般是指点云地图,而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地图,下文不再对此进行额外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