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1章 虚拟实验室,大飞机
于洋和王馨出去溜达了半个月,积压了不少工作,虽然他们两个外出的时候也会通过公司内网处理一些业务,但还是有些工作需要当面处理。
还好现在“白泽”越来越聪明了,让于洋处理起公司的工作越发轻松,研发方面也正式由“伏羲”接管。
现在人工智能“伏羲”有两个主程序,一个在“贪狼星-2014”传统型超算中运行,一个在“大衍-III”型光量子计算机中运行。
两者相辅相成,人工智能“伏羲”+量子计算机“大衍”的计算速度是人工智能“白泽”+E级超算“贪狼星”的一亿倍以上。
按照科研人员的计算,设计研发中的“大衍-Ⅳ”型量子计算机,计算速度将会再提升亿倍。
现在混沌研究院软件部门、人工智能部门加上各研发部门正在联合开发一款名为虚拟实验室的软件。
这款虚拟实验室软件可以在传统型超算和量子计算机中运行,是利用超算和量子计算机的超级算力,模拟物理、化学、生物实验。
其实这类软件也不是新鲜玩意,只不过它们模拟的是数据,现在要研发的这个是模拟现实世界。
超算和量子计算机不仅仅只再是计算数学问题,而是利用算力生成一个几乎和现实环境一样的实验室。
也可以说是虚拟世界,只是以目前的技术来说还做不到100%模拟。
系统开发初期,各个研发部门除了将自己以往所有的实验数据、过程等等,全部数据录入到虚拟实验室的数据库中,还搜集了全世界公开的所有实验数据。
总体设想就是通过“虚拟实验室”模拟现实环境的实验过程,来验证问题,减少现实世界实验的成本。
虽然不能完全替代现实世界中的实验,但也可以少走很多弯路,节省很多时间和成本。
理论上,完整版的“虚拟实验室”,只要计算机的算力够大,基础数据够完善,模拟宇宙大爆炸到宇宙的成长过程都不成问题。
当然只是理论上,真的能做到100%模拟宇宙大爆炸就相当于创造世界了。
虽然不能真的完全模拟宇宙大爆炸,但是想模拟蓝星气象完全不成问题。
研发人员已经利用初版的“虚拟实验室”成功模拟(预测)了长安地区十天时间的天气情况,模拟(预测)准确率达99%。
不过这也是投放了大量探测器,采集了大量数据,再结合历年的数据,才能模拟出来的。
得到的结果就像西游记里玉帝让龙王下雨一样,几时下雨,雨量大小,像是提前预定好的一样。
不过这只是模拟长安城一地的天气情况,如果要模拟全夏国或者全世界,那需要的数据将是海量的。
以目前的算力来说暂时是无法实现的,而且需要投入的成本更多,性价比不高,不划算。
现在“虚拟实验室”程序还只能算是初级版本,远远没有达到设计预期,但是已经开始在研究院各研发部门测试使用。
即使是不完整版的软件,用来虚拟试验的时候,已经能为混沌研究院的研发工作节省40%的时间和30%的研发经费。
混沌研究院所有的研发部门和研究员使用过“虚拟实验室”之后都是爱不释手。
无他,实在是太方便了,还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错误,用过的研究员都期待完整版系统早一点研发出来。
“虚拟实验室”完整版一旦真正投入使用,将成为混沌研究院杀手锏式的存在。
会让混沌研究院的研发能力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一元科技集团的实力也将有一个跨越式的发展。(多上点高科技或者黑科技吧,不能总在低科混,感觉不尽兴~)
现在混沌研究院正在研究的高端项目,量子计算机、量子通信、人工智能、仿生机器人、智能机器人、3D打印机、高端光刻机、半导体、多功能工业母机、火箭发动机、航空发动机、太空发动机(霍尔推进器)、航天飞机、超级合金、复合材料、超导材料、超级电池、高转化率太阳能发电、植物快速生长与环境适应、生物分解等技术都可以使用“虚拟实验室”加速研发进度。
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科学试验有着诸多的不确定性,现在的技术能实现的“虚拟实验室”也不是绝对可靠的,只能作为辅助工具使用。
还是需要海量的现实试验实例和大数据来喂养、效验、校正。
虽然天气预报成功了,但也只是一种实验,并不能代表所有的实验。
“虚拟实验室”只是底层代码一项,混沌研究院内部就有一万多名程序员参与编写,“伏羲”负责校对。
还把一些系统外围非核心代码,外包给了全夏国三十多家的软件开发公司,至于海外的公司暂时不参与外包代码编写,于洋也怕泄露。
还有全国和一元科技集团有合作协议的高校,近百家有计算机软件专业的学生老师也都参与底层代码的编写。
直接和间接参与进来的差不多有十万程序员,这个项目光是这些外围代码,混沌研究院就付出了近百亿元夏币的代价。
至于数据和实例方面,除了混沌研究院自有的数据,网上公开的数据,还秘密向全夏国乃至全世界购买那些非公开的试验数据。
各种各样的,甚至连中小学生上课的理化生试验都有,为的也是用大数据来喂养,尽可能还原现实环境。
总之一句话,努力做到在虚拟世界中还原现实世界,于洋设想的“虚拟实验室”将来会有更大的发展,后话暂且不提(没错,就是虚拟世界,嘎嘎~)。
……
于洋在长安城待了两天,总部待一天,混沌研究院待一天,安排好过年放假的事情就自己一人回了三晋老家。
王馨前年就不和于洋一起了,前些天刚去过三晋,趁着过年回金陵和父母商议一下两家年后见面的事情。
自从于洋告诉王馨,他们可以先打结婚证,王馨的心情就大不一样,虽然之前于洋告诉了她一些事情,她也理解,但是也成为了她的心结。
现在好了,有了折中解决的办法,两个高智商的人,在这上面脑子差点不会拐弯,说出去笑死人。
于洋先让“祥云”7号机把王馨送回金陵,再来长安接自己回三晋。
现在快过年了,集团内部使用的其他6架“祥云”号都被高层们申请满了,于洋也不好意思占别人的飞机。
天鹏航空对外服务的三十多架私人飞机春节期间也都租出去了,至于普通客机,坐惯了私人飞机,谁还想再坐普通飞机。
“飞燕-III”型只制造了十二架就不再继续制造了,卖出去了四架,其他的就挂在了天鹏航空公司对外运营。
“祥云”号第一批制造了8架,全部自用,第二批14架,卖出去2架,12架交给天鹏航空运营,第三批又预定了8架,已经交付4架。
由于“祥云”号没有通行证,有些国家不能直接飞过去,天鹏航空服务公司又不想放弃这块业务。
于洋也不是死板的人,让天鹏航空直接斥资收购了10架外国品牌的私人飞机,当然都是二手飞机,一手的价格贵不说,等的时间还长。
说是二手,也都是七八成新的飞机,加上天鹏航空的检修和维护,和新机差不多。
随着夏国经济的飞速发展,有钱人越来越多,虽然能买得起私人飞机的仍是少数人,但市场上的私人包机业务越来越多,天鹏航空的三十多架私人飞机根本不够用。
这不,今年天鹏航空又申请了二十架“祥云”号公务飞机,普通的大客机也增购了十架,机队达到四十架的规模。
加上三十多架客运直升机,和集团自用(天鹏航空代管理)的飞机,总规模已经达到了一百架。
天鹏航空服务公司负责客运业务,航空货运业务就是“快驿通”的了,现在“快驿通”的运输机队规模达到245架。
第一批100架“小鹈鹕”运输机和40架“大鹈鹕”运输机早已完成交付,第二批又增加了100架“小鹈鹕”运输机和60架“大鹈鹕”运输机。
到今年过年前,第二批运输机已经交付了一大半,“超级鹈鹕”运输机今年也会下线,“快驿通”首先订购了30架,原来租用的货运飞机到期之后就没再续租。
螺旋桨飞机基本就到此为止了,除了已经计划再制造的两批,将不再继续投入研发,包括和军部合作的机型。
最多也就两年时间,天鹏航空和“快驿通”航运就可以用上自己的喷气式大飞机。
……
“腾云”号公务机的原型机已经开始试飞,没有意外的话今年底就能量产下线,于洋也早已下手预定了一架。
“腾云”号私人飞机比“祥云”号体型大了30%,最高飞行速度更是达到了1.25倍音速,可进行音速巡航,航程14700公里。
“腾云”号可搭乘35名乘客,不算研发费用,造价就达到了4.5亿元夏币,对外出售的话没个十亿下不来。
“腾云”号公务飞机使用3台最新研发的“WP-2014-100”型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推力达到110KN。
这种发动机也可以用在大飞机上,航空器研发部最新设计研发的一型内部代号“鸿雁”的大型喷气飞机。
这型飞机采用世界流行的宽体设计,使用了推力到达340KN的“WP-2014-300”型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外部代号“天鹏”T-2014型。
“鸿雁”大飞机一共设计了3种型号,“鸿雁-I”型是中远程宽体客运飞机,使用四台发动机,载客量在260-300人,最大航程13000公里,航速0.88倍音速。
“鸿雁-II”型是全货运式飞机,同样使用四台发动机,最大载重65吨,航程8000公里。
“鸿雁-III”型就是军用型,一元科技这边保留“鸿雁”这个内部代号,但是外形和前两种几乎不一样,军部代号为“鸿鹄”。
“鸿鹄”军用运输机使用4台“WP-2014-300”非加力型的涡轮风扇发动机,单台发动机推力300KN。
采用上单机翼的造型,机舱更宽敞,适合运输军事装备,载重80吨,航程12000公里,是一款大型战略战术运输机。
这一款飞机是和军部秘密合作研发的,于洋这边提供了八成的技术,对外都是军部的科研机构自行研发。
“鸿鹄”型运输机和军部自己研发的那款大型运输机可以搭配使用,以夏国军部的需求,目前至少需要50架以上的“鸿鹄”型运输机才能堪堪满足要求。
“鸿雁”三型飞机都已经进行到最后的模拟阶段,下半年就可以开始制造原型机进行试飞测试,最快也得到明年才能定型正式生产。
“WP-2014-300”发动机的技术已经授权给军部的工厂,等“鸿鹄”运输机完成测试之后,相关技术也将直接授权给军部。
所有的“鸿鹄”军用运输机由军部和天鹏航技术入股的马甲工厂负责制造,于洋象征性的只收了成本,算是支援国防建设。
至于为什么于洋不直接造出来卖给军部,实在是天鹏航空的产能有限,而且卖给军部又不好意思加价,还是让军部自己造吧。
为了制造“鸿雁”客机和运输机,天鹏航空又申请建造两座飞机制造工厂。
客机工厂定在了魔都和姑苏城之间的位置,货机的工厂定在了蓉城,都背靠着工业基地,一元科技集团的配套产业也都在附近,非常方便。
在航空部的牵线搭桥下,夏国飞机公司自行研发设计的客机,直接改造了一版使用“WP-2014-300”发动机的机型,按照研发进度,几乎要和“大雁-I”型同时进行试飞测试。
“鸿雁-I-II”型飞机根据内部配置不同,预计造价在6-8亿元夏币之间,核心部件100%由一元科技集团研发制造,非核心部件100%自主研发,50%自主制造。
剩下的50%非核心部件,都授权给了夏国的数十家公司厂商生产制造。
一元科技集团也可以说是于洋,一直奉行的一个原则是自己吃肉,让别人也喝点汤,利益均沾。
至于国际航空通行证,于洋现在已经不考虑这个了,漂亮国和西洲盟的打压,一直不给天鹏航空制造的飞机国际通行证。
不给就不给吧,劳资不稀罕,现在天鹏的飞机飞外国都只是友好国家签署的协议通行证。
虽然一个一个的谈下来比较麻烦,但好歹也能飞全世界七成以上的国家了。
想到这,于洋不禁腹黑道,先让你们再得意几年,等劳资飞出蓝星,到时候不要怪于某人以彼之道还施彼身了,有你们求我的时候。(是不是越来越像老银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