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穿越宝典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读不完的大书》

这一天,牛小盾正在上语文课。第七单元的主题是“大自然”。第22课《读不完的大书》。作者描绘了他家房前屋后的各种动物植物,真的是多姿多彩。作者将大自然巧妙地比喻为一本翻阅不尽的、色彩斑斓且充满奥秘的大书,为世人带来了无尽的探索与阅读的喜悦。

牛小盾心里想,真的想去作者家乡看一看呢。于是心中默默召唤书籍穿越宝典。“宝典,请带我去作者的家乡。”一片光芒闪过,牛小盾眼前的景象焕然一新。池塘波光粼粼,竹林青翠欲滴,棕榈树挺拔而立,还有那古朴典雅的老建筑,共同构成了一幅江南水乡的绝美画卷。

这时宝典的声音响起:检测到作者朱维之,1905年出生于ZJ省WZ市的一个小乡村基督徒家庭。他出生的时候正值中国战争与动荡不定的年代。7年后,也就是1912年,清朝最后一位皇帝溥仪宣布退位,中国从此结束了长达2000多年的封建君主制,孙中山先生被推举为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朱维之的童年便在这样一个历史转折时期度过。

“什么是基督徒”牛小盾不解地问。

基督徒:是指信奉基督教的人。基督教的神是上帝和耶稣。类似的有佛教徒,是信奉佛教,他们的神是如来佛祖、观世音菩萨。道教徒是信奉道教的人,他们的神是太上老君、玉皇大帝。

“我奶奶说,这都是迷信,世界上没有神。

宝典答道:我不能判断这个世界上有没有神,通过对朱维之人生信息的查阅,我发现宗教与勤劳、诚实、节俭一样,是一种信念。神是否真的存在,或许并不重要,关键在于人们能否坚守自己的信念。

“朱维之是怎么成为大作家的?”牛小盾问道。

宝典回答道:1919年,14岁的朱维之进入温州中学读书。在这里,他遇到了令他终生难忘的老师——朱自清。在温州中学,朱自清作为最年轻的教师,或许缺乏经验,上课时显得紧张,常在学生面前局促不安、脸红流汗,这让许多学生为他担忧。然而,他教学认真,以真诚之心赢得了学生的爱戴。朱维之从朱自清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并终生以之为榜样。对朱自清的授课,朱维之说:“老师教书或演讲时,声调平平,平得像无风无浪的壮阔江流,但水势深厚,滔滔不绝。”正是在朱自清的引导下,朱维之走上了文学的道路。

成年的朱维之长期在学校中教授文学,但他的一生并不顺利,老年的朱维之遭受了长达多年的迫害,但他挺过来了。

“那朱老师后来怎样了?”牛小盾好奇地问。

宝典缓缓续道:“尽管历经磨难,朱维之始终保持着他那份对文学的执着与热忱,始终坚持文学创作。他以笔为舟,遨游于内心的宇宙,将生命的坚韧与柔美,细腻地编织进每一个文字之中。许多外国名著,都是他在那段岁月中翻译的。所以他最终挺过来了,没有倒下,正如他笔下“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

写《读不完的大书》这篇文章时,朱维之已经是个年迈的老人。他在文章中追忆儿时的生活。他在大自然这本大书中,读到的可不仅仅是大自然的乐趣,还有人生的哲理和生命意义的感悟。你们的课文是经过后人修改的版本,这里检测到原文的片段“但当大风袭来时,竹林总是最先发出萧萧的喧声-----。池塘边的棕榈树坚毅地独立着,大蒲扇似的叶子显得很高洁,在秋天高爽的日子,倒映池水中,小鱼在池水的倒影中间游玩,是另一种境界。”

“牛小盾,请你说说作者在大自然这本大书中,读到了什么样的乐趣?”一个声音把牛小盾拉回了现实。原来是语文老师叫她回答问题。牛小盾略微思索后回答:“作者在大自然中读到了风的声音、竹的坚韧、棕榈树的独立,还有小鱼儿的自由自在,这些都给他带来了乐趣。”停顿了一会,牛小盾继续说“作者还从中深刻体悟到了生命的顽强不屈与无尽美好。”老师微笑着点头,眼神中透露出对牛小盾答案的赞许。同学们惊讶的瞪大了眼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