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1文娱黄金时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7章 中广来人

周朝先再次上报纸的消息,如同投入平静湖面的巨石,激起层层涟漪,迅速在眷村传开,成了这段日子大家热议的头等大事。

在眷村人眼中,这和上电视节目毫无二致,都是极为光荣的事情。

黄炳仁这些日子走路都带风,腰杆挺得笔直,像一棵苍松。

他手里紧紧攥着两份刊载着周朝先事迹的报纸,走到哪儿都舍不得放下,逢人便满脸堆笑,眼角的鱼尾纹都透着得意劲儿,扬着报纸说道:

“上报纸也没什么,你儿子努力也能上。”

一时间,周朝先俨然成了眷村父母口中“别人家的孩子”典范。

在这鱼龙混杂的江湖闯荡能成为一方大哥,浪子回头从良还能登上报纸,不管怎么样,都是值得说一说的事情。

尤其是听说他这个从小调皮捣蛋,整日在街头打架斗殴的混小子,竟然还写了一本小说,更是让眷村人惊掉了下巴。

要知道,眷村的孩子,大多是耍刀弄棒的武状元苗子,能舞文弄墨的文曲星那可是凤毛麟角。

这年头,谁家要是出了个大学生,那可是全村的大喜事。村民们手头宽裕的会毫不犹豫地塞钱,囊中羞涩的,哪怕摘下身上戴了多年的饰品,也要扔进院里表表心意。

黄炳仁虽说不懂小说,平日里也没那闲情雅致看小说,最大的爱好不过是闲暇时听听戏曲,哼上几句。

但听那些年轻后生眉飞色舞地谈论,写小说不仅能赚大钱,还能拍成电影,他心里就跟被小猫爪子挠了似的,痒痒得很。

思来想去,他决定去求一求周嗣英(周朝先亲爹)的老师,念着往昔的香火情,看能不能托托关系,帮忙推荐推荐。

黄炳仁从衣柜里翻出那件许久未穿的老款式西装,站在镜子前,仔细地整理着衣领,确认没有一丝褶皱后,才迈着略显沉重的步伐出了村子,抬手拦下一辆计程车。

在车上反复斟酌每一句话,生怕一会说错了,恶了师座。

大概过了二十来分钟,在一个别墅门口下车。

黄炳仁深吸一口气,双手再次下意识地整理一番衣襟。他抬腿朝着大门口走去,每一步都迈得极为沉重,比当年上战场还要紧张万分。

来到门前,他颤抖的手在门铃上方犹豫许久,竟始终没敢按下。

黄炳仁哆哆嗦嗦地从口袋里摸出一根烟,打火机“咔嚓”几声才打着,火苗在微风中摇曳不定。

他将烟凑到嘴边,猛吸一口,辛辣的烟雾呛入喉咙,引得他一阵咳嗽。他背靠着墙根,待情绪稍稍放松,他再次走到大门口。

这时,别墅的门“吱呀”一声开了,一个老妈子正准备推门出来,看到黄炳仁那张带着刀疤的脸,吓得浑身一哆嗦。

“哈,这位大嫂,”黄炳仁赶忙挤出一丝笑容,脸上的刀疤跟着牵动,显得有些狰狞,他尽量让自己的声音听起来文绉绉、客客气气的:

“我叫黄炳仁,是*国二村的,是来拜访师座的……您……”

老妈子听他这么一说,紧绷的神经这才松懈下来,还以为是什么江洋大盗找上门了呢。她露出一个略显生硬的笑容:

“哦,是老爷的老部下呀,你在这稍等,我去帮你问问!”

黄炳仁哪敢提进院等的要求,脑袋像捣蒜一样地点头,眼睛直勾勾地望着老妈子离去的背影。还殷勤地帮忙把大铁门关上,随后就规规矩矩地站在那儿。

过了许久,老妈子再次回来,也没有开门,站在那看着他。

黄炳仁心里“咯噔”一下,知道这是师座不想见自己,周嗣英那点香火情算是彻底没了。

他咬了咬牙,还是把周朝先的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一遍,眼睛里透着一丝急切与不甘。

也不知道老妈子到底有没有听进去,有没有记住,只见她面无表情地听完,便又转身,慢悠悠地消失在庭院深处。

黄炳仁垂头丧气地回去,一路上脚步拖沓,像霜打的茄子。

回到村里,他也没和几个老伙计提这茬,毕竟连人家大门都没进去,说出来实在是丢面子,只能把这份憋屈和无奈默默咽进肚里。

……

中广播公司有一档子热门节目,名字叫《热门音乐》。1965年因为主持人亚瑟要出去念书,节目通过轮岗的方式,最终选取新的主持人。这位名字叫陶晓清,那年刚刚19岁,成了中广最年轻的主持人。

该节目每周一、三、五介绍华语歌曲,由紫薇主持。二、四、六介绍西洋歌,由陶晓清主持。

可以看出陶晓清的能力了,因为西洋歌在宝岛乐坛占据着相当大份额的市场。

报纸与各大学都在热议一个年轻歌手,用余光中教授的《乡愁四韵》创作了一首地地道道的民谣。

这个叫周朝先的年轻人非常传奇,“前半生”混迹江湖打打杀杀,一朝悔悟金盆洗手,如今在西门町中华路卖奶茶为生。

陶晓清最近开始策划和主持小型演唱会,自然注意到了这条信息。

今天特意借着到中华商场“信”栋一楼选购唱片的机会,出来看看这位年轻人。

她出了中广,就叫了一辆计程车。

每个地方的计程车司机似乎都是万事通,稍微与之聊几句,就听到了西门町的内幕。

“你说新文山的周朝先?哎呦,那可是个狠角色,带几个人暴打马埔二十多人。嘿,真厉害……”司机眉飞色舞,侃侃而谈,就好像他亲历现场见证了那场激斗。

“他还会唱歌吗?”坐在后排的陶晓清好奇地问道。

“这事我知道,几年前,我有次去文山帮的歌厅,就是金茉莉歌厅。周朝先一步迈到台上,抢了歌女的麦克风……”

在中华路一段的地方下了车,陶晓清很快看到了“小周古早冰”。不是生意有多好,而是非常热闹。

只见奶茶摊一侧,坐着一群朝气蓬勃的学生,拿着各种乐器,像是乐团在演奏。

听到一个个子高高的男生在那指挥:

“小提琴和大提琴,你们看好谱子,是在最后两段副歌时候演奏。口琴组,在第二段主歌要加入长音滑奏。

诶?不是说有人给我拿来一把尼龙弦吉他吗?琴呢?”

周朝先看着一群精神抖擞的大学生,眼中满是羡慕,感觉上学真好,要是当年自己也有这觉悟去学习,现在也是大学生了吧?

尼龙弦吉他刚拿到手,就听到身后有人说话,声音清脆悦耳,宛如一阵清风拂过:

“你好,你是周朝先吗?我是中广的主持人,我叫陶晓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