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86章 君臣奏对(一)
“先生请坐。”
李亨抬手朝着处理完政务后赶来的李泌示意,而后朝着身旁侍立着的徐福吩咐道,
“让人把饭菜都端上来吧。”
只是等到李泌行完礼在他对面坐下之后,李亨一直都没看到徐福有所行动,不由微皱眉头,声音也有意提高了些许:“徐福?徐福?”
连喊了两声,面色明显带着一种恍惚的徐福这才猛然惊醒过来,却是首先就迎上了此时站在李泌身后的李静忠饱含深意的眼神。
徐福笼在袖袍里的双手微微攥紧,立马跪拜下来,诚惶诚恐地请罪道:“奴死罪,还请陛下责罚。”
“是御膳房那边出了什么问题?膳食还没准备好?”
“不是御膳房的问题……”
“那就是你方才神情恍惚,没听见朕的吩咐是吗?”
徐福没出声也没回答,而不回答,在某些时候就代表着另类的回答。
“这倒并不是什么大事,人难免有情难自禁的时候。”李亨敲了敲桌子,“你自去将饭菜取来铺开便好。”
见皇帝没有追责自己失神的意思,徐福小心地从地上爬起来,欠身一礼后,这才小步趋走地跨过门槛,招呼着在外间等候的捧着食盒的小宦官们跟着他走进宫殿。
待到抵达皇帝用餐的桌子后,再随着宦官上前的顺序掀开一个个食盒,将期间尚还温热着的一碟碟饭菜端了出来,被端走饭菜的小官宦们提着空空的食盒重新到殿外列队站好,在皇帝用完膳后,他们还需要将碟子取回去才行。
等到一切做完后,他才沉默地重新站在皇帝身后,而此时李静忠也早已站回了原属于他的位置,两个人一左一右,各有心思。
李亨没有读心术,当然不会知道自己身后两人的心理活动,只伸手对着面前的李泌说道:“请。”
拿起木筷,即使已是第二次用这古怪的被皇帝称为“桌子”的东西上用餐,李泌还是感到些许别扭——对他来说,相较之下还是用来坐着的“凳子”更让他容易适应。
这也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事情,毕竟“凳子”在形制上很接近他曾经见过的胡床,因为扎实好用的缘故在北边已经逐渐普及开来,特别是处理公务要久坐的时候,比原先的矮榻要好上许多。
而这种圆圆的“桌子”本应该在分餐制向合餐制的演变中逐渐发展出现,自小都以分餐制,也就是一人一个案几的方式用餐的李泌自然会感到不习惯。
——特别是当和你一起面对面用餐的人是大唐皇帝的时候。
李泌眼神扫过桌上的三碟食物,一样肉菜应是鸡肉,还有两样素菜叫不出名字,许是朔方这边的野菜,份量都正正好好,配上刚好平行于碗面的米饭,是足够两人饱腹又不会多余的程度。
对于皇帝素来的节俭,李泌并没有觉得太过惊异,历史上也并非没有过这样的记载,一段时间的自律容易,长久的自律才是真正的难能可贵。
等到皇帝动了第一筷后,李泌才跟着吃起来。
用餐的时候,两人都默契地没有发出什么声音,所谓“食不言”,大抵也就是如此了。
不消多时,桌上的碗碟便都空空如也,得到传唤的小宦官再次鱼贯而入,熟练地收拾着“残局”。
这时,李亨才开口对着李泌询问道:“我走之前,曾嘱托先生帮忙搜罗工匠重建少府,不知眼下进度几何?”
所谓少府,就是大唐负责制造诸如刀剑、锁斧、甲胄等军事武器的机构,同时也会制造纸笔、履易之物。
简单来说,就是大唐版的国营手工工坊,里面生产出来的物品大多是用来供应国家(皇帝),而局限于时代的生产力,这些手工品往往是供不应求的。
“除了军中,朔方之地工匠实在太少,又分散诸地难以征召,所以一度没有什么进展。”
李泌有一说一,如实地回答道,
“只是陛下大胜的消息传到中原后,不少原先在京城官衙讨生活的工匠都聚集到回乐来,虽然不算多,但已足够将基本的框架搭建起来,也能够勉强运作。”
“当时陛下尚未归来,臣在与广平郡王、裴侍郎商议后,在西南角处选了一处院落安置这些工匠,后续或可作为少府之所在。”
李亨从始至终就没有怀疑过李泌的行动力和执行力,在听到少府的框架已经基本搭建完毕后,神色间也带上了些许兴奋。
他虽然是从后世穿越过来,脑海里有诸多的想法亟待实现,但如果这些没有人去实验施行的话,那想法就永远只能是想法,之前因为工匠的局限,他只能把一些简易的武器改进方法教给李光弼,同时只交给他几十件成品带着。
现在少府建立起来,有很多想法他就可以和其间的工匠交流讨论,特别是火药这种东西,只要能试验出比较精确的配比,再试着用些方法增强它的稳定型,就能成为关键时候的大杀器。
于是李亨朝着李泌点了点头,肯定道:“先生为国事操劳,又为朕之事用心,当真是辛苦了。”
“只要陛下所行之事有利于大唐,有利于百姓。”李泌给李亨话语的漏洞打着补丁,“臣定然会用心去做,哪怕再疲累也无妨。”
“这朕当然知道。”
李亨顺了顺气,复又摆出一副严肃的姿态。少府之事只是突然想起的小插曲,今日他专门将李泌喊过来的目的可不是这个。
“朕自破同罗以来,内外合颂,威望渐增。可以两京未复,天下未靖,朕遂是不敢有丝毫得意。”
“今日请先生过来,也是心中疑惑,有一问题想向先生请教。”
“陛下请讲。”
“朕私以为,如今御营兵强将广,待到榷盐法施行,江汉两地漕运打通后,粮草便也算得上充足,这点可对?”
“陛下说得没错。”
“那敢问先生,此时朕若是发动全军与叛军交战,该有几分胜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