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研究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三节 社会思潮的分类与走向

一 社会思潮的分类

社会思潮作为意识形态思想学说和理论体系,本身也是一个复杂、多面的矛盾系统,这个矛盾系统通常由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阶级或阶层的社会生活矛盾与问题构成。出于学习、研究的规范与便利,学者们对复杂多样的社会思潮提出了各自的分类标准与分类方法,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以下几种。

一是按照社会思潮流行的时期来划分,分为古代社会思潮、近代社会思潮、现代社会思潮、当代社会思潮等。自由主义、保守主义、社会主义、民族主义这四大社会思潮生发于近代、发展于现代、更新于当代,可谓延续多个时代的世界主流社会思潮;法西斯主义、无政府主义生发盛行于现代,被打压潜行在当代;西方新自由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女权主义、生态主义、宗教激进主义等生发于现代,发展和影响于当代。它们都可谓是跨时代的社会思潮。需要注意的是,对于历史时段的分期东西方各国并非一致在欧洲,古代是指古希腊、罗马的奴隶社会和中世纪的封建社会,结束于1500年左右(当中又可分为上古和中古两个时段,从最早国家出现到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叫上古,即奴隶社会;中古始于东罗马建立到其灭亡,即公元500年到1500年千年中世纪结束);近代始于文艺复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有的指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到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现代指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这段时期,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到现代又被称为当代。而在中国,1840年鸦片战争前被称为古代,它包括奴隶社会和封建社会时期;鸦片战争到1919年五四运动爆发叫近代;1919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为现代;新中国建立到现在算作当代。而美国和日本的划分又不一样,中东国家和南亚的印度更不一样,拉美和非洲国家则有其独特的划分标准。,切忌一概而论。

二是按照思潮产生和形成的国别与地域来划分,分为本国社会思潮和外国社会思潮;西方社会思潮和东方社会思潮;东亚国家社会思潮和西欧国家社会思潮;欧洲社会思潮和拉美社会思潮;美国社会思潮、法国社会思潮、德国社会思潮、英国社会思潮、俄国社会思潮、日本社会思潮和中国社会思潮等。伴随科学技术的进步与发展,全球化时代的来临,不少社会思潮突破地域和国度快速跨国传播,在世界范围内争取民众,扩大自己的影响。如,民主社会主义和生态主义思潮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得到迅猛发展,成为一股影响大、范围广、信众多的世界性思潮。

三是按照意识形态和社会制度来划分,分为资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思潮和无产阶级性质的社会思潮;资本主义社会思潮和社会主义社会思潮;小农阶级社会思潮和封建小资产阶级社会思潮等。如,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均属于资产阶级性质,在资本主义社会产生、流行甚广的社会思潮;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社会主义则是属于无产阶级性质,在资本主义国家产生,在社会主义国家发展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社会思潮。而民族主义思潮出生于资本主义社会,发展成为一种世界性的社会思潮,依据其所起的作用而具有不同的性质,如,泛民族主义、反殖民族主义和种族民族主义等。

四是按照社会思潮所反映的学科领域来划分,分为政治思潮,经济思潮、哲学思潮和文化思潮,以及史学思潮、文艺思潮、法学思潮、伦理思潮,等等。由于社会思潮具有多面性,因而有些思潮既可以分在政治思潮之下,也可以划入经济思潮,还可以列入哲学思潮甚至文化思潮类别。鉴于此,我们按照其提出问题、阐释问题与解决问题的主要论题,将其划分为此思潮而非彼思潮,如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思潮既可划入政治思潮、也可分到经济思潮,当其主题更多地关涉个人政治权利与政府权力时,我们把它们划入政治思潮行列;当其主题更多地关涉个人经济权利与市场关系时,我们把它们列入经济思潮的范围。五是按照思潮所代表的人群的年龄和性别来划分,分为老年社会思潮、中年社会思潮和青年社会思潮,以及女性社会思潮等。鉴于青年人的年龄特征和对新生事物的敏感性,特别是对社会改造方案的高参与性,各种社会思潮都毫无例外地会把他们作为传播的重点群体,因而在一定意义上,都可成为青年社会思潮。另外,除了女权主义具有相对明显的性别特征外,绝大多数的社会思潮的性别特征并不明显。

六是按照思潮传播的载体和途径来划分,分为影视社会思潮和网络社会思潮等。数百年来,社会思潮大多通过书籍、报纸杂志等文字形式传播扩散,在广播和电影电视普及后,它们又借助影视等载体形式来传播,出现了影视社会思潮。伴随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各种社会思潮纷纷借助互联网平台传播自己的思想观点与理论主张,扩大自己的影响范围,网络随即成为当代社会思潮传播的主要载体,使得各种社会思潮都无一例外地打上了互联网的烙印,进而出现了一个新名词,即“互联网+社会思潮”。如,网络自由主义、网络民族主义、网络民粹主义、网络生态主义、网络恐怖主义等。

与此同时,每个大的社会思潮系统,内部又包含着若干规模大小不等的子系统或亚系统。比如,政治思潮本身是社会思潮大系统中的一个子系统,但它本身仍可以继续划分出更小的子系统:如,政治自由主义思潮、政治保守主义思潮、新左派思潮、法西斯主义思潮、民主社会主义思潮、科学社会主义思潮、欧洲共产主义思潮和民族主义思潮,等等。

经济思潮又包括凯恩斯主义、货币主义、新古典宏观经济学、供给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这五个主流学派,以及新制度学派、公共选择学派、奥地利学派三个非主流学派。

哲学思潮又可分为人文主义(人本主义)、科学主义和宗教神学三个子系统;人本主义思潮则主要包括现象学运动、存在主义、法兰克福学派、人格主义、生命哲学和哲学人类学等哲学流派;科学主义思潮则主要包括逻辑实证主义、语言分析哲学、批判理性、逻辑实用主义、科学实在论等流派;现代西方神学流派则主要分为现代派神学、新正统派神学、新托马斯主义的神学、基督教现实主义神学、存在主义神学、激进的世俗神学和过程神学等子流派。

文学思潮又包括人文主义、古典主义、启蒙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现代主义等更小的社会思潮流派。

有两点需要指出:一是无论是政治思潮、经济思潮、哲学思潮、文学思潮等,抑或是它们属下的子思潮流派和子子思潮流派,它们相互之间都在一定程度上呈现出了或多或少的相互叠加的现象,要想把它们做出泾渭分明的划分,几乎是不可能的。二是随着中国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快,中国日益融入全球化进程,当代西方各种社会思潮流派同当代中国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与交锋更加快捷和频繁,它们或多或少地传入和影响着中国的民众特别是青年人的思想行为走向,如,西方新自由主义思潮、宪政民主思潮、普世价值和历史虚无主义等;但与此同时,伴随中国国力的不断发展壮大和国际地位的逐渐上升,中国思想文化对世界的影响力正在日益扩大和增强,科学社会主义在新时代的中国展现出了勃勃的生机活力,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正在走出国门,步入影响和引领当代世界社会思潮的行列。

二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走向

当代西方社会思潮是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的折射与反映,体现了特定社会阶级和阶层的生活际遇及其利益与要求。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在基本价值观未变的前提下,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公平与正义的反思,合法性的质疑与异化的批判,对全球问题、人类未来的关注,呈现出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以及研究方法上对科学化的探求。

第一,捍卫资本主义制度的基本价值观与立场始终未变。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尽管派别林林总总,观点各式各样,但各派在纷纷充当起“资本主义这个病人”病榻前的医生的角色的同时,其不谋求改变资本主义基本政治制度的立场未变,它们从传统的社会思潮中所沿袭下来的个人主义和个人自由的基本价值立场与价值观念未变。只是研究主题在原有的个人自由、平等、民主、效率与公平、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公有制与私有化、理性与非理性、人文主义与科学主义等基础上继续延伸,如,更加关注全球化、生态问题、信仰问题、妇女解放、人的全面发展及宪制改革与私有化问题等。在这个过程中,它们依然坚持自由主义的价值观,即以个体为本位,在个人、政府与社会三者的关系上,认为社会大于政府,个人自由具有优先性,个人才是终极实体。

第二,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与批判未断。鉴于20世纪30年代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大危机和人类历史上发生在资本主义国家阵营内的两次世界大战,给世界造成了深重的灾难,战后这些国家的政治家和思想家自觉不自觉地展开了对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的反思与批判。这些反思和批判涉及当代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合理性危机、合法化危机和动因危机多个方面,如,政治自由主义关注国家干预与社会公平正义,政治保守主义反思个人自由参与与民主泛滥,新自由主义反思国家干预市场的无效,基督教神学反思宗教的迷信与冲突,文化批判主义批判资本主义消费的异化与物质中心主义,西方马克思主义批判资本主义的异化与单向度的人。它们的反思与批判,虽然只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资本主义内部的矛盾性,揭示了现代资本主义所潜在的合法性危机,但并未涉足生产资料的资本主义私人占有性与社会化大生产之间的这一根本矛盾冲突。尽管如此,这些思潮仍然为我们全面认识现代资本主义社会提供了新的启示。第三,具有浓厚的非理性主义色彩。与人类的想法来自经验的传统理性主义思潮不同,当代西方社会思潮大多认为,人是非理性的,并且把这种非理性因素看成是人的本质和人的本原,认为只有通过直觉或自我体验的方式才能把握和认识世界的本质,并且认为人只有本质,没有理性。如,哈耶克通过对一般的自发秩序(Spontaneous Order)的研究,否定了各种主张依据人的理性集中控制社会秩序与社会生活的政治理论,认为这是一种“致命的自负”和“不幸的观念”;在他看来,只有在每个人自由追求自身目的的自发秩序中,才能够促进知识和福利的增长,从而实现法治的秩序。而20世纪50年代后期出现的法兰克福学派则通过对发达工业社会进行全方位的批判,深刻揭示了现代人的异化和现代社会的物化结构,特别是意识形态、技术理性、大众文化等异化的力量对人的束缚和统治,审视和关照了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课题。存在主义大师萨特在哲学上也始终坚持反决定论立场,试图取消自由的必然性基础;在伦理学上则坚持非道德的立场,企图取消规范伦理学对人道德善恶所厘定的标准。当代西方社会思潮的非理性主义色彩既是对资本主义阴暗面和不合理的深刻反思,也是对近代极端的理性主义的一种矫正,其提出的一些问题颇具深度并富有启迪性。

第四,对全球问题、人类未来的较多关注。自西方文艺复兴以来,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在联手击败了宗教神学世界观后经过对立与发展,到了20世纪50年代又开始合流促成了人类中心主义,使人类在一味追求幸福与解放的实践中,资源消耗殆尽、海陆环境污染、核武器可重复摧毁地球数十遍,进而造成了自身的生存危机。在这种情形下,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的不少流派把视野集中到了全球化与人类未来的主题上,它们认为世俗主义和人类中心主义已将人类导入疯狂的经济竞争之中,人类对科学的崇拜取代了对自然的敬畏,进而使生态危机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危机,消费异化成为当代资本主义的主要异化形式。如罗马俱乐部认为,产业革命以来的经济增长模式给地球和人类自身带来的毁灭性的灾难,使人类与自然处于尖锐的矛盾之中,并将会继续不断受到自然的报复,但“改变这种增长趋势和建立稳定的生态和经济的条件,以支撑遥远未来是可能的”[美]丹尼斯·米都斯:《增长的极限 罗马俱乐部关于人类困境的研究报告》,李宝恒译,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第20页。。托夫勒在《第三次浪潮》中探讨了科学技术发展的“文明浪潮”将对未来整个世界和人类社会结构带来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影响。亨廷顿则提出了未来世界冲突的根源将主要是文化的而非意识形态的和经济的,这种冲突将在不同文明的国家和集团之间展开,文明的冲突将主宰全球政治的走势。他们对世界和人类未来的思考促进了人们合作主义与可持续发展观的出现。

第五,流派纷呈、主张多元,不同思潮、流派和学科间的渗透与交融日盛。随着战后世界科技与经济的迅猛发展,带来了资本主义社会和文化的进步与繁荣,学科交叉,各学派内部、学派之间相互接近,理论上的交流、对话增多,出现了交叉、渗透、分化和融合的趋势。许多派别在思想、观点及存在形式上都发生了变化,而且在学派内部和学派之间又融合或分化出许多学派,出现了同一学派中又有许多在思想、观点、方法上有很大差异的理论学说。如,在传统自由主义和保守主义发生位移的基础上,自由主义内部又发生分化,部分转而持保守主义的观点,加之有的派别在政治上是社会主义、经济上是自由主义、文化上是保守主义。又如,现代货币主义、供应学派和新凯恩斯主义三者从基本出发点看,前两者与后者的分歧点是国家干预和市场机制孰为主辅的问题,但在具体政策方面,三者之间各执一端,存在着明显分歧,也存在着错综复杂的交叉。凯恩斯学派着眼于干预需求,供应学派着眼于干预供给,现代货币主义着眼于货币发行控制需求。再如,随着“后现代主义”的出现,研究对象也由科学与人的问题转向对整个社会的关注,研究视角也拓展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科学、人、社会、文化等诸多问题都成为其研究的对象。后现代主义对传统政治、哲学、宗教和文化的“消解”与“建构”,以及理论上的多元化相对主义、反中心主义倾向,也使20世纪西方社会思潮的多样性、可变性、新颖性特征更为明显。

第六,研究方法的科学化与精确化。20世纪是各门学科走向科学化、精准化的时代。随着原子能技术、生物技术、微电子技术的广泛应用,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人文社会科学的研究工具更加便利与精准,使得当代西方社会思潮中的各派别在研究、交流和对话中更加注重定量分析、价值中立和科学化。如,行为主义政治学、计量经济学、分析哲学等出现了。行为主义政治学主张以政治行为和行为互动作为政治学的研究对象,站在价值中立的立场上,采用精确化、数量化的研究方法,走分析性、经验性和描述性的路子。传统哲学也转向分析哲学,认为既然哲学是一门科学,就应该像科学那样来使哲学精确化,祛除那种形而上学的模糊性,即形而上的讨论不再是人们追求的目标。各个学科纷纷走向科学化、精确化的浪潮也波及了文化研究。近几十年来,印象主义的文化批评不再受到人们的重视,代之而起的则是一批运用分析方法的文化理论和批评流派;尽管当代文化批评流派各有千秋,但对对象准确的解释却是它们共同的特点与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