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西厢记》和《牡丹亭》对《红楼梦》的影响
《红楼梦》第二十三回《西厢记妙词通戏语 牡丹亭艳曲警芳心》是最直接呈现《西厢记》和《牡丹亭》对宝黛二人的情感和心理的妙用的。
前半部分宝玉携带《会真记》在沁芳闸桥畔偷阅,看到“落红成阵”,正要把飘落的桃花抖落于水中,恰好撞见前来葬花的黛玉,之后宝黛共读《西厢》,欲罢不能。林黛玉“从头看去,越看越爱看,不到一顿饭工夫,将十六出俱已看完,自觉词藻警人,余香满口”。宝玉借用书中张生向莺莺表达爱意的话说:“我就是个多愁多病身,你就是那倾国倾城貌。”黛玉听出宝玉以曲传情,虽暗自惊喜,但迫于当时男女之间的禁忌,还是表现出很不高兴的样子。“直竖起两道似蹙非蹙的眉,瞪了两只似睁非睁的眼,微腮带怒,薄面含嗔。”还威胁要告诉舅舅舅母去,宝玉赶忙赔不是,黛玉转而破涕为笑,一面揉眼睛一边笑道:“呸,原来是苗而不秀,是个银样镴枪头。”她也借用了《西厢记》中莺莺的戏词回敬了宝玉。
后半部分讲宝玉被袭人叫走之后,黛玉经过梨香院,偶然听到院内传来《牡丹亭》【皂罗袍】这支曲子“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不禁感叹“原来戏上也有好文章。可惜世人只知看戏,未必能领略这其中的趣味”。想毕,又后悔不该胡想,耽误了听曲子。又侧耳时,只听唱道:“则为你如花美眷,似水流年……”林黛玉听了这两句,不觉心动神摇。又听道:“你在幽闺自怜”等句,更加如醉如痴,站立不住,坐在一块山子石上,细嚼“如花美眷,似水流年”八个字的滋味。忽又想起前日,见古人诗中有“水流花谢两无情”之句,再又有词“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之句,又兼方才所见《西厢记》中“花落水流红,闲愁万种”之句,都一时想起来,凑聚在一处。仔细忖度,不觉心痛神痴,眼中落泪。
在一个万物复苏的春天,借自然景色感发人生的不自由,天性的扼制,美好青春的叹息,用《西厢记》和《牡丹亭》来唤起宝黛的自然天性和青春觉醒。把崔张的爱情故事镶嵌在宝黛爱情的结构中,使我们在阅读上产生了更丰满、更有意味的审美体验。
小说提到的《西厢记》有两种,一种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杂剧,即北曲《西厢》,宝黛所读《西厢记》出自北《西厢》一本四折。另一种是《南西厢》,即明代李日华的《西厢记》,采用南戏或传奇的形式,用南曲演唱。从两者在戏曲史上的影响与地位来看,《北西厢》的影响主要是在文学上,《南西厢》增加了出目,唱词更加通俗,加强了科介和宾白,更追求舞台的演出效果。
曹雪芹的《红楼梦》之所以达到如此高度,脂批《石头记》如此受人重视,得益于从写和评两个方面都吸收了元代杂剧和明清传奇的长处。从《西厢记》《牡丹亭》到《红楼梦》,延续了中国古典浪漫主义文学的主流,其内在延续着一种反礼教、歌颂神圣人性、自由爱情、自由意志的人文主义精神。《西厢记》中“愿天下有情人皆成眷属”的主题,《牡丹亭》里“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可以生”的主题,都回荡在宝黛的爱情中,寄寓了曹雪芹和王实甫、汤显祖一样的“有情之天下”的愿望。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作者曹雪芹何以如此熟悉戏曲?接下来我们就谈一谈曹雪芹的家学渊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