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9章 压缩成本,跑马圈地
时间进入到二月,草长莺飞,寒假来临了。
张思明回家只待了两天,然后便飞往山西,亲自将剧本送到了邢大明手里。
“思明,你这效率还挺高的,其实也不用那么心急,现在你们学校放假,剧组也组建不起来,就留在我这里待几天,接着上次未完成的项目继续进行下去,别让人说我招待不周。”
“别了刑老哥,心意我领了,但实在无福消受。”
主要是邢大明安排的项目都带点颜色,时间久了,难保不会擦枪走火。
“那行吧,我带你去看看女主角。”
“纠正一下,女四号。”
“女四?”
邢大明脚步一顿,转头看着张思明,一脸严肃道:“思明,说好的女三,怎么就女四了?”
张思明闻言只是淡淡一笑:“刑老哥,你先看看剧本,等看完了,你就明白我这一番安排的良苦用心了。”
“行,上车吧,路上看。”
邢大明认真翻阅着剧本,事关金钱和女人,由不得他不上心。
只不过看着看着,邢大明身体便开始止不住颤抖,就像是得了癫痫一样,吓坏了一旁的张思明。
“邢老哥,你没事吧?要不要叫救护车?”
不过看了一眼淡定的司机,张思明随之就打消了这个念头。
合上剧本,邢大明仰起头,闭上眼,一副意犹未尽的样子说道:“张老弟,实不相瞒,你写的这个剧本,简直就是为我量身定做的一样。”
而后,邢大明拉起张思明的手,一脸感动的说道:“你实话实话,这个剧本,是不是在认识我后,以我为蓝本创作的?”
张思明很想说不是,但是他说不出口,因为只要自己点头,那邢大明一高兴,就会追加投资,这种善意的谎言,没理由拒绝。
“对的,其实最近一段时间我推翻了很多剧本,理由就是没有一部能让我感到满意的,最关键就是无法将我心中所想呈现出来,而恰巧我想到了邢老哥你,就构思出了这个剧本。”
“老弟……”
邢大明双眼泛红,他觉得自己找到了知己,紧握住张思明的双手,潸然泪下道:“其实你不知道,当年我也是从贫民窟里走出来的,一路走来,经历了太多,但我是幸运的,只是这个世界上,不是每个人都能像是这样幸运。”
五大三粗的汉子,此时也是露出了柔软的一面,代表在他心里,已将张思明当成是自己人了。
“邢老哥,虽然我给你的人安排的是女四号,但是是马利克夫人的老婆,也就是男主角的老婆,等同于在加深观众的记忆点。”
其实张思明此番言论就是谬论,但那又如何,只要邢大明信了,那就成了。
“直说吧,要多少钱,只要不超过我的心理预期太多就成。”
原本邢大明计划是给张思明500万的启动资金,随他怎么用,大不了就当是花钱买个教训,也不是很多。
不过此时此刻不同了,邢大明被剧本感动到了,所以在心里将启动资金追加到了2000万,再多就触碰到他的底线了,因为即便再信任一个人,也不会将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况且张思明又没有其他导演作品傍身,换做任何一个人,都不可能做到如此地步。
其实严格意义上来说,《贫民窟的百万富翁》已经算是超出了小成本的范畴,张思明记得制作成本好像是2000万美元,这还不包括宣传和发行的费用。
2003年,人民币和美元的兑换汇率是:1美元=8.277元人民币。
换算成人民币,那就是1亿6554万人民币。
这哪里是小成本,在当下的国内市场,已经是大制作了。
不过张思明将原剧本进行了本土化,而且演员的片酬低到可以忽略不计,没有明星,没有大场面,没有华丽的布景和五光十色的特效,这部讲述贫民窟故事的小制作,在当年荣获4项美国金球奖、7项英国电影学院奖和7项奥斯卡金像奖,横扫全球票房。
最直观的就是该电影的全球总票房,高达4.4亿美元,回报率相当惊人。
尽管去除掉了大头片酬,但将1亿6554万压缩到2000万,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需要考虑宣传和发行的费用。
“3000万,这是最低的标准,再低的话,我不太敢保证质量。”
“不行,最多2000万。”
“那就2000万。”
张思明咬咬牙,只能另想它法了。
根本没法拒绝,不然这2000万都没有了。
说到底,还是自己未展现出所对等的商业价值,否则别说3000万,邢大明大手一挥,一个亿都不在话下。
“行,具体事宜和我律师聊吧,等合同签完,哥哥我再带你去游览这山西煤景。”
张思明在山西只待了三天时间,而后便返回家,安生过完了春节,然后便早早抵达了学校。
没办法,艺考要开始了,新生要入学了,他这个在柏林国际电影节露过脸的师哥,成了学校的一个活字招牌,时不时就拿出来作为勉励之言。
其实学校方面更愿意拿刘艺菲做榜样,但不敢,只能退而求其次。
而艺考最忙碌的,除了学生们,便是各大经纪公司了。
一场花样百出的“跑马圈地”资源争夺战打响了。
跑马圈地,说到底就是提前占有资源。
全国三大专业表演艺术院校:中央戏剧学院、北京电影学院和上海戏剧学院,正是经纪公司网罗新人的大好时机。
“同学,我是经纪公司的,有兴趣交换一下联系方式吗?”
“对不起,我已经签约了。”
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
其实这里面很多道道,初来乍到的学生哪里懂这行的水深,一个个热血的不行,各大经纪公司都为争夺自己快打出脑浆了,一个个都还在沾沾自喜呢。
一旦签约,就必须履行合同义务,完成经纪公司安排的剧目、广告拍摄和商演活动,其中隐藏着不少陷阱和权利义务不对等的霸王条款,等吃了亏,反应过来却为时已晚。
例如,一些无良经纪公司往往会指明使用“分期付款”的方式支付报酬,等到项目结束,学生通常因为各种原因收不到尾款。面对这样的情况,很少有学生站出来与经纪公司对质,最根本原因就是打官司维权成本非常高昂,而经纪公司就是利用“出名要趁早”的心理,利用他们的单纯和社会经验的缺乏为自己牟利。
有些经纪公司还会给学生灌“迷魂汤”,教他们不要跟老师、学校多提“工作细节”。很少有学生能与经纪公司周旋,而往往一张经纪合同一签就是五年、十年,解约成本异常高昂。
这些经纪公司一把网撒下去,就能圈起来数十个甚至上百个孩子,人数那么多,怎么能把每个人都照顾到呢?
说到底就是一场商业价值转换的游戏。
而张思明的存在,更是给这场游戏上了一剂猛药。
每个人的心里,都会憋着一股劲儿。
你张思明刚入学就能当男主角去柏林,我为什么不行?
但从来没有人,在乎过这一点。
又有谁,会和钱过不去呢?
艺术,从来都是富人的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