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多败俱伤
把上一个段落写完,毕意南起身给自己倒了杯水,稍微放松一下,整理整理后面的行文思路。
其实,他刚才把晁盖与宋江之间的问题定义为“权力之争”,是个有点儿大胆的判断。
在很多读者和评论者的眼中,他俩之间的矛盾应该是路线之争,也就是——宋江想招安,晁盖要反对,所以才必须要分个你死我活。
但是毕意南又仔细读了一遍原著,发现他们二人关系开始恶化的时候,梁山的实力还不够强大,招安也并没有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更重要的是,招安这件事对晁盖来说太遥远了,他应该根本没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
你要是问他赞成还是反对,他最有可能的回答是“我也不知道”。
而且,这还真不能是说是晁盖的重大缺点。
就想和兄弟们凑在一起,有肉吃,有酒喝,热热闹闹,快意恩仇,过了今天不想明天。
这才是江湖人士的普遍想法,别的山寨首领也都一样。
像宋江这样有着长远计划的,才是少数中的少数。
所以,他俩的权力斗争刚开始的时候,晁盖可能根本就没意识到……
【宋江的才能比晁盖高,江湖声望也比他好,而且还有群众基础,梁山首领一大半都和他关系更好,甚至有些就是他带上山的。】
【时间一长,晁盖自然而然的就渐渐被边缘化了。】
【发展到后来,梁山的很多事情,宋江经常连请示都不请示,直接就把事情给定了。】
【比如咱们之前聊过的扈三娘,书中已经称呼她是梁山上的“女头领”了,宋江把他嫁给梁山另一位头领王英,这既是重大的人事安排,也是笼络下属人心的行为。】
【但是,宋江完全没有提前去问晁盖的意思。】
【书中说,得知消息后“晁盖等众人皆喜,都称颂宋公明真乃有德有义之士。”】
【你说,晁盖在权力问题上是不是反应慢半拍?】
【更重要的是,宋江剥夺了晁盖的领兵之权,这在一个造反团队中,可是最核心的权力。】
【可是每次要出征,宋江都会说:“哥哥是山寨之主,如何使得轻动,小弟情愿替哥哥下山。”于是,晁盖就只能留下来看家。】
【宋江这话说的有没有道理呢?作为造反团队的一把手,到底应不应该领兵出征呢?】
【这其实要看发展阶段。在事业的开创期,一把手是必须带兵作战的,这才能建立威信,培养中层将领,过了这个阶段,确实就应该留在后方坐镇了。】
【朱元璋造反的时候就是这样的,打滁州,打集庆(也就是后来的南京),都是亲自领军出征。】
【等到班底建立起来了,他就可以坐镇南京,派将领去给自己打天下了,别人立再大的功劳也撼动不了他的权威。】
【但如果一上来就是由别的将领四处征战,朱元璋在后方留守,那他很可能就会被架空。】
【晁盖就还没来得及完成第一阶段,直接被控在山上“不可轻动”了,所以军事权力也被宋江拿到了手上。】
写到这里,毕意南不由得带入了一下舒明和朱林涛开会时的那场冲突。
朱林涛和陈力阳这两个蠢货,明明主要目的是想报复毕意南,呈现出来的样子却是要夺了舒明的人事组织权。
那舒明可不是要完全站在毕意南这边吗?
就算没有李唯出现一锤定音,这俩蠢货也没什么胜算。
但是宋江可就不一样了,因为他的帮手不但不蠢,还是“智多星”。
【这个过程中,还发生了一件很关键的事情,那就是吴用抛弃了老领导晁盖,倒向了宋江。】
【到了这时候,晁盖就算反应再慢,也开始意识到问题了。】
【但是你说,宋江和吴用这么做,完全没道理吗?】
【咱们别忘了,晁盖带兵打仗,是真不行啊。】
【在江州都打成什么样子了?那还是小规模战斗,如果让晁盖去指挥大战役,还不得死伤惨重?总不能为了他一个人的自尊心和权力欲,把兄弟们都害死吧?】
【问题是:没有一个人对自己的认知是客观的。】
【宋江、吴用、梁山上的其他好汉,甚至咱们读者,都知道晁盖没有军事指挥能力,可晁盖不这么想啊,他只是觉得自己被压制了。】
【这样一来,他和宋江的矛盾迟早要被摆到明面上。】
【事情的导火索是一匹马。】
【这匹马是一个叫段景住的人偷来的,叫做“照夜玉狮子马”,全身雪白无一根杂毛,一日能行千里。】
【他想把这匹宝马良驹作为上梁山的见面礼,没想到被曾头市的人给抢走了。】
【真要说起来,这匹马本身也不重要,重要的是段景柱说的那番话。】
【他说,这匹马不是给晁盖的,而是要送给宋江,因为“江湖上只闻及时雨大名”。】
【一个盗马贼,要投奔梁山,见面礼不是送给晁盖,而是送给宋江。】
【晁盖胸襟再宽广,也不可能毫无感觉了。盛怒之下,他决意亲自带兵攻打曾头市,结果这一去就死了。】
【明末清初的大才子金圣叹特别讨厌宋江,在他评点的《水浒》里,晁盖要亲征曾头市,宋江是不加阻拦的,意思是要让宋江对晁盖的死负责。】
【而在其他的版本里,宋江都是一如既往地那套“不可轻动”的说辞,但是晁盖此次坚决不退让,当场反驳说:“不是我要夺你的功劳!”】
【意思很明显——你要是阻拦,就是怕我抢你的功劳。】
【话说到这个份上,宋江也就只好顺从了。】
【于是,晁盖开始点将,他带了二十个头领,梁山初创时期的老班底基本一个不落,单单没带吴用。】
【咱们前面说了,以前只要一打仗,晁盖必然要请军师吴用商议,那这次为什么不带他?】
【生气了呗!】
【我连“赌客”“闲汉”白胜都这带着去,就不带你!你这个叛徒,以后就好好跟着你的宋公明哥哥吧。】
晁盖的这段内心戏,是没有太多依据的,基本上来自毕意南对人物的揣测。
之所以写出来,是因为毕意南觉得,这样才会让晁盖的个性更加鲜明。
他讲义气、有胸襟,但不应该是一个没有情绪的木头人。
何况,晁盖最后的临终遗言,正好可以侧面印证毕意南对他心理活动的这些判断。
【晁盖之死,堪称《水浒》里的一大公案。】
【不少人认为,他并不是被史文恭射死的,而是被宋江设计谋杀的。】
【这个说法过于阴谋论了,在原文中找不到什么依据。】
【当时的情况是,晁盖留了一半军队给林冲,让他在外面接应,然后自己带着另一半军队进攻,结果中了埋伏。】
【书上是这么说的:“晁盖众将引军夺路而走,……撞出一彪军马,当头乱箭射将来。不期一箭,正中晁盖脸上,倒撞下马来。”】
【这里的“一彪军马”会不会是宋江预先安排的?】
【只能说可能性非常小。宋江如果要谋杀晁盖,最多会派几个心腹,怎么可能派“一彪军马”?这么多人参与的秘密,怎么可能瞒得住?】
【再说,晁盖中箭的地方是在曾头市的村子里头,宋江想跑到曾头市里头去设埋伏,这操作难度也太大了吧?】
【而且,咱们前面说的那个特别讨厌宋江的金圣叹,最喜欢把宋江的所有行为都说成是阴谋,连他都没说是宋江派人射死了晁盖,只是在点评中抱怨宋江没有积极复仇。】
【这个批评一点没冤枉宋江,他过了一年才又再打曾头市。】
【更过分的是,曾头市求和的时候,宋江提出了一个让人吃惊的条件——不是让对方把射死晁盖的史文恭交出来,而是把“照夜玉狮子马”给我拿来。】
【可不可恨?他最上心的,居然是这事。】
【晁盖当然也对宋江有恨意,所以他临死的时候,才会给宋江出一个大难题:“贤弟保重。若那个捉得射死我的,便叫他做梁山泊主。”言罢,瞑目而死。】
【晁盖的这个临终遗言,完全没有道理。】
【因为此时的梁山,已经有了八十八位头领,但是能管理好整个山寨的,只有宋江一人。】
【可是,凭他低微到近乎于没有的武功,怎么可能亲自捉住武艺高强的史文恭呢?】
【所以,晁盖留下的是一个多败俱伤的遗言。】
【梁山的事业、兄弟的利益、自己的声望、和宋江的友谊……全都会严重受损。】
【但是他忍不住,就是想给宋江出个难题,愤怒压抑得太久,临死也要恶心宋江一下。】
【不过,说到底晁盖还是幸运的。】
【他一生轰轰烈烈,最后战死沙场。如果他这次没有死,最后和宋江避无可避,只能图穷匕见,那才更是让人不忍卒读、一声长叹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