荒城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对第一个故事的说明

毫无疑问,在所有故事中,第一个故事对于普通读者来说是最难以理解的。不仅是因为其术语实在费解,而且乍一读来,其逻辑和思想也似乎完全陌生。这可能是因为在这个故事和下一个故事中,没有出现任何狗角色,狗甚至压根儿未被提及。从第一个故事开篇第一段起,读者就被卷入了一个完全陌生的情境,看着陌生的角色以他们的方式解决问题。然而,这个故事也可以这么形容——当读者努力读完之后,相比之下,其余故事就显得亲切熟悉了。

统领整个故事的是城市的概念。虽然对于何为城市,或它为何应该如此还没有充分的理解,但普遍认为城市是一个能够容纳和供养大量居民的小区域。城市存在的一些原因在文中得到了肤浅的解释,但在毕生致力于研究这个传说的鲍恩斯看来,这种解释不过是古老的故事讲述者随口编的,好让读者接受一个不可能的概念罢了。大多数研究这些故事的学生都同意鲍恩斯的观点,认为故事中给出的理由不合逻辑;包括罗孚在内的一些研究者怀疑这可能是一个古老的讽刺作品,但其讽刺意义早已无处可寻。

大多数经济学和社会学权威都认为城市这样的组织结构不可能存在,它不仅经济上不合算,从社会学和心理学的角度看也不合理。他们指出,任何物种,若要形成一种文化发展所必需的高度神经化结构,都不可能在如此局限的条件下生存。

这些权威说,如果尝试构建这种城市,其结果将会是大规模的神经过敏症,在极短时间内就会摧毁建造出城市的这种文化。

罗孚认为,在第一个故事中,我们面对的几乎是纯粹的神话,因此任何场景或陈述都不能按其表面含义来理解;整个故事一定有某个象征意义,只是其答案早已遗失。然而,如果这个故事仅仅只是一个神话,那么难以理解的是,如今的故事编排中却并未出现那些标志性的神话象征。在这个故事中,对于普通读者来说,几乎没有什么可以认为是神话的内容。这个故事本身也许是这些故事中最棱角分明的一个,情节粗犷、狂放不羁,没有任何能在其余故事中找到的细腻情感和崇高理念。

故事的语言尤其费解。诸如“这该死的小孩”这类的经典短语困扰了语义学家好几个世纪。直至今日,对许多单词和短语含义的理解仍停留在学生们首次认真关注这个传说时的水平。

但是,关于“人类”的术语已经相当完善。这一神话种族的复数是“人们”,种族名称是“人类”。雌性被称作“女人”或“妻子”(这两个术语的含义可能曾有过细微的差别,但如今已被视为同义词),幼崽被称作“孩子”,公幼崽是“男孩”,母幼崽是“女孩”。

除了城市的概念之外,还有另一个与读者自身生活经验完全相悖,并可能摧毁其根本认知的概念,那就是战争和杀戮。杀戮是一个生物结束另一个生物生命的过程,且通常伴随着暴力手段。而战争似乎是大规模的杀戮,其规模是不可想象的。

根据罗孚对该传说的研究,他认为这些故事远比通常所认为的更为原始。因为在他看来,战争和杀戮此类概念绝不可能由我们目前的文化孕育出来,它们肯定是源于某个没有记载的野蛮时代。

几乎只有泰格一狗相信这些故事是基于真实的历史,认为在狗文明之初的原始时代,人类的确存在过。他认为第一个故事实际上讲述的是人类文化的崩溃。他认为,我们如今所知的这个故事可能只是某个更宏大故事的掠影,其全貌可能是一部恢宏的史诗,曾有着与如今整部传说不相上下的巨大体量,甚至可能还要更为宏大。他写道,一个强大的机械文明崩溃这样的大事,似乎不可能被当时的人浓缩成现在这个小故事。泰格说,有许多故事共同讲述了整个事件,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只是众多故事中留存下来的一个,而且仅仅只是次要的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