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1984:带存折的妖孽人生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2章 撞豆腐

“个体户,开煤泥厂的,贼赚钱。”

煤泥是煤炭生产过程中产生的一种产品,最早是原煤清洗后的副产品,发达国家一般会当作废弃物。

八十年代前物资匮乏,煤泥是普通人家生活中的主要燃料。

当年,能开煤泥厂的个体户,都不是一般人物,必须得黑白两道通吃。

像这样的人,用别人的存折走个账,也是“常规操作”。

“这样啊。”女柜员收起了笑容,继续办理业务。

开煤泥厂的这些人,常常会因为抢夺资源打打杀杀,社会名声很不好,女柜员可不愿招惹他们,而且人家兄弟正常取钱,干嘛多事。

“要多少零钱?”女柜员明显冷淡了许多。

“姐你看着给。”李肖保持微笑。

女柜员想了想,拿出五张十元、四张五元和三十张一元钱递了过来。

收起钱,胡乱往书包里一塞说了声:“谢谢姐。”

李肖把烤地瓜往柜台上一放,给女柜员一个淳朴的微笑,转身跑了出去。

“唉~唉——拿好喽!这孩子。”

女柜员看着李肖的背影,摇了摇头。

出了银行门,李肖直奔回家。

白书兰和肖木子中午是不回家的。

关上小屋的门,他把取回来的钱放在角柜上。

在手机里留言:【开始吧!我们的第一次尝试。】

……

从学校到家,路程不短。

下午第一节英语课,李肖还是来晚了。

教室中央的大铁炉子,烧得通红,呼呼作响。

大多数同学们都在低头写字,李红军抓耳挠腮地前后抄袭,肖木子被后桌捅咕得不耐烦回头瞪了一眼。

刘军看到门口的李肖招了招手,对着老师连比划带叫嚷:“老师,门口有人。”

英语老师背着手,在同学间来回溜达着,时不时停下来看一眼。

听到刘军的喊声,快步走到门口。

见是李肖,她并没有批评,只是示意他抓紧时间回座位答题。

这是期末考试前的一次摸底测试。

李肖看了看桌上放着的油印卷子,觉得这都算不上是考试题,不假思索地写起来。

“Standard business calligraphy cursive script.(标准的商务书法草书)”

一个女声从旁边传来。

“Thank you, it's just a personal habit.(谢谢,个人习惯而已。)”

正在答题的李肖,没抬头,也没加思索,习惯性地回答。

那个女声停顿了一下,仿佛没想到会有人用这种方式回答。

但马上她又说道:“Oh? Where did you learn American pronunciation?.(哦?哪里学的美式发音?)”

“Chicago。(芝加哥)”说话的时候,李肖都没过脑子。

可刚回答完他就觉出好像有哪里不对劲。

刚刚那个女声是在用英语发问,而自己也是在用英语回答。

不好,不经意间叒装了个逼。

他抬起头,旁边站着的正是英语老师。

英语老师姓吴,吴淞市人,是矿务局特殊引进的英语人才。

那个时代,学校,甚至电视台和收音机里教的都是英式发音,美式英语还很少见。

“Have you ever been to Chicago?(你去过芝加哥?)”吴老师又问。

“没有,那啥,我是~从~电视里学的。”

“Which TV drama?(哪部电视剧?)”

“哦,Garrison's Gorillas,那个~《加里森敢死队》”李肖磕磕巴巴地答。

“You lied to me.(你骗我),算了,你不想说就答题吧。”

吴老师走出两步,回头看了看李肖,欲言又止,她轻施粉黛的脸上若有所思。

大意了,这个逼装的不应该啊。

数学语文都可以说是自学,英语题答得好,字写得漂亮都可以,可你说看一部电影,就学会了纯正的美式发音,糊弄鬼呐?

李肖心虚地扫视了一圈,发现同学们正用一种“你又装了一把”的眼神看着他。

肖木子也在扭头看他,眼神里全是疑惑。

只有叶学文,看的却是肖木子的脸。

……

下课了。

同学们很快就围了上来。

王军率先开口:“哥们儿,你这次得瑟得太有水平了,假装不经意就得瑟啦。”

“吴老师那英语,咱学校都没人能听明白,你能跟他对话,牛掰!”刘军应和。

“啥叫牛掰,那叫太,太,太牛掰!哈哈哈哈。”李红军兴奋得好像这事儿是他干的一样。

刘美凤忽然说:“你们听懂了吗?我一句都没听懂。”

王小丽回头看一眼叶学文说:“我也没听懂,你呢?”

叶学文嘴角一撇:“嘁,发音太土,有大碴子味儿。”

李肖此时根本没听叶学文说什么,因为他看到肖木子凑过来,围在同学们的后面看着自己微笑呢。

刘军不愿意了:“你听懂了吗?就大碴子味儿,说说他们在讲啥?”

王军眼珠一转,跑上讲台。

“啪啪啪!”他用黑板擦连拍三下讲桌。

“肃静!肃静!老衲宣布一件事。”

他开始绘声绘色地讲述早晨李肖和叶学文的打赌。

“我买豆腐,就这么吊着。”他伸出胳膊比划着。

“李肖全校第一,叶学文撞豆腐。”

“李肖没考第一,李肖撞豆腐。”

“谁不撞,咱们以后都得叫他瘪犊子,听见没?”

“听到啦——”

那个年代没啥娱乐活动,孩子们碰到这种事是极兴奋的。

……

李肖再次关上小屋门的时候,角柜上的钱被取走,手机还在。

他拿起手机,打开最新录音文件:

【我已经找到买家,他要我明天拿着钱去他那里鉴定。你这会不会是一个什么圈套?】

李肖笑了。

【要是能把我套回2023年,什么圈套我都愿意。】

不一会儿,又回了话。

【我想了一个主意,你配合一下。】

她让李肖将手机拿在手里,正对客房门,距离门两脚远,拍一张照片。

李肖拍完,把手机放到角柜上。

接着,女孩也在同一位置拍了一张同样的照片,放在了手机里。

两张照片对比,一模一样。

女孩录制语音:【你放大两张照片的门镜位置。】

李肖放大,再放大,再放大……

透过门镜,手机拍到了酒店走廊地毯上放着的一串汽车钥匙。

李肖明白了,女孩是要让两个在同一固定点位,拍摄同一物体,在同一个时间段内,而做这一切时,女孩全程在场。

除非真的有不同时空,否则没有第二个人可以拍到完全相同照片的。

过了好大一会儿,女孩又录音:【唉,算了,我还是选择基本相信你吧。大叔。】

李肖长长出了一口气,整个身体都仿佛轻松了许多。

他知道,这些天来,自己其实是在单方面强行推进,女孩是凭借着善良在被动接受。

今天女孩能说出这句话,就说明真的可以沟通了。

他拿起手机录音,高兴得声音都有点儿颤抖:

【那能否赏光,告诉老朽,该怎么称呼您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