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故事的技巧
虽然这不是一本讲述如何成为好父母的书,但我还是要向大家说明,由于我已为人父,我要讲述的一些故事会涉及育儿经验,包括下面这个故事。
我是《星球大战》的超级粉丝。在我的孩提时代,这部系列科幻电影激发了我的想象力,仿佛把我带到了遥远的银河系。作为一个成长于20世纪70年代的孩子,我非常喜爱《星球大战》的玩具和卡片。我甚至还让父母买来《星球大战》中角色的服装,在万圣节打扮成我最喜欢的角色的模样。
大学毕业后,我受聘于一家参与制作《星球大战》的公司,这家公司的名称为工业光魔公司。那是一份我梦寐以求的工作。我们团队的任务包括对20世纪70年代的原版《星球大战》进行数字化修复,并且,我们在20世纪90年代推出了“特别版”。我还参与制作了《星球大战》前传中的角色和生物。《星球大战》前传在正传上映20多年后推出,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我儿子亨利出生之后,我尤其感到自豪的是,我可以和他——《星球大战》的下一代影迷——分享对这部电影的感受。他有自己的玩具和游戏,2岁时,他最喜爱的图书是《星球大战人偶档案》(The Star Wars Action Figures Archive)。这本书非常棒,按照角色进行编排,收录了所有《星球大战》中人物的人偶。
我儿子爱不释手的《星球大战人偶档案》
虽然亨利还不认字,但我耐心、仔细地把书中的内容读给他听。最终,凭着死记硬背,亨利能够叫出每个角色的名字,其中包括波巴·费特(Boba Fett)、汉·索罗(Han Solo)和阿克巴上将(Admiral Ackbar)等。
我和亨利一起读书
由于亨利年龄尚小,还看不懂《星球大战》系列电影,因此,在他的小脑袋瓜里,每个角色的重要性并无区别,卢克·天行者(Luke Skywalker)并不比达斯·维达(Darth Vader)、帝国军官(Imperial Officer)或马克斯·里博(Max Rebo)更加重要[在这里提醒一下,马克斯·里博是为赫特人贾巴(Jabba the Hutt)表演的同名乐队的主唱]。
那一年,圣诞假期即将来临,我在电商平台易贝(eBay)上浏览商品,准备给亨利购买礼物。我发现卖家正在出售大量的《星球大战》二手人偶。太好了!想到亨利将在圣诞节前收到礼物,拥有自己的玩具,我兴奋不已。
收到包裹后,在查看和整理商品时,我发现人偶的状况不一,有的有点脏,有的被踩坏了,还有一个人偶的整个脑袋都不见了。其实,对于二手商品出现这种情况,我并不感到意外。有一天,我和亨利一起浏览《星球大战人偶档案》的时候,我发现他在贝斯平星护卫(Bespin Security Guard)人偶那里停留了很久——脑袋“失踪”的,正是那个角色的人偶。
我万分纠结,不知道是不是应该把这个头部缺失的人偶与其他人偶一起作为圣诞礼物送给亨利。我想,如果送的话,最好还是掩饰一下。
“你知道,亨利,”我说道,“有时候,贝斯平星护卫是没有脑袋的。”亨利眯着眼睛,看了书中那张贝斯平星护卫人偶的图片最后一眼,耸了耸肩,把那一页翻了过去。看到小小年龄的他,像我小时候一样吸收着科幻世界的信息,我感到非常惊喜。
平安夜终于来临。吃过晚饭,我们让孩子们上床睡觉,等待圣诞老人的到来。由于亨利年龄太小,我和妻子没有打算让他自己打开礼品盒,而是精心地把所有人偶摆成一组,让他第二天早上去找它们。
我们家的传统有点独特:家长会播放“毛驴多米尼克”(Dominic the Donkey)这首圣诞颂歌,提示孩子们可以从房间出来了。“毛驴多米尼克”是一首关于西西里毛驴多米尼克帮助圣诞老人运送圣诞礼物的塔兰泰拉(Tarantella,意大利舞曲的一种)乐曲。这是一首意大利乐曲,非常欢快,恐怕也是最鲜为人知的圣诞颂歌。
乐曲开头的手风琴和弦响起后,孩子们打开门,冲向他们的圣诞礼物。亨利跑向了壁炉架,当他看到他最喜爱的《星球大战人偶档案》中的人偶真的摆在那里的时候,他嘴巴张得很大,目光锁定到了人偶上面。他兴奋地蹦蹦跳跳,无意间打翻了一些事先精心摆放的人偶。与此同时,我连续按动相机快门,捕捉住了亨利发现礼物后兴高采烈的瞬间。照片虽然有些模糊,但值得珍藏。
亨利和他收到的圣诞礼物
过了一会儿,亨利俯下身子,查看这些人偶,第一次与这些以前只在书上看到过的人偶亲密接触。他兴奋地高喊:
“我有马克斯·里博!”
“太好了!”
“我还有达斯·维达!”
“太棒了!”
突然,他停了下来,朝我喊道:“爸爸,爸爸!我还有没有脑袋的贝斯平星护卫!”
就在那一刻,一颗泪珠顺着我的脸颊滑了下来。“是的,太棒啦!”我回应道。
从那时起,这个无头人偶一直是我们最喜爱的玩具之一。在亨利和我的想象之中,这个没有脑袋的小人偶过着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精彩程度超过任何人的想象,无论是在我们所知的银河系,还是在更加遥远、浩瀚的星河。
虽然这个故事并非完美的案例,但还是让我们借助它讨论一下讲故事的技巧。
就我们收集的物品或我们周围的物品而言,它们在我们心中价值的高低取决于我们赋予它们多少价值。在这个故事中,贝斯平星护卫人偶是个已经被损坏的玩具,是个被弄坏的物品,我完全可以将其一扔了之。然而,通过改变对它的叙述,我改变了它的命运。在我儿子亨利的心目中,贝斯平星护卫和其他角色的人偶同样重要,即使没有脑袋,它也仍然魅力不减。
“有时候,贝斯平星护卫是没有脑袋的”
讲故事的“技巧”,能够让我们抓住某个瞬间,并赋予其更大的意义,就如同我的儿子得到圣诞礼物的那个瞬间一样。这个更大的意义,就是那个瞬间反映出的更具吸引力的东西。
其实,我原本可以不介绍故事的详细背景,用更简单的方法讲述这个故事。我可以这样写:有一年,我送给儿子许多《星球大战》人偶作为圣诞礼物,其中一个坏掉了,但他仍然喜欢它。
如果我那么写,这个故事还能体现出同样的感觉和情感吗?你会在一天、一周或一个月后还记得这个故事的哪怕一点点内容吗?我认为,答案是否定的。讲述故事的时候,我们需要让背景、角色和情感渗透到经历或记忆当中,并使得这些背景、角色和情感赋予故事更大的意义。就我刚才所讲的故事而言, “把一个损坏的玩具当作圣诞礼物送给孩子”本来是个简单的动作,但我赋予了它更大的意义。因此,我们在讲述故事时,最好能够刺激听众产生共鸣,唤起他们类似的情感或记忆。正是这种效果使得故事超越其本身,在讲述者与听众或读者之间建立连接。这样的话,故事就不再仅仅是讲述者自己的经历。在理想的情况下,这样的故事能够成为连接人们的生活和经历的“连接器”。即使是在最差的情况下,也能让人们得到愉快的消遣或产生情感共鸣。
就故事类型和影响范围而言,这个故事和前文“我的脸遭重击”的故事存在很大差别。在社会和文化方面,这两个故事都有各自的潜在意义。第一个故事更多的是谈论我们生活的时代:父母忽略了自己的孩子;陌生人之间缺乏尊重,态度冷漠,甚至大打出手。第二个故事则重点关注家长和孩子之间如何创造生活乐趣和意义,但就对社会的评判而言,力度较弱。
我认为,“贝斯平星护卫”这个故事表现的是“可爱的存在主义”。它是一个原本没有太多意义的故事,然而又创造了意义。商家寄过来的人偶已经受损,这个人偶可能被丢弃,进而失去意义;也可能提供了一个讲故事的机会,而这个故事创造了更大的意义。一个坏掉的人偶把消极转变为积极,父子之间的连接也因此而建立起来。因此,故事的重点在于讲述,在于故事如何能够改变局面,以及如何改变一个人对其周围事物的观点和视角。
我教授如何讲故事的课程已经很多年了。我发现,许多学生开始上课的时候,经常认为:“我有很多好故事,我只是需要一个场合把故事讲出来而已。我已经为我的单人表演做好了准备。”然而,当他们开始讲故事的时候,听众很容易判断出来,他们的生活很有趣,有非常丰富的、值得关注的经历。然而,听众也很容易察觉出来,他们的故事生涩、粗糙,让听者难以跟上他们的节奏,并且故事缺乏连贯性和催生变化的瞬间。总而言之,缺乏专业打磨的故事听起来丝毫不像故事,而只是毫不相干的记忆,而记忆本身并不是故事。
那么,对听众而言,记忆和故事听起来有什么不同的感觉呢?
记忆听起来松散、孤立,没有太大意义。它们是你或你周围的人遇到的事情,这些事情在你的记忆中具有重要性,因为你记得当时的感觉,包括意外、震惊、伤痛、爱和损失等。然而,当你把这些事情讲给你的朋友(或同学、同事等)时,如果缺乏背景和视角,这些所谓的“故事”通常会效果不佳。
与此相反,听故事则会是一个变革性的经历,是一种“中断”。这种经历和“中断”,对你的生活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借用纳撒尼尔·多斯基(Nathaniel Dorsky,美国著名编剧、摄影师、制作人和导演)在其著作《虔诚的电影艺术》(Devotional Cinema)中的学术观点,听故事可以“让我们颠覆对世俗的认知,揭示我们的内心,帮助我们更全面地感知自己以及周围的世界”。
这使我想起了我现场听故事的感觉。在听故事的整个过程中,我忘却了自我,完全沉浸在讲述者的经历之中。在享受这一过程的同时,我还会对我本人以及自己的经历进行反思。
我希望我讲述的故事也能对听众产生同样的效果,恐怕你也有这样的希望吧。
让我们再次回到前文“我的脸部遭重击”的故事。这个故事发生在我身上,但同时也发生在我的孩子的面前。他们目睹了整个过程,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们自己的记忆、情感以及结论。
我的儿子亨利后来向我们一个共同的朋友描述了那天早上发生的事情。下面是他的描述,一字不差:
当时,这个学年还有大约一周就要结束了。那天早上,我们像往常一样开车去上学。不久,我们距离学校只有一个街区了,开车的是我爸爸。这时候,有一个人想上他停在马路边上的车。与此同时,对面车道驶来了一辆大卡车。所以,我爸爸就等着那个人上车。但是,我们后面也有一辆车,并且距离很近。
之后,我爸爸做了第一件傻事,他突然踩了刹车,惹怒了后车司机,她试图超过我们的车。后来,我爸爸又做了第二件傻事:他加速向前开。这样,那辆车就被困在对面车道上,我爸爸则继续开车送我们去学校。
之后,我们就到了学校门口,我爸爸把车停到路边,让诺利下车。这时,我们看到一位怒气冲冲的女士从马路上走过来。然后,我爸爸摇下了车窗。
“你不能那样猛踩刹车!你不能那样做!”她朝我爸爸喊道。
我当时坐在前排,所以我知道她就是那个后车司机。然后,我爸爸说:“好吧,我觉得你有‘路怒症’。你需要深吸一口气。”听到这句话,她暴跳如雷:“不要告诉我深吸一口气!”这时,我很害怕,因为我不知道她接下来要做什么。
之后,我爸爸说:“我车上有孩子。”那位女士则说:“我车上也有孩子!”她是我们学校里一个学生的妈妈。那个时候正是学生们到达学校门口的高峰期,校长也在那里。周围有许多校车,还有很多父母把车开到路边,让孩子下车。同时,周围还有很多老师。每个人都在朝我们这里看。
之后,那个女士把手伸进车窗,挥拳打我爸爸!不过,我爸爸躲了一下,拳头打到了他的后脑勺上。不管怎么说,她朝我爸爸打了一拳。
之后,我爸爸就把车向前开。那位女士则说:“你想压伤我的脚吗?”她站在马路中间,大骂不止,骂得非常难听。然后,我们只管开车走了。后来我才知道,那位女士是我们班一个同学的妈妈。这太不可思议了。但是,幸运的是,我没有迟到。
我和亨利对同一件事进行了描述,你注意到两个版本的异同了吗?我们两人都提到了哪些地方?摈弃了哪些信息?事实上,除了“我挨打”这个高潮部分,几乎所有的地方都有不同!下面,让我们具体看一下差别在哪里。
两个版本的结构(从故事的开头到结尾)不同。
在我的版本中,我按照我们的平常日程,选定了故事的开始和结束时间。我在前面已经介绍过,我的孩子们每天都记录我们离开家和到达学校的准确时间。他们还记录路上发生的趣事。实际上,我在前面提到过那一天的记录。我当时是这么写的:“我被打的那天早上的事件被记录了下来,目的是让后人参考,同时也是为了让我们记得这件事。5月27日;到达时间:7:42;备注:爸爸被人朝脸上打了一拳。”
在亨利的版本中,他几乎一下子就跳到了故事的重点部分:“不久,我们距离学校只有一个街区了,开车的是我爸爸。这时候,有一个人想上他停在马路边上的车。”在结尾方面,他以自己的视角结束了故事:“幸运的是,我没有迟到。”
两个版本中,人物的对话也稍有不同。
在我的版本中,我记得那个女士是这样说的:“你差点儿让我撞到你的车!”
亨利描述的对话则是这样的:“你不能那样猛踩刹车!你不能那样做!”
两个版本的结尾部分,即故事如何结束以及是否结束,也大相径庭,相去甚远。
我的孩子当时还在上小学和中学,我在这里不是要去嘲笑他们讲故事的能力。我只是举个例子,目的是强调为什么通过修改、加工、润色、讲述和表演,我们能够做到让故事更加精彩、有力、有效和具有长远的影响力。
然而,有些人也许会更喜欢亨利的版本!他们认为他的版本天真、真实,是一个孩子眼中的故事。应该说,持有这种观点的人恐怕没有理解什么是真正的故事。
那么什么是真正的故事,正是我在本书中将要深入探讨的问题。同时,我还将给你提供练习的机会,帮助你润色故事内容,提升讲述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