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没有那么简单的太子朱标!
现在大明朝堂很多文官和言官,都会暗戳戳的言论,当今太子朱标那那都好,就是性格上过于迂腐和柔弱了些。
虽然也能理解,毕竟师从大儒宋濂,太子朱标现在这样的柔弱性格,反倒是能够接受!
只不过世人不知道的是,他们只看到了太子朱标柔弱的一面,却没有意识到如今很多国事政务处理的杀伐决断的御批,都是出自这位太子之手。
只有韩国公李善长和诚意伯刘伯温,等为数不多跟随在朱元璋身前的人,才知道这些真相。
事实上朱元璋有时候也能够从处理国事政务的态度上面,可以看出来朱标杀伐果决的隐藏性格。
只不过现在可能受限于大儒宋濂仁义礼智信的教导,很多时候太子朱标也只是强行压制着自己的极端隐藏性格!
这次拜师之行,虽然提前跟大师宋濂通过气,但是真正执行这个决策的还是太子朱标本人。
所以他在过来的路上,就想好了一切,包括该怎么通过禁军和护卫的包围!
不说其他,单单就现在他直接亮明自己太子朱标的身份,就证明了他这个太子并没有传言当中那么迂腐和柔弱。
当然如果不是少年国师消失的太早的话,或许在少年国师的影响之下,太子朱标的性格会比现在更加的狠辣果敢一些吧。
毕竟当初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主打的就是一个随性。
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但是你敢惹我,虽远必诛!
太子朱标跟随在少年国师身边,性格潜移默化的也被少年国师的性格传染。
可惜的就是太子朱标在少年国师身边只待了三年不到的时间,否则的话,现在太子朱标说不定已经成长为完美的样子。
近三个月朱元璋接触许洛之后,发现这个小许兄弟,除了见识出众之外,性格也非常豪爽,甚至很多时候,恍惚之间,还能看到少年国师和少年军神的影子。
正因为如此,这位洪武帝在听到许洛点评当今太子朱标,在性格上略有缺陷的时候,他没有任何犹豫,当下就有了让朱标拜师许洛的念头!
当然这位洪武帝也没有多想,就是单穿的想要通过许洛,来影响甚至改变太子朱标的性格。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怕是朱元璋成为了大明的开国皇帝,对于太子朱标而言,他仍旧只是一个关心儿子未来的老父亲。
如今大明人人皆知,朱元璋恩宠太子朱标,但却不知道朱元璋时时刻刻的为这个长子操碎了心。
大明虽然只是建国五年,但是这位洪武帝,已经在谋划着该如何让太子朱标顺利登基一事。
简简单单的一个过关审查考验,朱元璋的几个儿子的性格就淋漓尽致的展现出来。
三皇子晋王朱棡主打的就是一个随机应变,突出一个心机深沉。
二皇子秦王朱樉,主打的就是一个土豪风格,反正他藏拙到现在,也不介意外人再骂他几句废柴。
到了太子朱标这边,就变成了中规中矩但是又可以临时变通的君子风范。
虽然朱棡和朱樉两人已经通过自己的手段,顺利的留在了同福酒楼,但是他们并没与拜师成功。
反倒是给了现在太子朱标一点机会和希望!
只不过当事人许洛却没有想这么多,当他开门之后,就发现身穿华丽贵服的朱标,看到他的第一眼就是三鞠躬!
随后太子朱标身后也不知道从哪里找来的戏班子,开始敲锣打鼓,吹拉弹唱起来。
原本平时基本上无人问津的同福酒楼,瞬间就变成了这条街最热闹的地方!
许洛一头黑线,什么情况?
跟在许洛身后的福伯,倒是若有所思的扶须起来。
从昨天朱棡过来强行拜师的时候,他还没有多想什么。
到了今天朱樉出现,用金钱来收买许洛,顺便拜师的举动,就让他有了怀疑。
现在看到太子朱标如此大张旗鼓的拜师,更是让这位福伯完全担忧起来!
因为福伯想到了当初一些非常不美好的事情!
就在这个时候,朱标则是非常恭敬的冲着许洛行使拜师礼,随后递出了一张拜师帖。
“恩师在上,请受学生一拜!”
“因为学生准备的比较仓促,没有引荐老师,还请师父体谅!”
严格意义上来说,大明想要真正的拜师,是有着非常严苛的一套流程。
首先第一步就是学生自己需要找到一位德高望重的大儒作为自己的引荐人。
这个引荐人可以是自己想要拜师的好友也可以是亲朋,总之一定是跟要拜师的对象关系密切。
如果引荐人一切准备妥当之后,学生自己就要备好香,烛,酒,茶,里脊肉等贵重物品,跟随引荐人一起来到老师的住处。
这一步正是拜师的第一步,引荐!
随后第二步就是呈送拜师帖!
通过引荐人的介绍之后,学生还要拿出拜师帖,明确表达自己拜师的意愿,然后送上礼品。
拜师帖上面通常也会把学生的姓名,籍贯,学习目的都会详细的写出来,让老师决断是否要收下这名学生!
当然如果提前协调沟通过的话,第二步的流程就会象征性的走一下。
如果老师不愿意收的话,就会直接拒绝接收拜师帖。
当然如果老师愿意接收学生的话,那就会接收学生呈递上来的拜师帖。
第二步呈递拜师帖,可以说是决定老师是否收取学生的关键所在。
随后如果老师接了拜师帖之后,那么就会来到第三步。
宣读拜师帖!
在老师和引荐人的见证之下,学生需要大声宣读拜师帖,并且给老师做出承诺。
尊师重道,勤学苦练!
将来功成名就之后,一定要为国为民,孝敬师父师母!
第三步可以说是学生对于老师宣誓忠诚的一个流程。
但是大明朝堂因为建国不久,所以很多文官收学生的方式,很简单,科举!
比如说刘伯温如果是今年的科举考官,那么今年高中的进士就全部可以算作是刘伯温的门生!
只不过洪武三年,初开科举,朱元璋发现招收上来的莘莘学子都是歪瓜裂枣,一个贤能之辈都没有。
一怒之下,这位洪武帝就再次关闭科举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