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量价值:真长期主义者指南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作为消费金的货币

人类的货币历经过很多阶段,其中作为“消费金”的货币是其最基础和最原始的形式,我们从“货币”在历史中的演变开始说起。

人类社会的早期是没有货币的,那时候一切交易都是基于“物物交换”的。比如,我会做馒头,你会做鞋子,我做了二十个馒头,自己吃十个,你做了两双鞋,自己穿一双。于是我把剩下的十个馒头给你,你把你剩下的一双鞋给我,这样咱俩都有馒头吃,也都有鞋穿。

假如我们把馒头和鞋都称为“商品”,这时候人们进行商品交换的公式比较简单,即:

商品→商品

商品直接换成商品,挺好的。这其实是一种社会协作方式,其主要是为了满足人们的生活需求。

但长此以往,人们发现这种以物易物的交易方式存在一些问题。假如有一天我想用馒头换鞋,但是做鞋的人不想吃馒头,而想吃大米,那我就得先用馒头换成大米,再用大米换成鞋,这样效率非常低。

并且“鞋”和“馒头”,到底谁的“价值量”更大,也很难说清楚。我用馒头换你的鞋,你却说,做馒头只要半天,而做鞋要花两天功夫,这样扯皮的事情不会少,会搞出一堆麻烦。

随着事情的逐步发展,人们也想到,如果找一种有共识的“中间品”作为通用的交易媒介,那大家可以先把自己制造的商品置换成这个中间品,再用中间品来交换自己需要的东西,这样会方便很多,而这种中间品就是我们中学课本里说的“一般等价物”。

历史上,贝壳、石头、金银、牛羊、谷物等都曾充当过一般等价物。古希腊诗人荷马的诗篇中曾提到这样的交换关系:1个女奴隶换4头公牛,一个铜制的三角架换12头公牛,等等。

这其中自然又经过了很多演化,总之这个中间品就成了“货币”。

自从有了货币,大家直接用自己认可的货币量来交换相应的商品,认可就交换、不认可就不交换,不再需要扯皮,而这个交换比例就是货币的职能之一:价值尺度。

同时货币作为交易的媒介,商品出售者把商品转化为货币,然后再用货币去购买自己需要的商品,这也是货币的职能之一:流通手段。

这时商品交换的公式已然发生了变化,不再是简单的商品→商品,而变成了:

商品→货币→商品

这时的货币就是一个中间的交易媒介,它的存在是在帮我们“统一度量衡”并提高商品交换的效率。我们在这个过程中会获得货币,但要切记,这个时候最终的目的还是为了把货币换成我们所需的商品。即,公式的起点是商品,中间要换成货币,但最终目的还是要换成商品!也就是说,我们的交易还是为了满足生活需求。

其实每个人都在做这样的动作,我们依靠大自然赋予的资源,对其进行劳作加工,所得的成果会换成货币,再用这些货币去换取其他生活所需的商品。

有的小生意人,就是制造出某种商品,换成货币,以养家糊口。很多的“白领”和网上常说的“打工人”,则是把自己的劳动时间和劳动力打包成一种特殊的商品卖出去,由此获得货币,然后用这些货币去交换其他衣食住行的所需。

所谓的“养家糊口”,以及把货币最终换成衣食住行、生活所需的过程就是“消费”。而用于消费的这些货币就是一种“消费金”,它的用途就是消费以满足自己或家庭的生活所需,别无其他,这也是货币的本质使用形式之一。

而这种售卖劳动商品获得“消费金”的过程自然也是很多人所理解的“赚钱”。确实,我们在外打工,创业做小生意,都是在赚钱,但这样赚的钱好像总是不多,好像总是很难有结余,好像一辈子也不会达到财富自由,为什么?

这其中隐藏着很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参透的秘密,但这个秘密说来倒也十分简单,因为你赚的这些货币,它本质只是一个“消费金”,我们注意,在汉字中它天然就带着一个“消”字,这意味着它还没产生的时候就已经决定了它会被“消除”,注定要被消除的货币当然不可能让你发大财。

无论你是一个做小生意的生产者,还是出卖自己的劳动时间赚钱的打工人,所谓赚的“钱”,其实本身就是你的钱,因为你确实付出了劳动,而这些劳动本身就具备价值,仅仅是用你本有的价值置换成了货币的形式而已。你之所以拥有劳动能力,之所以拥有用劳动换取货币的能力,不是因为别人对你的赏赐,其本质是因为你活着,你活着就天然能从事一定的体力和脑力劳动。而维持活着的要素就是你的衣食住行,就是那些你生活所需的东西。而你用劳动置换的货币事实上是没有产生增量的,它又完全消耗到维持你活着的生活要素上了。

因此,你是不会有太多结余的。这种方式赚的货币,都是必将被消耗的消费金,而不是“资本”。